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富含氮、磷的污水大量排入太湖而造成污染,导致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绿膜”形成后,水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仍在进行,导致水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进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为治理污染,高效实现“养鱼抑藻”这一目标,科研部门作了多项相关研究。请就提供的科研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是绿藻还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___________(最本质的区别)来鉴定。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导致该湖泊中藻类的环境容量___________
(2)治理前后需要对该湖泊群落的___________和组成“绿膜”各种群的___________进行调查,以便对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3)图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

   

①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上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根据下图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__点。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某片森林中生活着许多小鸟,该片森林中麻雀与黄鹂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假设K表示它们的环境容纳量,S表示麻雀与黄鹂种群的现有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麻雀的种群数量可能等于黄鹂的种群数量
B.t2时,麻雀与黄鹂的种群数量达到了各自的最大值
C.t2~t3,麻雀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若麻雀与黄鹂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3 . 研究人员对黄山景区内短尾猴的数量进行了调查,若其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假设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在第4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最大
C.在第4~10年间,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环境阻力逐渐增大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某研究团队对某地藏羚羊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o-c时期,藏羚羊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
B.在b-d时期,藏羚羊的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
C.在o-e时期,藏羚羊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D.藏羚羊种群数量的K值出现在c时期,最小值出现在d时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物学家研究某草原中西北狼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西北狼种群密度时,若捕捉一次后更难被捕捉到,则调查值偏高
B.a点与b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C.该西北狼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在c-d区间内,影响西北狼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主要是食物短缺
6 . 甲、乙两种轮虫主要分布于淡水水域,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为研究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密度信号对轮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轮虫分布区域相同且均以蛋白核小球藻等为食,二者生态位有重叠
B.五组轮虫的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其中的9.12个/mL为对照组的K值
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轮虫甲的密度信号能够抑制轮虫乙的种群数量增长
D.轮虫乙的密度信号可抑制同种轮虫种群增长,且该作用与其密度呈正相关
7 . 种群的生殖对策是种群对环境适应的一种形式。其中r-对策是指在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境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经常处于逻辑斯谛曲线的上升阶段,种群通过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来适应多变的环境。下列关于r-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带雨林中的种群常以r-对策适应环境
B.r-对策种群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
C.r-对策种群个体具有更新快和生殖力强等特点
D.r-对策种群个体变异类型多,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强
8 . 病毒可以使人患病并危及生命安全,但合理利用病毒,也可以造福人类。下列有关病毒的应用实践,应当禁止的是(       
A.引入兔黏液瘤病毒控制野兔的数量以保护澳洲草原
B.在适当条件下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C.将外源基因与噬菌体基因融合并使其表达以研究外源基因的功能
D.对流感病毒基因进行改造,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这种病毒
9 .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等菌株产生的一类剧毒的含碳有机物,常见于发霉粮食及粮食制品中,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最强。为保障食品安全,科研人员尝试开发能有效降解AFB1的生物菌剂。回答下列问题:
(1)欲筛选AFB1降解菌,科研人员需配制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对待选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
(2)经连续选择培养后,初步分离得到能降解AFB1的菌株,用______法或_____法接种子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单菌落。通过观察______,初步鉴定菌种类别,进而筛选得到分泌 AFB1降解酶的菌株。
(3)用菌株A 进行AFB1降解实验,72h 内定时取样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①0~60h内,发酵装置中菌株A 的种群接近于_____形增长,60h后菌株A密度下降,可能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的消耗,还可能是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等发酵条件改变,不利于菌体生长繁殖。
②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72h内的菌株A 进行计数,在样品稀释度合适,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重复计数的情况下,统计的活菌数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是________
(4)将菌株A制成用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生物菌剂时,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
10 . 白鳍豚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受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白鳍豚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下图为1980年—1999年白鳍豚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980年—1999年该种群K值约200只
B.1980年—1999年该种群的基因库缩小
C.由图中信息无法估算该种群的死亡率
D.长江禁渔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2024-05-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