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分为梅梁湖湖区、东太湖湖区、贡湖湖区等多个湖区,湖中浮游生物种类丰富。浮游甲壳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摄食藻类,同时又是许多鱼类的重要食物。回答下列问题:
(1)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浮游甲壳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在梅梁湖湖区和东太湖湖区采样,统计分析两个湖区的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以及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结果如图 1 和图 2 所示。梅梁湖湖区的浮游甲壳动物密度明显高于东太湖湖区的,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若挺水水生植物大量生长,则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会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3)随着太湖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太湖的富营养化也逐渐加重。科研人员根据其他地区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向太湖引种高等挺水水生植物和鲢鱼、鳙鱼等鱼类,通过相互之间的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自发构成有序的整体,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__________原理,同时还需要应用太阳能水生修复系统改善太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
2 . 东北虎和东北豹都是顶级猎食动物,二者常捕食马鹿、梅花鹿等草食性动物。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编号为73号的一只东北豹被东北虎猎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种群数量
B.东北虎是东北豹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二者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强度越低
D.开阔地区域比郁闭林区域更利于东北虎和东北豹捕食
2024-03-09更新 | 48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3 . 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的高大乔木,下列有关云南红豆杉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红豆杉的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可适当加大
B.气候变湿润后有利于红豆杉种群数量的增加
C.气温、干旱、火灾等是影响红豆杉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D.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高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种群的增长
4 . 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高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在“S”形曲线中,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越大,食物短缺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天山云杉林的郁闭度较大,导致林下灌木极其稀疏。在天山云杉林的林冠层中产生空隙的部分叫做林隙,是天山云杉幼苗生长的重要场所。研究发现天山云杉幼苗在林隙呈聚集分布,随树龄增加种内竞争加剧,成年后种群密度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较大的林隙中,天山云杉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B.幼苗在春夏季生长较快,其主要影响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随郁闭度增大,天山云杉林的丰富度降低,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D.在林下和林隙,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别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6 . 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减少老鼠获得食物的机会可以有效防治鼠害
B.大量喷洒农药是防治农林害虫最持久有效的方法
C.捕捞后使大黄鱼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鱼产量
D.研究穿山甲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数量特征,有利于种群的保护对策的制定
7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高的种群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一定多
B.标志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C.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陆地环境中的群落都能演替成森林群落
8 . 以下是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图1表示a和b两种生物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2是某经济鱼类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种间关系可用图1表示
B.图2表示的种群,在t0~t1时间范围内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t1时达到环境容纳量
C.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都采用五点取样法
D.通过喷洒农药对农林害虫进行防治属于化学防治,是通过降低K值的原理来控制害虫数量
9 . 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C.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兔的K值
D.第3年狼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
10 .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外部生物因素可以影响生物的繁殖力,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B.某些昆虫在遭受寒流时无论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可能死亡
C.林冠层的郁闭度较高,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均下降
D.森林中不同动物之间争夺食物,说明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有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