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常用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B.在计数室内滴入酵母菌培养液后须缓缓盖上盖玻片,以免产生气泡
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可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不会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2 .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选数量适中的区域取样
B.黑光灯诱捕法可用来估算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C.用抽样检测法调查某好氧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取上层培养液会导致估算值偏大
D.统计土壤小动物相对数量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数量较多的物种
2024-02-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下图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探究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的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模型。
(2)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
(3)若某湖泊发生了“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生根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的变化,则该湖泊的演替是___。一般来说,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有机质总量不再增加,演替也不再进行,此时称为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与正在演替中的非顶极群落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以下属于顶极群落的特征的有(填对应字母)___
A.物种多样性高
B.群落净生产量高(净生产量=固定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抗干扰能力强
2024-01-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4~1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填“<”“=”或“>”)死亡率。
(3)若图3中曲线II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高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实验。图为视野中观察的实际结果,表为实验过程记录表(单位:×106个/mL):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则:
a.若使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按图来估计:每ml活化液中含酵母菌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 个(不考虑死活)。
b.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保持不变”)。
2024-01-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多年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数量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甲曲线表示的是一定量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则在调查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_________方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的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的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____曲线所示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____(填“>”“<”或“=”)其在t2时的数量。
(3)对该湖泊中动物X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0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X的种群密度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6 . 下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抽样前需要静置酵母菌培养液至分层,选择抽取下层细胞较多处的培养液
B.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50~70h种内竞争增强,酵母菌出生率≈死亡率
C.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D.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2024-01-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可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跳蝻等小昆虫
B.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C.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D.调查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2024-01-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8 . 南澳牡蛎是广东省南澳县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肉质饱满、鲜美细嫩的特点,科研人员宜采用哪种方法调查牡蛎的种群密度(       
A.样方法B.标记重捕法C.抽样检测法D.逐个计数法
9 . 下列有关探究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采用标记重捕法,可准确统计某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并制定捕捞计划
B.在稗草较多的地方取样,依据所取样本的平均数可估算稗草的种群密度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要先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上,再盖上盖玻片观察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点
10 .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
B.配制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探究不同时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C.分别用35S、32P标记T2噬菌体,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设置一系列具有梯度的不同温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