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5 道试题
1 .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会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原因是(       
A.营养级的层级与消费者的级数相同
B.食物链的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
C.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所捕食
D.同一种生物可能捕食不同种的生物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CO2的排放量或减少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CO2的浓度仍可能会增加
B.图中C、D能通过食物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若用图中的数字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则该数学模型是①=②+④+⑥
D.与碳在生物成分和环境之间传递相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3 . DDT是有机氯类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DDT能在动物脂肪细胞中积累,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下表为某一水域DDT在不同水生动物体内的富集情况,生物富集系数是指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浓度与水体中该有毒物质浓度的比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水生动物

浮游动物

腹足纲动物

贻贝

牡蛎

鱼类

生物富集系数

2.84

0.54

1.71

1.52

26.95

A.鱼类体内的脂肪细胞中的DDT含量最高
B.环境残留的DDT可被植物吸收进入生物群落
C.DDT富集到生物体内,相关氯元素的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减少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富集现象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4 . 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1所示;某同学绘制的碳循环模型如图2,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的甲、丁
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肥料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过程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D.田鱼属于第二、三营养级,田鱼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1示太湖中部分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图2为科研团队对太湖蓝藻水华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得到的结果。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食浮游生物鱼类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B.结合图2分析,可在12-2月清除底泥、3-4月在上覆水位置打捞蓝藻以防治水华
C.若食浮游生物鱼类的食物由60%浮游动物、40%浮游藻类组成,要收获100kJ的食浮游生物鱼类,至少需要1700kJ的浮游藻类
D.夏季蓝藻水华最易发生,影响太湖藻类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条件等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入侵植物影响食物网的3种途径如图所示,据此分析裂稃燕麦、葱芥、穗状狐尾藻、含羞草的入侵案例中,与其他3种入侵途径不同的是(       

①裂稃燕麦产生的碎屑能够增加土壤的湿度,从而促进土著植物的生长,导致食物网结构发生改变。
②葱芥能够通过根系向土壤中分泌芥子油苷,抑制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互利共生)的生长,从而影响土著植物的生长、繁殖,改变森林群落组成。
③穗状狐尾藻入侵河口湿地后,为一些无脊椎动物和幼鱼提供了庇护场所,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水生食物网结构。
④外地入侵植物含羞草可被当地多种植食性昆虫取食。
A.裂稃燕麦B.葱芥
C.穗状狐尾藻D.含羞草
7 . 春风十里茶飘香,又是一年采茶忙。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翁台村积极对低产老茶园进行更新改造,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促进茶园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老“茶乡”飘出不一样的新“茶香”。下列生产措施与生态学原理不匹配的是(  )
选项生产措施生态学原理
A推广赤眼蜂、捕食螨、丽蚜小蜂等捕食害虫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B消灭茶园越冬害虫,除去茶园杂草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
C茶树下套种豆科植物并适当增施氮肥维持氮元素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D利用茶树的枯干栽培茶树菇增加收入延长食物链使物质循环利用
A.AB.BC.CD.D
8 . 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甲、乙、丙是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1~4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②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B.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①③④,还包括化石燃料燃烧
C.乙中生物1、2、3、4分别是第一、二、三、四营养级
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传递
9 . 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调查发现该农田中的植物主要有小麦、杂草;动物有蚯蚓、甲壳虫、田鼠等;主要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农田的全部杂草属于一个种群,与小麦同为生产者
B.农田中的蚯蚓、甲壳虫和田鼠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农田中的田鼠以小麦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
D.霉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都属于生产者和分解者
10 . 下图中 A、B、C 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成分。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 A 一定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图中的B包括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C.图中A、B、C三种成分构成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任何生态系统的维持都需要来自系统之外的能量补充
2024-05-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