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因其聚集、迁飞和暴食等特性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J”形曲线增长需满足的条件是___;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增长率=___,此增长模型中的增长率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体现了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为了防止蝗灾爆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___来降低种群的___,由此降低种群密度,从而有效防止蝗灾。
(4)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某同学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在用血细胞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个(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2 . 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___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
(3)调查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鼠的迁入和迁出):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_只/hm2
(4)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又称_____________)值约为_____________个。
(5)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
2023-12-19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B.调查某濒临灭绝的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数量时,宜采用标记重捕法
C.调查某湖泊小球藻种群密度,应采用抽样检测法
D.调查分布范围小而个体大的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应采用目测估计法
4 . 某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细胞分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
B.若实验中多次出现图2中c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样液未充分摇匀或稀释倍数不够所致
C.根据抽样和计算获得的数据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属于建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D.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需要做重复实验
2022-09-05更新 | 683次组卷 | 9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测定的
B.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从培养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液
D.培养后期小方格内的酵母菌过多,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6 . 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M×105
D.若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该将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用血球计数板测定
7 .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列有关实验的总结和归纳,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名称常用材料观察目标
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2~3mm活细胞中染色体的连续规律性变化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活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带叶肉的菠菜叶下表皮活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细胞质的流动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培养液培养的酵母菌通过染色识别计数室中格或小格中活酵母并计数
A.AB.BC.CD.D
2022-04-24更新 | 1573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澄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
8 .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错误的叙述是(  )
A.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
B.计数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用吸管吸取培养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
C.其他条件不变,若接种量增加一倍,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
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先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9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曲线乙表示蒙古兔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活菌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东方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10 . 依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
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
③连续观察七天并取样计数,每天在不同时间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25×16型)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直接进行计数。每个计数室由(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现观察到所选取的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34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个。为减少误差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你认为应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个)。
2020-12-25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