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8 道试题
1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2024-03-26更新 | 135次组卷 | 44卷引用: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解透教材)
2 .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排泄物)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培桑”高效人工生态系统。蚕蛹、蚕丝和鱼都可以作为商品出售,但是当桑叶价格升高,卖桑叶比卖鱼利润更高时,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一定的能量投入,不需要进行物质投入
B.运转良好的桑基鱼塘,可以做到物质的再生利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蚕沙养鱼”过程中蚕体内的能量流向鱼,有利于能量的循环利用
D.当桑叶价格升高时,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3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即细密的渔网)体现古人在生态保护和渔业捕捞上面的认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捕捞鱼鳖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B.不使用“数罟”捕鱼,目的是保证鱼鳖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捕捞后鱼鳖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K/2,有利于鱼鳖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鱼位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 . 下图为深圳市西丽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食物链上某种水鸟的示意图,据此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是水鸟散失的热能
B.粪便可用于水鸟生态位的研究
C.③是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D.图示不能揭示能量流动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在开展“三农”活动中,如图为某县开展“蔬菜—鸡,猪—沼气”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系统利用了循环等原理
B.该系统提高了人类对光合作用所固定能量的利用效率
C.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蔬菜固定的太阳能
6 . 某地稻作区采用垄稻沟蟹(即垄上种植水稻、垄间的沟养蟹)式进行稻田养蟹。如图为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A.河蟹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B.放养河蟹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稻作区的能量传递效率
C.稻作区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其属于生产者
D.若现实载蟹量高于理论载蟹量会使稻区退化,主要违背了整体原理
7 . 红河州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稻一鱼—鸭的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鸭捕食害虫,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B.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
C.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D.该模式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经济效益,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8 .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华南虎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二者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它们的数量锐减,野生大熊猫种群更是被隔离在不同的“孤岛”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能量流动特点角度分析,相比于大熊猫,华南虎的生存更有优势
B.成年大熊猫常用尿液在树干上做标记,这体现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C.野生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都可能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D.将大熊猫分布区连接起来有利于大熊猫种群的延续
9 . 草地载畜压力指数(Ip)可以用“草地实际载畜量/草地理论载畜量”来表示。由于长期超载放牧,三江源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在三江源实施减畜工程前后,研究人员对该地草地载畜量进行了追踪测量,得到的Ip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Ip下降不利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发展
B.只要进行减畜,Ip就一定会下降
C.进行休牧、轮放等是降低Ip的有效措施
D.合理确定载畜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0 . 茭白田套养小龙虾(即克氏原鳌虾)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种养模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小龙虾以田间的杂草、昆虫、水藻、福寿螺等为主要食物,其粪便可为茭白生长提供有机肥料。兴趣小组探究了茭白田套养小龙虾对茭白产量、茭白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水中不同动物种类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

茭白产量(kg/hm²)

土壤有机质含量(%)

浮游动物种类

底栖动物种类

茭白一小龙虾共作模式

4 080

2.92

33

7

茭白单作模式

3 400

2.76

30

6

A.茭白一小龙虾共作模式能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B.茭白的高低个体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C.“有机质→底栖动物→小龙虾”能够实现完整的碳循环
D.共作模式中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于单作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