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实验中操作不当往往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异常,下列操作不当与实验结果不符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结果
A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计数结果偏大
B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在研磨过滤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95%的冷酒精,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二苯胺后水浴加热溶液迅速变蓝
C观察质壁分离时,在盖玻片一侧滴0.3g/ml的蔗糖溶液,在同一侧用吸水纸吸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时间过短显微镜下细胞重叠
A.AB.BC.CD.D
2 .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是森林中某种生物在一定时间内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___。某科研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法。将酵母菌数量变化绘制成曲线,该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模型。
(2)图1a点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写出两种)。
(3)森林生物群落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___这种非生物成分有关。森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__
(4)分析图2可知,第5年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调查期间种群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分别是第___年和第___年。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3 . 同学甲以新鲜的葡萄为材料,用如图1所示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酒、果醋;同学乙为了探究培养时间与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关系,将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出的野生酵母菌分别接种于3个盛有等量同种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放置在转速分别为210r/min、230r/min和250r/min的摇床上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排气口要连接一根长而弯曲的胶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通常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原因是利于发酵初期__________________,并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制作葡萄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用图1的装置酿酒结束后,若要直接转入果醋发酵,具体的操作方案为____________。在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pH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转速范围内,____________
(4)图2中培养8h后,3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2024-04-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河南省驻马店高二阶段测试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下列关于生物学的实验,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相同,但质量浓度和使用条件不同
B.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
C.当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外界溶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的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因其聚集、迁飞和暴食等特性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此增长模型中的增长率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这体现了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为了防止蝗灾暴发,可通过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_______来降低种群的_______,由此降低种群密度,从而有效防止蝗灾。
(4)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形增长,某同学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细胞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个。(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5)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过度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填“加快”或“变慢”),演替的方向_______(填“改变”或“未改变”)。
(6)在生物群落内,各种动植物通过营养关系形成了_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024-01-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某兴趣小组将酵母菌分装在500mL 培养瓶后,置于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80~100h内③中酵母菌增长率基本不变
B.40h内①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倍数基本不变
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压线的个体可将左上两边及其夹角顶点的记在方格内
D.④和⑤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中葡萄糖的量不同
2024-01-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下图表明在一个50ml的培养液中蛋白核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天定时使用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B.营养不足导致初始几天增长缓慢
C.改变蛋白核小球藻的初始接种数量,会改变K值
D.10天以后种间竞争加剧,可能会使小球藻种群的增长率下降
8 . 酵母菌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图乙表示根据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λ值(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液/mL

温度/℃

A

10

0. 1

28

B

10

0. 1

5

C

10

0. 1

28

(1)该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2)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t1时两批次培养的种群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以及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A<B”或“A=B”)
(4)图乙中__________(填字母)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9 . 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毫升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和酒精浓度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取样时,应该从静置后的试管中取上层的培养液
B.增加接种量会使酵母菌达到K值的时间缩短
C.若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增大
D.N点后,调节pH,种群数量将会一直恒定
2023-12-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某小组探究不同温度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对培养液中的活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法。计数前常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统计。
(2)该小组设置了5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并统计,连续观察7天。该实验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其原因是___
(3)用吸管吸取菌液前,应将培养酵母菌的锥形瓶轻轻振荡几下,目的是___,防止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第六天时该组同学从静置锥形瓶中吸取了上部适量菌液,进行计数,则测得的酵母菌数量与实际值相比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___
2023-12-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