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湖北五道峡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濒危物种极为丰富,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是世界野生牡丹的模式产地。科研工作者对保护区内野生牡丹的生态保护情况展开了下列研究:
(1)研究人员在某条溪流两侧沿岸各选取了10m×10m的10个样方,记录数据如下:
样带野生牡丹个体数
12345678910
左岸78510667456
右岸961078115854
调查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___原则,样方位置的选取采用___(填“五点”或“等距”)取样法,表中野生牡丹的种群密度为___株/m2
(2)在获得上述数据的同时研究者还对每株野生牡丹的高度进行了测定,并按高度划分为五组,具体划分方法及测定数据见下图。

野生牡丹的生长主要体现在植株高度(茎高)增加方面,因而以上数据主要反映的是野生牡丹种群特征中的___,从结果可以预测该地野生牡丹种群数量将___
(3)研究野生牡丹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至少写出两种)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每年4月中旬到5月之间,当日照时间超过10个小时风景区内野生牡丹开始开花,由此可见信息的传递有利于___。风景区野生牡丹盛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要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干扰,这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原理。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卷
2 .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决定着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储存等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下图是土壤部分生物微食物网及碳库主要途径,a~e为生理过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土壤微食物网中有众多的微小生物类群和部分中型动物(<2mm),欲调查这些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对于个体较小、数量较多的小动物用______进行统计。
(2)土壤微食物网中含碎屑食物链(以有机碎屑为第一营养级,以碎屑为食的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占营养级)和捕食食物链,土壤微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生物有______,短时间内若食菌线虫大量减少,根食性线虫数量会______
(3)而森林中大量植被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这些用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4)如上图所示,微生物是土壤碳库转化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微生物将活性碳库中易分解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______(至少写2个)供植物利用,另一方面,微生物产生的酚类、醌类物质与植物残体中纤维素、木质素等不易分解部分聚合成腐殖质。酚类氧化酶在厌氧环境下活性极低,秋季落叶若采用挖沟填埋方式处理,微生物产生的酚类物质会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更______(填“有”或“不”)利于腐殖质形成。
(5)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藻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取藻细胞样液1mL稀释100倍后,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共16个中格)计数,操作步骤如图所示。指出下图操作步骤中的错误______

(6)如图为正确操作后显微镜下藻细胞的分布情况,则估算1mL培养液中该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个。

A.1.92×108B.1.44×107
C.1.92×107D.1.44×108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2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3 . 械叶铁线莲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喜阳光、冷凉,忌高温、多生湿,宜排水良好土壤,忌积水,主要分布在山区崖壁上,常与有绒毛绣线菊、荆条和独根草等伴生。研究者于2020至2021年对某地区的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野外调查。
(1)用样方法调查槭叶铁线莲种群密度时,除了要随机取样,还要考虑___________,能直接决定槭叶铁线莲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通过植株最长枝条的年龄数据对槭叶铁线莲种群进行了龄级划分,结果如下图。以往的研究显示濒危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多表现为衰退型。请根据下图判断,槭叶铁线莲种群年龄结构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衰退型的特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进一步通过计算个体数量变化动态(Vn)来描述槭叶铁线莲种群的相邻龄级间的数量动态变化。Vn可通过公式 V_n=(S_n-S_(n+1))/(max(S_nⓜ,S_(n+1) ) )×100%”计算得出, 其中, SB和Sn+1分别为第n与第n+1龄级种群个体数, max(Sₙⓜ,Sₙ₊1)表示取两者之间的最大值。由下表结果可知,槭叶铁线莲种群在1至2、6至7龄级间呈现___________的动态变化。
表:槭叶铁线莲种群龄级结构动态变化指数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32.7%

8.2%

26.7%

19.7

39.6%

-13.5%

70.3%

72.8%

33.3


(4)铁线莲花朵大而美丽,每年3月至5月会吸引昆虫传粉,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题干信息及以上研究结果,分析限制槭叶铁线莲种群增长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4 . 如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__________法,选用此方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其属于_________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呈“S”型曲线变化。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
(3)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建立__________,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生态走廊”,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__________,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即在某一海域内,采用一整套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某海洋牧场的部分结构和关系如图所示: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牡蛎属于_____。若研究牡蛎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至少答出2点)。若养殖海带过多,会导致牡蛎的产量下降,原因是_____
(2)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能量流动过程如上图2所示(a~d表示能量值)。图2中a值代表的能量来自于图1中的_____,(填序号)牡蛎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值是_____,c表示_____。通过研究海洋牧场的能量流动,采用人工方法合理的向天然水域投放水生生物的幼体,其实践意义是_____
(3)人工鱼礁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下表是该海洋牧场各区域浮游动物的调查数据。


