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将酵母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计数,绘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S形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快速增长期种群增长曲线呈J形,增长速率不变
C.显微镜进行酵母细胞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悬液
D.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2 .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藏羚羊虽属牛科,头骨构造与齿式同其他牛科动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研究表明藏羚羊与其他羚羊进化距离较远。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图1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藏羚羊最长寿命在8年左右)等级。图2为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R=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藏羚羊与其它牛科动物的头骨构造与齿式,属于生物进化证据中的化石证据
B.图1中甲地区和乙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增加
C.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
D.图2中b~c段藏羚羊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
3 . 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____。从______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2)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有条纹(显性)无条纹(隐性)合计
存活个体数178211389
空壳数332279611
合计5104901 000
在这1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______(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
4 . 菌斑(图甲)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不断裂解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方法之一。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2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曲线a~b段噬菌斑数量不变,说明此阶段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
C.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细菌已经绝大部分裂解
2024-05-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___,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__   的个体数。
(4)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
2024-04-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生物试题A卷
6 . 麻雀种群属于自然种群,在第t-1年,麻雀种群的种群数量为Nt-1,在出生、成活、自然死亡、天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种群增长率为e。假设“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N=N0λt。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假说一演绎法相似,构建数学模型过程中也需作出假设
B.题中每年“1+e”的值不变,且相当于“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中的λ值
C.自然种群的麻雀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e)Nt-1
D.麻雀种群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可能会处于波动状态
7 . 如图为“S”形增长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值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B.K/2时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K值时出生率为零
C.与“S”形增长相比,“J”形增长无K值且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D.对于害虫,应在K/2与K值之间选择合适时间进行防治
8 . 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区别即可)
(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2023-06-21更新 | 9402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一)
9 . 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在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甲、乙具有捕食关系,则甲种群的数量会呈现“S”形增长
B.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丙种群数量可能下降
C.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且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丙关系为竞争
D.若田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乙种群,但数量会随季节波动,主要原因是食物量的变化
10 . 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在竞争者或捕食者存在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大草履虫和绿草履虫属于两个物种,下图分别为两者单独培养(图a、图b)以及混合培养时(图c)种群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两种生物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单独培养时两者均在第8天左右增长速率最大
B.高斯实验中,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达到稳定时,大草履虫没有实际生态位
C.图c的变化趋势是混合培养的两种生物在实际生态位上存在差异造成的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