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生物圈的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生产者
B.增加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C.碳在a、b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进行传递
D.生物圈通过碳循环来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2023-05-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马庄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同化大气中的依赖于光合作用
B.植树造林和节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唯一手段
C.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引起的排放
D.大气中浓度升高会引起冰川融化加快
2023-05-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马庄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黑松老龄(砍伐后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0~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判断正确的是(       

碳量

黑松林

生产者活生物量(g/m2·年)

净初级生产力(g/m2·年)

异养呼吸(g/m2·年)

老龄

12730

470

440

幼龄

1460

420

380


注:净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①黑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②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 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③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 ④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避免温室效应加剧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2023-05-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4 . 如图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自然生态系统,P、R、S、T、F、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成分P、R、S、T、F、E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都相同
B.R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利用和被S摄入
C.该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基本持平
D.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和维持平衡的基础
5 . 生态环境的改变与生态农业有关。“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发展的简单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蚕摄食桑叶后,桑叶中的能量去向: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其中前者除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用于_______。有同学认为“鱼塘泥肥桑”的道理是鱼塘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能量可以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
(2)上述生态系统中的CO2被桑同化后,碳元素的直接去向是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
(3)某兴趣小组对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同化能量呼吸消耗分解者利用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从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需改进的做法是_______
(4)综上分析“桑基鱼塘”的构建,在应用能量流动的规律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实践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6 .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D与B间不可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丙图中A代表生产者,B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大气中的CO2
C.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
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和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
7 . 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1所示;某同学绘制的碳循环模型如图2,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 的甲、丁
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肥料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田鱼属于第二、三营养级,田鱼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D.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过程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部分过程,甲~戊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物质传递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都是以_______作为结构基础的。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可用图中的______代表,图中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进入非生物环境的途径有______(用文字加箭头描述)。
(2)图中,乙、丙、丁之间碳以_______的形式传递,图中缺少的环节是_______(用文字加箭头描述)。
(3)从灌木阶段演替到该森林阶段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应大于______
9 . 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Ⅰ、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Ⅲ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最终来自①过程
C.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D.①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⑦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10 . 下面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中的乙、丙、丁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B.图1中途径①②⑤中碳元素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
C.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D.A是兔的同化量,一部分A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