海带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

人工鱼礁区

浮游动物(个/m2

20.95

12.11

47.54

①要获得表中所示的研究结果,且使研究结果准确并具有代表性,应在调查过程中做到_____
A.在调查区随机取样
B.仅记录物种种类数
C.在调查区多次取样
D.记录所有生物个体数
②据题干信息和表中信息推测,人工鱼礁区域高于其他区域的指标是_____
a.生物多样性 b.物种丰富度 c.恢复力稳定性 d.生物量 e.抵抗力稳定性
2024-05-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松材线虫会引起松树毁灭性病害,自传入我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危害程度逐渐加深。为防治松材线虫病害,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1)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在取食和产卵过程中将松材线虫传播到健康松树上,松材线虫生活在松树体内,能快速破坏松树的输导组织,导致松树迅速萎蔫死亡。由此分析松材线虫与松树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为研究松材线虫入侵对松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受害程度不同的多个样地内采用_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并测定乔木层和灌草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如下图。

(注:纯林表示全部为马尾松:7马3阔、6马4阔、5马5阔分别表示马尾松与阔叶林占比为7:3、6:4、5:5。)
调查结果说明,随受害程度的加大,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逐渐减少,其中受影响最小的样地是___________。样地内灌草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着受害程度增加而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农林人员常采用性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其原理是___________
(4)①除了诱杀松墨天牛外,请提出一条新的预防或治理松材线虫的方法:____________。②请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角度分析,在生产实践中杀虫的目的是_________
2024-05-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根据种群数量特征以及种群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为种群后一年数量与前一年数量的比值)
(1)左上图为科研单位跟踪某种群20年来种群数量变化而绘制的数学模型,第8年到16年该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该方法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根据地形的不同可以采取五点取样法或者__________________选取样方。某农田的面积为4平方千米,先捕获40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0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则该农田中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一般情况下该数值比真实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有一个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重金属铬污染对水体中某种藻类生长的影响,使用添加了铬的培养液培养该藻类。为了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若吸取1mL藻细胞样液并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计数结果如上图2所示,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个。
2024-05-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8 . 散居的东亚飞蝗的体色多为绿色或棕色,群居的体色为橙黄色,上面有黑色斑块。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跳蝻(蝗虫的若虫)可选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
(2)下列属于某区域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特征的有____(填序号)。
①性别比例②迁入率③互利共生④物种丰富度⑤种群密度
(3)为研究群居蝗虫体表上的黑色斑块是否为警戒色,研究人员将等量的散居蝗虫和群居蝗虫拴在大山雀面前,让大山雀捕食,结果如下表。
蝗虫大山雀对蝗虫的捕食率
白天夜晚
散居蝗虫60%60%
群居蝗虫20%20%
①大山雀对散居蝗虫和群居蝗虫的捕食____(填“有”或“无”)选择性。
②群居蝗虫体表的黑色斑块_____(填“是”或“不是”)警戒色,判断依据是____
(4)研究发现,群居蝗虫会释放出高浓度的挥发性物质——苯乙腈,而散居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有人推测苯乙腈能减少大山雀对蝗虫的捕食,请设计实验对此加以验证____(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2024-04-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在自然界,山鼠种群的_____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苗圃中山鼠种群数量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最好在药物灭鼠控制害鼠的种群数量,同时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______,才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
(3)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90只,其中有25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约是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山鼠不容易被捕获,则山鼠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进行鼠害防治的意义是________

10 . 多年前为了解决水藻泛滥,美国五大湖区引入亚洲鲤鱼,由于亚洲鲤鱼在五大湖区缺少天敌,因而导致现有鱼种减少或灭绝,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失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B.捕食食物链在陆地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是处于主要地位的食物链
C.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小
D.在食物网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2)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很大一部分流向捕食食物链,则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______。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河流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3)五大湖生态系统破坏是因为亚洲鲤鱼演替成为了顶极群落,那么顶极群落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是

______


(4)五大湖区草原和森林旺盛蝴蝶较为丰富,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______。
A.标记重捕法B.样方调查法
C.灯光诱捕法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

(5)你认为,治理亚洲鲤鱼泛滥的方法______
2024-03-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