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对其进行调查
B.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年龄结构仅通过影响种群的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 . 在用样方法调查某块草坪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拟定的设计方案中,合理的是(       
A.若蒲公英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B.计数样方中蒲公英的数目即为种群密度
C.只需取1个面积为1m2的样方
D.在蒲公英密集的地方取样
3 .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细菌爆发形成水华,从而引起水中动植物大量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同一水体中部分沉水植物的浸提液对蓝细菌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蓝细菌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中植物死亡率升高,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调查蓝细菌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若操作时未充分震荡试管,所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差值不确定”)。
(3)据图分析,____________浸提液对蓝细菌繁殖的抑制效果最好,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本研究还发现苦草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从而防止水华的发生,该研究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治理其他地区的水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 . 种群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其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C.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目的是控制种群的年龄组成
D.调查某种草原鼠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5 . 为了调查某种生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如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关于这两种方法的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只适合于植物,后者只适合于动物
B.前者要对每个样方计数,后者要进行两次计数
C.前者往往是直接观察,后者是捕捉个体
D.前者不易受迁入和迁出影响,后者易受迁入和迁出影响
6 . 如图甲表示某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在乔木林阶段,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为动物提供了不同的_________
(2)假设该地区变成茂密的乔木林后,图乙表示该群落中A、B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_方法,该方法中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特性进行诱捕,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法。
(4)研究种群的_________,对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12-24更新 | 4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场所。几十年来,过度放牧及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导致呼伦贝尔天然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同时为蝗虫的猖獗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呼伦贝尔草原蝗虫数量爆发式增长,进一步加速了草场的退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蝗虫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通常可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
B.草场退化和蝗虫数量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C.草原上放养牲畜前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喷洒高效农药能快速杀灭蝗虫,因此是防治蝗虫最有效的措施
8 . 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9 . 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
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
10 . 在一片约1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该铁环不利于山雀运动,更容易被人捕捉),然后全部放掉(不考虑被天敌捕食的情况)。第二次捕获了30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       
A.略大于150B.略小于150C.略大于6D.略小于6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