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3 道试题
1 . 在生态学研究中不同生物的调查方法不同,现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某种野兔、酵母菌进行调查。
(1)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作物有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生长产生影响,研究者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结果如图甲。

   

①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
②化感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③由图甲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产生的化感物质对绿豆的幼根影响是______
(2)调查某种野兔新迁入某地时,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充裕、又缺乏天敌,一段时间内该动物种群增长呈现J形曲线,若第一年种群数量为3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2倍,则第三年其数量为______。野兔属于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3)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

   

图乙曲线图是采取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后绘制的。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每个中方格上酵母菌数的平均值为24个。则该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个。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2 . 富含氮、磷的污水大量排入太湖而造成污染,导致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绿膜”形成后,水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仍在进行,导致水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进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为治理污染,高效实现“养鱼抑藻”这一目标,科研部门作了多项相关研究。请就提供的科研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是绿藻还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___________(最本质的区别)来鉴定。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导致该湖泊中藻类的环境容量___________
(2)治理前后需要对该湖泊群落的___________和组成“绿膜”各种群的___________进行调查,以便对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3)图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

   

①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上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根据下图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__点。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人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昨日更新 | 38次组卷 | 4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4 . 某片森林中生活着许多小鸟,该片森林中麻雀与黄鹂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假设K表示它们的环境容纳量,S表示麻雀与黄鹂种群的现有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麻雀的种群数量可能等于黄鹂的种群数量
B.t2时,麻雀与黄鹂的种群数量达到了各自的最大值
C.t2~t3,麻雀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若麻雀与黄鹂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数量变化和乙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1~t2乙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甲种群
B.t2时,乙种群的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C.t3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不同
D.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均可能是“J”形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研究人员对黄山景区内短尾猴的数量进行了调查,若其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假设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在第4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最大
C.在第4~10年间,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环境阻力逐渐增大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豌豆蚜(吸取植物汁液为食)和鳞翅目(蛾、蝶类)幼虫(以叶片为食)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处理组豌豆蚜密度变化就是其出生率在不断增大造成的
B.蝉大眼蝽密度减小是利马豆豆荚减少即食物减少造成的
C.随着蝉大眼蝽密度减小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D.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捕食者数量变化可改变种间关系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如图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下一年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K对策和r对策是生物的两种繁殖策略模式,其中K对策生物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呈现“S”形曲线增长
B.大熊猫属于K对策生物,对其保护的关键是提高环境容纳量
C.r对策生物没有绝灭点的原因可能是这类生物繁殖能力较强
D.传染病和天敌都是影响r对策和K对策生物的密度制约因素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皖北私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某研究团队对某地藏羚羊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o-c时期,藏羚羊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
B.在b-d时期,藏羚羊的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
C.在o-e时期,藏羚羊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D.藏羚羊种群数量的K值出现在c时期,最小值出现在d时期
10 .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已知某池塘中鲤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数罟不入洿池”的目的是减少捕杀该鲤鱼种群的幼体,保证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K值可以随环境的优化而不断增大,在K值可获得该鲤鱼种群最大的日捕获量
C.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鲤鱼的种群数量,标记物的脱落或标记个体的死亡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大
D.该鲤鱼种群成年鱼及其幼体因食物来源不同在水中的不同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