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
B.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消耗养料少
C.图丙所示的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
D.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2.4×108
2 . 如图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甲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若某物种进入新环境中的初始阶段种群数量按照每年增长20%的比例快速增加,则此期间(时间用t表示)其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_________
(2)若某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乙,BC期间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属于________型。在B点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个体20只,无标记个体80只。据此可估算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_只。
(3)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是由于_________
2024-04-0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I)如图甲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图乙是科学工作者连续20年对该草原的某种鸟类种群数量的调查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O→b时段内野兔的出生率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
(2)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该比例_______________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
(3)图乙中该鸟类种群数量第______年最少,第8至第10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_型。
(II)关于血细胞计数板的计算:
(4)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如图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个。如果将某培养液稀释100倍后再进行计数时,5个中方格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个。
2024-04-04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东北虎和东北豹均为肉食性动物,但东北豹通过食性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与东北虎发生错位减少竞争,如东北虎主要捕食大中型猎物,而东北豹主要捕食中小型猎物;东北虎主要在海拔低处活动,东北豹主要在海拔高处活动,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活动高峰期在晨昏时段出现先后错位。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东北豹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请从直接因素角度分析两者对东北豹种群密度影响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
(2)野外收集到东北豹皮毛后,提取DNA,通过DNA指纹技术来区别不同的个体,进而进行数量估计,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用该方法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3)东北豹通过食性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与东北虎发生错位减少竞争,这种“错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欲研究东北豹的生态位,通常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4)若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等理想条件下,则东北豹种群数量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形增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鱼塘养殖户在鱼塘中放养了经济价值较高的鲈鱼,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鱼塘各种鱼类的数量占比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生活的水层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生活的水层

放养鲈鱼苗前所占数量比例/%

放养鲈鱼苗后所占数量比例/%

0年

5年

10年

15年

20年

鲈鱼

底层

0

75

50

35

17

10

鲢鱼

上层

23

6

12

15

19

21

鳙鱼

中上层

28

7

13

16

21

24

草鱼

中下层

33

8

18

24

28

31

青鱼

底层

16

4

7

10

15

14

(1)要认识鱼塘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放养鲈鱼苗5年和15年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鱼类分别是________
(2)若要研究该鱼塘中某种水草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特征有____(答出1点)。
(3)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种鱼合称为“四大家鱼”。最晚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经济效益,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
(4)为增加渔业产量,要定期适度地进行捕捞。请依据种群增长规律说明“适度”是指____
2024-04-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
6 .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每年10月中下旬到翌年2月份,成群越冬候鸟如鸿雁、白琵鹭等在此栖息、觅食。有生态学家对鄱阳湖的鸿雁、白琵鹭的数量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图(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琵鹭的种群数量在t1至t3时先减少后增加
B.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白琵鹭和鸿雁的种群密度
C.鄱阳湖中鸿雁、白琵鹭的食物及天敌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T3时鸿雁种群数量大于白琵鹭的种群数量
7 . 图甲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最好在__________(填“b”或“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蛇发挥明显作用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属于__________(填“数学”或“物理”或“概念”)模型。
(3)若图甲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在计数前,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计数。DE段酵母菌数量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
(4)图甲中BC段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_年龄结构。农林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有效控制某种害虫的种群数量,使其年龄结构为图乙中所示的_________类型。
8 . 某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出生率、死亡率分别如下图曲线I、Ⅱ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O点到d点,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B.a点时的种群数量大于b点时的种群数量
C.在c点时,该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
D.从O点到c点,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9 . 种间关系有捕食、种间竞争、互利共生等,一生物兴趣小组构建的甲、乙种群的种间关系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B.a~b段,甲、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C.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由图可知,乙种群的K值为N3

10 . 若“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公式的形式表达为N=N0λt。甲、乙是两个种群,它们侵入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某时期自然增长率的值(α>0)如图所示,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侵入该自然生态系统后,α=λ
B.该时期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增长的
C.该时期乙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相等
D.甲种群的种群数量将一直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