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0 道试题
1 . 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C.该生态系统没有提高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若沼渣、沼液中含有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
2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2024-03-26更新 | 135次组卷 | 44卷引用:综合练 人教版高三 必修3 专题十 生物与环境 训练2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3 . 不经意间观察到一些自然现象,细究之下,其实有内在的逻辑。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春天的来临,内蒙古草原绿意渐浓,久违的动物们纷纷现身,这种场景的出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成群的牛、羊一起在草原上觅食,他们之间虽然食性相似但是竞争不明显,可以用______来解释;草原群落的演替结果在几年内并不容易观察到,其原因是:植物每年的生长季短,且常遭食草动物啃食,导致______不易。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不再主动猎狼,但狼也只是偶见于内蒙古草原地区。从狼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的角度分析,他无法在牧区立足的原因有______。为了畜牧业的兴旺,牧民们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一定的干预,例如对牛羊取食之余牧草及时收割、打包,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这项干预措施的意义有______
(2)学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些现象,生活在寒冷地带的木本植物,多数体表颜色较深,如叶为墨绿色,茎或枝条为黑褐色;而生活在炎热地带的木本植物,往往体表颜色较浅,如叶为浅绿色,茎或枝条为浅绿色。有些学者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在寒冷环境下,深色体表的植物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酶的活性。
Ⅰ.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以验证学者们的解释是否正确。在①②④各环节的选项中,分别选择1-2项,填入方案中的空格,完善一套实验方案,使之简单,可行。
①实验材料或器材的选择预处理:______
A.两组等容量的烧杯,烧杯内盛满水
B.两种生长状态类似且体表颜色深浅有明显差异的灌木
C.一组烧杯的外壁均涂上油漆,另一组不涂
D.所有植物根植于相同条件的土壤中
②选定正确的监测指标:______
A.植物生物量的增加值                  B.温度
C.植物根长的增加值                      D.植物高度的增加值
③实验处理和过程:仿照寒冷地带的自然光照条件,将两组材料置于低温条件下(4℃),每次光照5小时。记录处理前后指标的量值。实验重复3次。
④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实验结论。若______,则学者们的说法成立;否则无法成立。
A.深色组水体的温度值高于浅色组
B.深色组植物体表的温度值高于浅色组
C.深色组植物高度的增加值大于浅色组
D.深色组与浅色组测得的指标差异显著
Ⅱ.上述实验环节中,选定此监测指标的理由是:ⅰ______,ⅱ监测便捷。
Ⅲ.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植物吸收的太阳能既能用于______,又能用于______
Ⅳ.基于本实验,为了让耐寒性较弱的行道树安全越冬,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4-03-04更新 | 1082次组卷 | 3卷引用:大题04 生物与环境-【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生物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4 .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莲虾共作”是湖北省推广的一种水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模式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体是莲藕,此外还有____等生产者,它们为小龙虾提供____,利于小龙虾的养殖。“莲虾共作”通过莲藕茎叶还田和虾粪虾壳回田的措施,有效促进____,提高土壤肥力,利于莲藕的生长。可见,“莲虾共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小龙虾摄食多种杂草和病虫(卵),莲田中病虫、草害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使莲藕增产。结合种间关系,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莲藕增产的原因是____
(3)为确保“莲虾共作”种养模式正常高效运行,应将莲藕种植与小龙虾养殖在时空上衔接耦合。第一年秋季将亲虾(约30g/只)投入莲田,投放量不宜超过20kg/667m2,否则会引起系统失衡,这运用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亲虾在莲田中打洞交配产卵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亲虾和孵化出的幼虾出洞觅食。而4月上旬到5月中旬是莲藕的幼苗期,亲虾会取食其幼嫩的立叶造成莲藕减产。为保障后期莲藕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及处理时间是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兴趣小组对校园池塘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调查,图1表示食物网,图2为该池塘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增重相同时,体长为2.8cm的鲤鱼比体长为4.2cm的鲤鱼消耗藻类的能量多
C.若体长为4.2cm的鲤鱼群体增加10kJ的能量,理论上最少需要100kJ藻类
D.在藻类暴发季节,投放沼虾比投放相同体重的鲤鱼控制藻类效果好
6 . 焚烧和填埋是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对不同种类的垃圾采取不同方式的回收利用,下图为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相关方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B.进行过程①、②、③时要充分考虑垃圾性质、引入的微生物种类等因素
C.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7 . 研究人员对某地“草→田鼠→鼬”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得到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能量金字塔以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为指标来绘制
B.该能量金字塔可以显示各营养级之间的食物关系
C.由图可知,鼬既能从田鼠获得能量,也能从草获得能量
D.由图可知,田鼠的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呼吸量和热量之和
8 . 研究人员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J·m-2·a-1)。根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生 产 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流入能量

9.8×108

1.5×108

2.1×107

呼吸作用

6.1×108

8.1×107

1.6×107

1.7×108

A.肉食性动物处在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B.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相同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总能量是1.5×108J·m-2·a-1
D.该生态系统未利用的能量约1.03×108J·m-2·a-1
9 . 由于非法狩猎,草原上狮子的数量急剧减少,使一直生活在密林地带的林羚敢于进入草原地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角度进行划分,林羚属于消费者
B.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循环利用的
C.狮子捕食了一只林羚,这只林羚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狮子体内
D.调查狮子和林羚的种群密度可以分别采用红外触发相机和标记重捕法

10 . 珊瑚礁生态系统可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对海洋生态系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全球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会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调查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藻类群落时发现绿藻、褐藻和红藻分别分布在海水的上层、中层和下层,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群落的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导致藻类早现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
(2)珊瑚主要由珊瑚虫和微藻构成,珊瑚虫可为微藻提供栖息场所和无机盐,微藻可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下图_____(填“A”“B”或“C”)代表了珊瑚虫和微藻的种间关系。


(3)假设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只存在“藻类→食藻鱼类→食肉鱼类”营养结构流经这三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分别为a,b,c。下列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①a+b=c;②a<c<b;③a>b+c;④a>b>c;⑤a=b+c。

一般情况下,藻类位于数量金字塔(正向)的最底层,其原因是_____


(4)全球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会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上述措施有效的原因是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