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群落的概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进入10月,各种各样的候鸟开始南迁越冬。涪江是候鸟迁徙的一个重要通道,而潼南区涪江畔湿地公园又是这一通道上重要的停歇点和越冬地,每年在潼南区湿地公园越冬的水鸟近万只,途经的更多。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__,该湿地所有生物与其周围的阳光、土壤、水、空气等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
(2)涪江湿地生态环境有赤麻鸭、红嘴鸥、白鹭、灰鹭、牛背鹭灰头麦鸡等上百种鸟类,该区域内里所有的鸟类属于种群吗?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涪江一度被生活污水污染,导致____________等大量繁殖,形成了让人讨厌的水华。导致水华的单细胞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次(填生命系统层次)。
(4)从被污染的江水中取样镜检,假设下图是你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所看到的情形,视野中最可能是气泡的是______,要看清楚A的上半部,应将载玻片向_______方移动。
   
2023-11-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2 . 问天舱生物实验中,既有只培养了单一物种的模块,如水稻模块,拟南芥模块。也有同时培养了鱼、藻类、微生物的小型水生生态系统模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B.小型水生生态系统需要经常开盖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鱼、藻类、微生物、水稻等共同构成了“问天”生物群落
D.太空环境诱导生物发生变异,但不会因此形成新物种
3 . 我国南方某地的一个稻田群落,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它们几乎绝迹。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调查稻田中青蛙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标记重捕法
B.原来稻田中的青蛙、泥鳅、鳝鱼、田螺等所有动物构成群落
C.稻田群落的结构不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
D.30年来稻田群落的上述变化使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增加
2023-07-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宋代词作家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曾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河流生态系统遭受轻微污染后可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C.一般来讲流经自然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池塘的边界和鱼虾的种群密度分别属于群落和种群的研究范畴
5 . 忠县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由皇华岛、钟溪河、甘井河组成,公园内有苏铁、银杏、水杉、金养麦等湿地水生植物,还有中华鲟、达氏鲟、胭脂鱼、普通游隼、红腹锦鸡、红嘴鸥等动物,三峡水库蓄水后这里已是鸟类越冬乐园。回答下列问题:
(1)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食物网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嘴鸥在忠县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越冬的过程中,同化的能量部分用于自身__________,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进行的。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
2023-06-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诊断测试生物试题
6 . 为响应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某村构建“种植业一养殖业一旅游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如图所示),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均分为经济类、观赏类两类,村中依势构建出山林枝展果丛、斜坡花繁蝶醉、荷塘莲满鱼肥、菜园蔬鲜瓜脆四大特色区,各特色区中种植的作物和养殖的动物不尽相同。
   
(1)该村养殖的各种动植物与其他生物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各特色区动植物种类的选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等原理。
(2)下图表示某特色区中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

   
第一、二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可用③÷(①+⑤+X)×100%表示,其中X代表的含义是____,图中_____(填序号)的能量未流入第二营养级,导致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章养级的能量流动是递减的,以牧草→羊为例,欲提高经济效益,应设法提高③/②和④/③值,请分别说出一条措施:________
2023-05-3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南田家炳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题
7 . 近几年,野生鸳鸯陆续飞抵重庆市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湖泊越冬,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栖息水质十分挑剔,每年冬季从北方迁往长江中下游等地越冬。下列有关金佛山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金佛山群落中的珙桐、银杉、红豆杉为种间竞争的关系
B.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所有动物和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C.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D.每年冬天野生鸳鸯迁徙到金佛山,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8 . 下列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的所有成年大熊猫属于一个种群
B.四川卧龙保护区的所有冷箭竹属于一个种群
C.四川卧龙保护区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D.四川卧龙保护区的所有种群构成一个群落
9 . 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根部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水体。浮萍的根分泌的有关物质可使藻类的叶绿素分解,从而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避免水华现象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浮萍能避免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浮萍既是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
C.浮萍和水中所有动、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不受污水排放量的影响
2022-06-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10 . 近年来我国南部平原地区大型食肉动物的数量减少了90%以上,生活在密林地带的植食性动物薮羚开始冒险进入开阔的平原地区。为探究大型食肉动物的消失给薮羚的行为和其他生物带来的影响,科研人员展开了系列研究。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划分,薮羚属于______________,研究过程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法调查藪羚的种群密度。生物群落是指______________的集合。
(2)研究者分别在密林和平原通过播放食肉动物叫声模拟捕食者存在,同时设立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随后利用GPS测定了实验前后48小时内薮羚与声源间的距离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说明食肉动物能够影响薮羚的分布,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薮羚的食物组成,结果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1图2的数据,分析薮羚从密林迁移到平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薮羚迁入平原后,某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2调整为1:5,理论上讲,该生态系统供养的该杂食性动物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
2022-06-01更新 | 127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重庆市一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