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
B.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C.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2 .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C表示生产者,A、B、D都是消费者
C.生理过程1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流动
2022-03-3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Ⅰ.图1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2为两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的简图。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有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雪兔和北极狐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若图1甲中雷鸟的数量急剧减少,雪兔的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___
(3)图1中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那么其中直接来自雷鸟和直接来自植物的能量分别为_________kJ和______kJ。
(4)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从环境中获取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图2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________(填字母),图中B1表示________________
(5)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最新预测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如下表所示: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16.6%

23.3%

26.5%

28.7%


表中数据说明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这将严重影响劳动力来源,导致经济衰退和加重养老负担,因此我国适时放开“二孩”政策。
(6)2015年全球多数国家气温监测显示:年平均气温较往年持续升高。如图是与温室气体有关的循环示意图:

①图中B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a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②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______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的途径,也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人类对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2022-03-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丰富度统计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定越少
2022-03-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5 .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C.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6 . 立体农业是指从不同空间,深度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建立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某地依据本地资源特点,发展荒山“林一菇农业”模式,利用板栗树修剪的枝条在林下种植适合在高湿度、遮光环境生长的栗蘑,废弃培养基又可以作为板栗树的肥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林一菇农业”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只有无机环境、生产者与分解者
B.栗蘑的物质与能量直接来自生产者,它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C.“林一菇农业”遵循生态工程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原理,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土壤需要补施肥料,补偿生态系统被收获的物质,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正常功能
2022-03-23更新 | 317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7 . 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丁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碳在④过程中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图中有一处箭头是不该出现的,它是__________(填序号)。
(2)丙中A捕食乙,则A为第二营养级,若某种原因造成生物B灭绝,则短期内D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增多/减少/基本不变)。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人工湿地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022-03-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藤县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光合作用固定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碳量的消长关系。若碳的固定量大于释放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汇;若呼吸作用排放的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固定量,则该生态系统为碳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B.碳汇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C.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水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不变
D.如果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农田土壤储碳量可以进一步提高
2022-03-08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人类活动在不断改变地球的生物化学循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中的CO2不断攀升。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应对未来高CO2浓度的环境条件下,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提供参考。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到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水环境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藻类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可通过____________形式返回无机碳系统,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绿藻、褐藻、红藻分别分布于水体表层、中层、深层,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这种分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_____用于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形式流向鱼。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_____
2022-03-04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