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9 道试题
1 . 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将小龙虾养殖在稻田中,开发出“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稻虾共作”过程中,杂草、田中害虫、虫卵和浮游动物等都是小龙虾的食物,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生物肥,虾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稻虾共作”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B.“稻虾共作”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在稻田引入虾需要考虑每亩稻田可容纳的虾数量,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稻虾共作”可实现“一田双收,生态环保”的双赢局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 . 安徽庐江某地试点藕田养鱼的种养结合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杂食性的鲫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鳝鱼等。此外还有少量以其他鱼类为食的黑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被捕食者的角度分析,该群落投放少量黑鱼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理不科学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中藻类生长和繁殖。科研人员对水体中某种藻类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将样液稀释100倍,再进行计数。实验用具规格和观察到的1个计数室(含25个中方格)中细胞分布如图1所示,则1L样液中,该藻类的数量是______个。   
(3)图2为水体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细菌,它产生的毒素会污染水体。   

①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植物体内N、P的直接去向有______(答出2点)。
②推测随着水体营养化程度加深,微囊藻数量持续增加的原因有______(答出2点)。
(4)该藕田鱼塘后期缺乏管理,导致施肥停止且水位下降,最后杂草丛生。推测该过程中莲藕数量下降而杂草增加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 . 科学家在探究生命科学奥妙的过程中,利用了各种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B.鲁宾和卡门用荧光标记示踪的方法确定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C.高斯利用建构模型法得到草履虫种群的“S”形增长曲线
D.林德曼通过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
4 . 氮、磷等元素大量进入缓流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等。回答下列问题:
(1)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缓流水体会导致缓流水体中藻类的环境容纳量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2)科研人员在近5年内,对连云港四个水库中的多个取样点各开展了60余次监测,根据监测的数据进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纵轴表示各水库监测数据中不同营养化程度出现的频率(中营养化、轻度富营养化、中度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含量依次升高)。由图可知,________水库营养化程度整体较高。

(3)图2为水体营养化程度对不同藻类数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其中鱼鳞藻、桅杆藻是滤食性鱼类(如白鲢)的优良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毒素污染水体。
①由图2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白鲢养殖最有益的部分。
②欲调查白鲢种群密度,可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若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可能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将某湖水样品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如图所示结果(图示为一个中方格,假设所有中方格内结果相同),则估算该湖水样品中微囊藻的种群密度是____个/mL。

(4)研究表明,传统渔业只重视食物链“草→草食性鱼”,放养的草食性鱼会使藻类在与水草的竞争中更容易取得优势,并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为实现湖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控制草食性鱼类投放量的同时,还可增加______鱼类的投放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农业古书中记载了“凡耕之本, 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区大小如 上农夫区。禾收,区种”“又种薤十根, 令周回瓮,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等,其中提到了及时翻土、施肥浇水、轮作、间作等农业生产经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疏松土壤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B.施加粪肥后农作物长得好是因为吸收了粪肥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无机盐
C.及时锄草能够减小杂草和农作物的种间竞争,但是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间作能从增大光照面积等方面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6 . 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C.该生态系统没有提高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若沼渣、沼液中含有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
7 . 下图为深圳市西丽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食物链上某种水鸟的示意图,据此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是水鸟散失的热能
B.粪便可用于水鸟生态位的研究
C.③是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D.图示不能揭示能量流动的特点
8 . 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的稻蟹共生系统是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模式,具体来说是在稻田中引入螃蟹种群后形成的以蟹、稻为主导的复合农田生态系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中华绒螯蟹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水生杂草、昆虫、鱼等,对腐臭的动物尸体也很爱食。中华绒螯蟹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为____。不确定中华绒螯蟹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池塘中华绒螯蟹____的生物积累量。
(2)实验塘于6月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10月份收获成蟹,调查各食物种类的生物量结果如下:

10月收获期各组分

生物量t·Km-2·a-1

稻田单作生态系统

蟹-稻复合生态系统

总生物量

8674.90

25123.66

水生杂草生物量占比

7.91%

5.81%

鱼类生物量占比

0.27%

0.12%

中华绒螯蟹生物量占比

0.20%

其他

59.56%

58.69%

水稻生物量占比

32.26%

35.18%

①加入中华绒螯蟹____(“能”、“不能”)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
②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引入中华绒螯蟹后,水稻生物量占比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每个角度至少答出一点)。
(3)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A的能量直接流到C的比例由1/3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C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倍。

(4)为提高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养殖人员往往会投放玉米碎屑等饵料,未被食用的饵料会随定期排放的废水进入周围水体,引发水体的富营养化。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应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
2024-03-11更新 | 5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9 . 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是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1)据图可知,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原因是__________
(2)图中字母d表示_____,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
(3)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种植的莲藕数量过多,会造成鲢鱼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在夏季,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___________诱捕池塘上空的飞蛾作为鱼类的补充食物。
(4)秧藕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群落水平阐述其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对水体中某种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将样液稀100倍,再采用__________进行计数。实验用具规格和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1mL样液中,该微生物的数量是__________个。

   

10 . 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放养了一定数量的草鱼和青蛙,实现了“稻-鱼-蛙”立体种养。不需要投放饲料,鱼和蛙以稻田中的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等为食,其粪便为水稻供肥;鱼和蛙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水稻、鱼等输出的生物量明显提高。与普通稻田相比,下列关于该稻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变得复杂
B.促进了该稻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肥料的施用量可逐年减少
D.对害虫的生态位产生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