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I、II、III、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
(2)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
(3)如果在第c年,由于未知原因,迁来少量藏羚羊,则该草原上藏羚羊的K值将_____,原因是_____
(4)藏羚羊是羌塘高原有蹄类唯一的迁徙物种。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交配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每年6月份,雌性藏羚羊逐渐集结并向夏季产羔区迁徙,8月返回越冬栖息地。图3为12个环境因子对藏羚羊栖息地选择的影响示意图,分析可知,决定产羔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等3个因素。
   
2 . 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1)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__________(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__________(变大∕变小)。
(4)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_____(正∕倒)金字塔形。
(5)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_______________相似。
3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𝜆),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a表示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多数是“S”形增长,极少数是“J”形增长,没有第三种
B.通过治理环境,降低有害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是防治有害动物的最持久有效且不产生污染的措施
C.保护濒危动物时,可以通过捕杀捕食者来增加被保护动物的K值
D.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都呈“S”形增长,主要限制因素是天敌
2022-12-19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学情调查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图1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ΔN/Δt)变化曲线,图2为另一个种群中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t1~t2时期与图2中a~b时期种群年龄结构都是衰退型
B.图2中a、c时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对应t2和d
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形增长和“J”形增长过程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呈J形曲线增长
B.b~d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
C.c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最小
D.d~e年,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
7 . 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
2022-06-08更新 | 13040次组卷 | 40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学习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8 . 种群增长率为现有个体数与原有个体数的差值占原有个体数的比率。如图为某草原上一段时间内兔子种群死亡率和出生率比值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d点和f点时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B.b点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e段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点达到最大值
C.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减少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D.死亡率和出生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也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022-05-20更新 | 3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9 . 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 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林中的普通鵟会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 1所示,图 2 为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沿海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 K值在 2016—2019 年间均逐年降低
B.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
C.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 1 kg,则最多需要消耗 100 kg 植物
D.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中度海拔种群密度一定大于低海拔
10 . “旱收蚂蚱、涝收鱼,大旱起蝗灾”,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卵的孵化,极易发生蝗灾。蝗虫成灾不仅与蝗虫自身因素有关,还与蝗虫可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密切相关。请回答问题。

(1)“大旱起蝗灾”是因为环境中水份可以直接影响蝗虫种群的________。某地区发生蝗灾过程中蝗虫种群数量一般呈_______形增长。
(2)研究发现群聚激素使蝗虫由散居型转变成群居型,群聚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信号。某些蝗虫分泌群聚激素不仅增加了该地区蝗虫种群的迁入率,也改变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食草动物的放牧会影响草地蝗虫的物种数。研究人员开展不同放牧模式对某高山草地蝗虫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部分结果如下(放牧区域牛羊数量达到中等放牧强度)。
表:不同模式下蝗虫种类和密度
放牧模式蝗虫物种数蝗虫总密度/头·㎡
牛放牧2.923.50
羊放牧3.675.22
牛羊混牧3.363.86
       2.583.22
①在对蝗虫种类和密度调查时,研究人员用取样器在每个样地内随机取样3次,收集蝗虫装入毒瓶,带回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这种调查方法属于________法。在放牧区域投放牛羊的数量是依据____________估算的。
②不同放牧模式下,________(植物群落覆盖度/生物多样性)与草地蝗虫的物种数和总密度之间的正相关性较密切。休牧草地上植物盖度明显较高而生物多样性低,试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等直翅目昆虫的专性寄生生物。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