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
B.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消耗养料少
C.图丙所示的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
D.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2.4×108
2 . 某群落中生活着甲、乙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动物种群,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种群第12年时的K值与第6年时的相同
B.乙种群在第4年时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第10~12年种群数量不变
C.乙种群在第6年后数量变化类似于“S”形增长
D.在第6~8年间,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均大于死亡率
3 . 生态学家对某群落中的两个种群(甲、乙)进行了长期调查,统计了两者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M),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甲、乙两个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t₁-t₂时间段,甲种群的种内竞争逐渐加剧
B.t₂-t₃时间段,乙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C.t₂时刻,甲、乙两种群的增长率相同
D.图2中 a可能表示图1中甲种群的数量变化
4 .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依据图1中调查出的藏羚羊种群的______特征,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自将增加。

(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将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表的模拟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1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圈

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2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棒

对照组

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______。对照组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______,若______,则假说成立。
(4)下图甲表示藏羚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
②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对应乙图中的______点(填字母)。
③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培养装置中酵母菌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放入新的酵母菌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将害虫消灭到K/2以下的数量,可达到较理想效果
6 . 科研人员选取千岛湖地区面积适当、生境类型相似的两个岛屿(A岛和B岛)作为研究样地,对A岛(2009年10—11月以及2010年3—11月)和B岛(2009年7月—11月以及2010年3—11月)的社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A岛和B岛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B.受环境容纳量限制,社鼠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
C.由于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环境温度较低,最好不在此期间进行捕捉
D.根据题图不能确定A岛和B岛两个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的K值
7 . 下图是某种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生物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
B.初始密度介于a~b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当该种群数量为d时,种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8 . 吉林省珲春市敬信湿地是吉林省重点保护湿地之一、宽阔的水面及林地等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每年10月下旬,大批南迁的大雁在此停歇,数量达数十万只。是西伯利亚南迁越冬候鸟进入中国停留的第一站,也是雁类的重要迁徙停歇地,在这里觅食补充体力。这些大雁将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后陆续南迁,大约在12月中旬左右全部离开。 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通过建立种群数量增长的___________模型来研究大雁的种群数量变化,也可调查大雁种群的___________来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2)为进一步提高大雁的种群数量,研究人员提出人工辅助繁殖大雁再放生到湿地的措施,该措施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该湿地中大雁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理由是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还调查了该湿地不同种类候鸟在领地、食物等方面的竞争关系,这属于___________水平的研究。大雁与其他鸟类在林内的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调查发现,某种候鸟种群密度显著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
(4)随着环境的改善,鸟的种类与数量都明显增多,不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观鸟,这体现出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_________
9 . 酵母菌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得到的酵母菌数目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图2为观察到的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中方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图2的计数方法获得图1曲线,需要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排除死亡个体
B.实验开始时接种酵母菌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达K值所需的时间
C.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先盖盖玻片,再用吸管滴加培养液
D.在指数期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每个酵母菌的合成代谢均大于分解代谢
10 . 2021年11月12号,一则关于武汉大面积出现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消息,冲上来热搜,政府呼吁市民如果看到这种花一定要上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逐步蔓延全国,成为严重威胁生态平衡的外来物种。某市农林部门的科研人员曾经在某公路两旁,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本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所得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4

9.2

8.2

6.8

5.5

B

3.0

2.1

1.2

0.6

0.2

C

0.3

0.5

0.9

1.5

2.4

D

3.2

2.0

0.4

0

0

E

3.5

2.8

1.7

1.3

0.7

(1)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一般为________,代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是_________
(2)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数量分析,绘制增长曲线发现其呈类似____________增长,这属于构建____________模型。再过若干年将转变为________增长,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后与本地杂草的关系为________,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打破了生态平衡。
(4)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________(填“开花前”或“开花后”)。上述处理方法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组成格局,同时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