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的存活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濒危物种在一段时间内的灭绝概率或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特征。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初始种群密度/只102025283040507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41.213.27.66.54.11.00.20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在_______只之间。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之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所需的最小规模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以种群的灭绝概率5%为可维持存活的标准,则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只。
(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2条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_______
2 . 如图表示某海域养殖的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
B.该大黄鱼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个体数量一般要大于b
C.该海域的大黄鱼的环境容纳量大于c
D.限制该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
2020-03-0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三2月线上测试生物试题
3 . 为了测定食性相似的甲、乙、丙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某同学进行了三组实验(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培养液的体积为30mL且饲养条件相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1:甲、乙分别在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
组2:甲、乙在同一容器中饲养,数量变化分别如图曲线B、F
组3:乙、丙在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的少,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组1实验中,第40天时乙的种群密度为20只/mL
B.组1实验中,甲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C.甲、乙竞争的结果是甲占优势,乙处劣势,乙、丙竞争的结果未表现两者相互抑制
D.自然界中类似于组3的生物分布状况,有利于动物充分利用食物等生活资源
2020-02-05更新 | 868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一诊模拟理综生物试题
13-14高二上·河北唐山·期中
4 .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B.在t0~ 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
D.在t1 ~ 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1-12高三·浙江绍兴·阶段练习
5 . 右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9-01-30更新 | 81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沙市中学、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
6 . 某生物小组调查了某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该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该种群的幼苗数比成熟个体多,所以是增长型种群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2017-07-26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2-13高三·北京顺义·阶段练习
7 . 下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持久保持捕捞强度2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C.保持捕捞强度1,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
D.保持捕捞强度2,同时用中网目捕鱼,能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
2017-06-30更新 | 1378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8 . 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
A.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
B.野生型线虫与突变型线虫应分属两个物种
C.在第15-20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野生型雄虫在生殖期间的死亡风险比较高
10-11高二下·辽宁·期中
9 . 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2016-11-26更新 | 45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沙市中学、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
10 . 有一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A种植物一B种动物一C种动物,B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2000头。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当B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B.若C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内,A种植物的数量也增加
C.在A种植物一B种动物一C种动物食物链中,A的同化量是B的同化量的10-20倍
D.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B种动物种群数量为150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B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3头/km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