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某同学构建了关于种群的概念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指_____。若要调查某草地上跳蝻的密度,应选用图中方法_____
(2)⑤能影响②④,进而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则②表示_____
(3)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
(4)分析动物粪便也可估算种群数量,调查某大熊猫种群时,第一次收集到55份粪便,经检测来自45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收集到60份粪便,经检测其中21份来自与第一次相同的15只个体,其余39份来自其他25只个体,据此估算该大熊猫种群数量为_____只。
(5)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较多藻类,定期调查藻类的种群密度可对水质进行监测。某同学从嘉陵江某处取样,将其中一份样品稀释100倍,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规格为1mm×1mm×0.1mm)对某种单细胞绿藻进行计数,结果如图,若用图中的计数结果作为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则此样液中该单细胞绿藻的密度是_____个/mL。
2 . 下列有关生态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滴加样液后盖盖玻片可能会造成实验数据偏大
B.统计土壤样品中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小动物时,常采用目测估计法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应将对照组土壤放进60℃恒温箱处理
D.“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置于光线良好、阳光直射之处
3 . 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曲线Y可能因pH变化、营养物质减少等因素而下降
B.曲线Y可表示一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增长情况,AD段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
C.曲线X代表的增长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的结果
D.图中的阴影部分可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酵母菌
4 . 生态学家泰勒推导出了著名的捕食关系数学模型。1934年,高斯就试图用实验来检验这一模型,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甲所示);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所示)。

(1)据图甲判断被捕食者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2)根据实验二推测图乙中A、B分别是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某时刻对大草履虫进行计数时将样液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1mL样液中含有大草履虫约为______个。

(4)某同学构建了下图的捕食者—猎物数量关系曲线图,则该圆形曲线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但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符合捕食关系的数学模型,请推测原因是______(至少答出一点)。
2024-03-1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变化,方法步骤如图所示。已知吸光度值与容器中小球藻的叶绿素总含量呈正相关,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还应设置锥形瓶中直接加入不含小球藻的100mL培养液的空白对照组
B.②中每次取样前应将锥形瓶中培养液振荡摇匀,且每次测定用同一仪器和比色皿
C.结果显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在第4天左右达到K值
D.小球藻的食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能制约小球藻种群的增长
2024-03-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6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了相关实验。图甲表示在锥形瓶中培养的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25×16)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的细胞分布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可用于调查酵母菌、病毒、细菌等生物的种群密度
B.在图甲中a点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内竞争最激烈
C.理论上5个中方格的细胞数量应不少于60个,才能达到3×108个/mL的预期密度
D.若定期更换酵母菌培养液,图甲中酵母菌的增长速率将保持不变并呈“J”形增长
2024-03-0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2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定数量的大肠杆菌有利于胃肠蠕动,过量的大肠杆菌则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某校高中生对某品牌的雪糕进行了检验,并使用细菌计数板对其中大肠杆菌的数目进行了估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直接从静置的试管底部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结果可能偏大
B.使用细菌计数板并用台盼蓝染色后计数,可估算大肠杆菌活菌数
C.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分离大肠杆菌,也常用来统计大肠杆菌的数目
D.大肠杆菌也能作为益生菌,与胃肠中其他细菌的关系可能为种间竞争
8 .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完成了以下有关实验。取两种不同类型的酵母菌 a、b分别将其接种到装有10mL相同培养液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制片应该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B.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会比实际酵母菌的数量偏大,原因是无法辨别活菌和死菌
C.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 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D.根据图可知t₂时两批次发酵液营养物质剩余量较少的是 b
2023-12-2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实验中,为避免每次取样后立即计数造成实验繁琐,某兴趣小组在培养过程中的不同时间取样,但在培养周期结束后进行统一计数。因此,需对酵母菌进行处理以阻止其在取样后的进一步增殖。某兴趣小组探究了-20℃处理对保存过程中酵母菌的影响,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
组别取样时间取样后处理计数时间
1每隔2h取样一次,共8次直接计数取样后立即计数
2-20℃处理实验结束后统一计数
(1)酵母菌计数可采用_____法。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有_____(多选,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并盖上盖玻片
d、用滤纸吸除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2)若兴趣小组只对活细胞进行计数,则应使用_____试剂鉴别活细胞。
(3)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照组中,当培养时间大于14h时种群密度呈现下降趋势,造成该趋势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至少回答两点)。
   
(4)兴趣小组选用-20℃处理的原因是_____,从而导致酵母菌代谢及分裂速度缓慢。当培养时间短于10h时,-20℃处理组酵母菌密度均小于对照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
(5)兴趣小组采用25中格×16小格的血细胞计数板,对细胞悬液稀释2倍后进行镜检计数。在某次计数中,所计数的中方格内酵母菌细胞共计86个,则该细胞悬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_____个/mL。若对培养时间为14h的细胞悬液进行计数,则上述操作流程应做出的改动是_____
2023-07-2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了解决传统污水处理存在的不足,科研人员利用小球藻进行了相关研究。从城市周边河流采集水样,进行富集培养。之后将水样接种到不含碳源的平板培养基上,筛选出小球藻单藻落,并进一步纯化得到X、Y、S、L和B五种藻株。
(1)研究人员对奶牛养殖废水沼液进行10倍和5倍稀释,以控制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将上述5种藻株扩大培养后,分别接种于不同稀释倍数的奶牛养殖废水沼液中,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测定培养液中小球藻的数量,结果如下图。
   
①从培养液中随机取样加入到__________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小球藻数量。在取样时为降低实验误差,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②据实验结果推测藻株__________可作为目标藻株,原因是__________
(2)进一步检测该目标藻株对稀释5倍奶牛养殖废水沼液中总氮、总磷和COD(有机物含量)的去除效果,结果如下表。

天数(d)

检测指标(mg·mL-1

0

4

8

12

16

20

24

28

总氮

105

100

93

88

50

43

43

43

总磷

47

45

39

30

25

20

20

20

COD

520

520

500

420

420

300

270

270

①结果表明,该藻株在沼液中分别经历了适应期、正常生长期和生长停滞期,依据是__________。目标藻株对沼液中__________的去除效果最好。
②解释实验中COD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
(3)若要将该研究结果应用于养殖污水的处理,为提高处理效果,请提出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问题__________
2023-06-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十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