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需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于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的a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了该种群的天敌
B.若图乙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无氧呼吸消耗养料少
C.图丙所示的c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环境剧烈变化而不适合该种群生存
D.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2.4×108
2 . 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曲线Y可能因pH变化、营养物质减少等因素而下降
B.曲线Y可表示一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增长情况,AD段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
C.曲线X代表的增长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的结果
D.图中的阴影部分可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酵母菌
3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探究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应将培养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后盖上盖玻片
B.因土壤中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故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初级消费者
D.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可用碘液或斐林试剂作检测试剂
4 . 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1)据图可知,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原因是__________
(2)图中字母d表示_____,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
(3)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在夏季,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___________诱捕池塘上空的飞蛾作为鱼类的补充食物。
(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群落水平阐述其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对水体中某种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将样液稀100倍,再采用__________进行计数。实验用具规格和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1mL样液中,该微生物的数量是__________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志重捕法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③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④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
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⑦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实验中,先往计数室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A.零项B.一项C.二项D.三项
6 . 生物兴趣小组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接种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统计种群的数量并计算λ值(1=当次种群数量/前一次种群数量),绘制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与bd段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是增长型与衰退型
B.影响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C.若实验中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则K值会增加
D.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会增强
7 . 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浓度的天门冬氨酸(Asp)对铜绿微囊藻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统计铜绿微囊藻的数量时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图2表示第4天统计时一个中方格中该藻的数量(假设铜绿微囊藻在计数室中均匀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抽样检测法可用于调查铜绿微囊藻的种群密度
B.de段铜绿微囊藻数量快速增长,其增长率小于ef段
C.图1中两种浓度的Asp均可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种群密度
D.图2表示的是用25μmol/LAsp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8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来探究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4个酵母菌,其中4个被染成蓝色(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天)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32

762

824

819

821

820

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
B.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要轻轻震荡试管几次,否则计数结果将偏大
C.表中第2天酵母菌的数量约为120万个/mL
D.本实验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但需要重复实验
9 . 某研究小组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的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盖上盖玻片后沿凹槽边缘滴加培养液,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B.根据15℃、96h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推算每个中格中的平均数量为16个
C.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速率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稳定
D.温度对酵母菌种群的影响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0 . 某同学运用图1所示计数板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的高度为1mm,使用前后都需要清洗
B.使用时应该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待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立即计数
C.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可能是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
D.经等体积台盼蓝染色后观察,每个中方格平均有6个酵母菌,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有3×107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