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6 道试题
1 . 如图为桑基鱼塘模式图,这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率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虽然较短,但生态工程会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保证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内部自给自足、循环利用
C.糖渣和塘泥的再利用促进了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循环利用
D.桑基鱼塘应用了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2024-03-26更新 | 135次组卷 | 4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3 .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迫在眉睫,我国生活垃圾处置方法主要有:废品类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堆肥或厌氧发酵,包装垃圾卫生填埋,有害垃圾专业化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厨余垃圾制成鱼的饵料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并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厨余垃圾进行堆肥或厌氧发酵与多种真菌和细菌等分解者有关
C.南极企鹅体内检测到福岛排放的核废料体现了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可以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富集到人体内
4 . 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地倡导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走上生态农业绿色发展道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生态农业模式遵循着自生、循环和协调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C.生态农业说明人类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方向
D.生态农业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与生态足迹总量的差值较传统农业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C.建沼气池处理粪便和枝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饲养鸡鸭后,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6 . 如图表示某人工生态农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某段时间内对该农场中的农作物和鸡的能量值进行测量后绘制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同化量呼吸消耗量流向分解者未利用的能量
农作物180602082
681042
单位:105kJ/(m2 ·a)
(1)该生态农场中存在_______条食物链,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设计沼气池的实践意义是_______
(3)若该段时间内人没有从农作物中获取能量,则该时段鸡从饲料获取的同化量为_______kJ/(m2·a),此时农作物和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
7 . 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只有生产者能将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B.能量只能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不可逆转
C.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的个体数量一定大于次级消费者
D.不同营养级的生物获取能量的途径可能存在差别
8 . 某地区发展生态果园的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去除害虫可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损耗
B.图中的生产者有果树、杂草和食用菌
C.碳在图中生物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该生态果园遵循生态工程中的循环、整体等原理
9 . 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在稻田中放养适量河蟹的生态模式。水稻能为河蟹提供遮蔽场所,河蟹能摄食杂草和害虫,河蟹的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水稻利用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实现了能量的充分利用
C.河蟹在稻-蟹共作的生态系统中位于多个营养级
D.河蟹摄食害虫属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10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日照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某些植物的开花,属于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