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每年5月至9月期间,中华鲟能在长江口聚集索饵育肥完成淡海水转换,并逐渐进入海洋环境。由于其独特的生活史特征和洄游习性,使得全面覆盖标记追踪变得困难。eDNA(环境DNA)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体粪便、黏液、血液、皮肤、尿液等释放出的游离在环境中的DNA分子,来确定该生物体是否在调查区域出现,是一种非侵入性和灵敏度高的珍稀濒危生物检测调查方法。研究人员在5月和8月对长江口水域6个站点的水样进行了eDNA分析,通过PCR方法,推断中华鲟的空间分布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8月eDNA检出率明显低于5月可能是因为中华鲟逐渐迁移到海洋深处生活
B.eDNA条带出现拖带可能是因为样品里含有中华鲟近亲或其他物种的DNA片段
C.应用eDNA技术可在外来入侵物种还未大量繁殖时实施有效管控
D.在珍稀濒危物种监测方面,传统的标记重捕法也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2 . 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
(2)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稻___________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3)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之”²,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_____(填“K”或“K/2”)值。
(4)“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其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原理。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
(5)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___________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2024-06-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问津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山区的高大乔木,它的分布范围很小,很难引种到其他地方,是濒危物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质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中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要生长很长时间才能开花;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幼树死亡率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调查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时,最宜选用何种方法?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2)大树杜鹃分布的地域性主要是受_______决定的。大树杜鹃长期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__,这是______的结果。
(3)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有人建议,人工清除林下的凋落物以提高大树杜鹃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种群数量增长,你如何看待这一建议?_______
(4)为了更好保护大树杜鹃,可以采用_______(答2点即可)生物技术,加强对大树杜鹃的保护。
4 . 2023年12月,在吉林珲春某林场中,发现了一具东北豹残骸。经调查确认为东北虎所为,东北虎与东北豹同为我国东北山林的顶级肉食动物。在事发地点的周边,仅200平方公里左右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因森林茂盛、猎物丰富,先后吸引来10只东北虎和多只东北豹。东北豹被列为受威胁程度极高的极危物种,全球种群仅200只左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东北豹种群数量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和红外触发相机调查
B.东北豹和鼠的种群数量差异巨大,繁殖能力的差别是重要原因
C.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需进一步提升栖息地的质量,减少虎豹向外扩散
D.东北虎和东北豹同为我国东北山林顶级肉食动物,有着相同的生态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某草原地区草群植被丰富度、高度、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设置了禁牧区、轻度牧区和重度牧区三种放牧干扰区,除放牧方式外其余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对各区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处理区草群丰富度(种)草群高度(cm)草群密度(株/m2
禁牧区2214.1305.4
轻度牧区239.6324.8
重度牧区187.2254.5
A.与冻原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和较低的恢复力稳定性
B.禁牧区草群密度降低可能与植被高度增加导致初级消费者更易躲避天敌有关
C.轻度放牧能使该生态系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D.可使用样方法调查草原牧草的丰富度
2024-06-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卷
6 . 鼢鼠是一种啮齿动物,喜啃食草根、灌木根茎,严重危害林牧业发展。鼢鼠每年春季进入繁殖期,秋季会有大量新生个体加入种群。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的定点监测对鼢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年份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
春季秋季春季秋季春季秋季春季秋季
鼢鼠种群平均体重(g)231.5180.6263.2221.5206.6196.9265.8217.5
鼢鼠种群密度(只/hm²)373853226221520
A.秋季鼢鼠平均体重低于春季,可能与新生个体的出现有关
B.若高原鼢鼠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
C.食物和气候是影响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D.4年间鼢鼠种群密度下降可能与植被破坏、食物短缺有关
2024-06-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卷
7 . 湖北五道峡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濒危物种极为丰富,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是世界野生牡丹的模式产地。科研工作者对保护区内野生牡丹的生态保护情况展开了下列研究:
(1)研究人员在某条溪流两侧沿岸各选取了10m×10m的1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野生牡丹个体数
12345678910
左岸78510667456
右岸961078115854
调查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原则,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表中野生牡丹的种群密度为___株/m2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野生牡丹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见下图。

野生牡丹的生长主要体现在植株高度(茎高)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野生牡丹种群特征中的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野生牡丹种群数量将___
(3)研究野生牡丹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至少写出两种)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每年4月中旬到5月之间,当日照时间超过10个小时风景区内野生牡丹开始开花,由此可见信息的传递有利于___。风景区野生牡丹盛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要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干扰,这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
2024-05-2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卷
8 . 群落中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称为相对多度。某地区退耕还林后,群落中五种草本植物相对多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裂科草和须芒草能将土壤中硝酸盐和氨态氮的浓度降到更低水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生在该退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C.在演替时间10到40年间,群落中草地早熟禾种群密度最高,成为该群落中的优势种
D.据图推测,匍匐冰草和剪股颖可能因不适应低氮土壤最终被淘汰
9 . 一般来说,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改变。斑子麻黄是耐贫瘠、耐干旱、耐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样地)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调查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需要随机取样
B.S3样地的斑子麻黄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增长趋势
C.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
D.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10 . 浅水湖泊养殖过程中,含N、P的无机盐含量增多,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驱动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转换,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进一步调查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中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是一种蓝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形成曲线如图2所示。

(1)据图2可知,三种藻类数量随着营养化程度的提高均发生变化,微囊藻的数量可通过___法进行调查,其中导致鱼鳞藻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属于___(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湖泊中的微囊藻属于___。图2中,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可种植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获得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通过___关系抑制微囊藻的繁殖,治理富营养化,这遵循生态工程的___原理,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___的平衡。
(3)要研究湖泊中草鱼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至少答出两点)。
(4)养殖的草鱼除饲料外还以鱼鳞藻、脆杆藻为食。科研人员对草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鱼鳞藻、脆杆藻同化的能量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草鱼粪便中的能量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301.2115.615.255.642.4
据表分析,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KJ/(cm2·a),从藻类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保留一位小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