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6 道试题
1 .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错误的是(       

A.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D.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2 . 2023年8月日本不顾世界多数国家反对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研究表明,在福岛核事故后,某些大型鱼类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图1是部分海洋生物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越高,危害性越大,137Cs易使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___。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的___(填“非密度制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
(2)海洋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时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当污染超过一定程度时,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___
(3)图1所示食物链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图1中某些大型鱼类体内的137Cs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原因是___
(4)若图2表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方向,①②③④代表的能量值分别是58、10、9和2(单位:×105kJ),则B表示的含义是___,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保留一位小数)。
3 . 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2024-05-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4 . 下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甲生物群落
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
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2024-01-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5 . 某淡水湖近年来水体中氮、磷含量超标,被上游有毒物质重度污染,水色发绿、水体浑浊,蓝细菌、绿藻频繁爆发。图1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该水体中部分营养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质恶化后,湖泊自身的净化作用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质,原因是______稳定性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2)该湖泊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1中未表示出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营养级Ⅰ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两部分。
(4)图2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n的相对数值为_______
(5)利用鲢鱼、鳙鱼以蓝细菌为食,鲴鱼以粪便等有机碎屑为食的特性,研究人员向水体中投放鲢鱼、鳙鱼和鲴鱼尝试对水体中蓝细菌进行控制,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分析实验结果,在三周内能有效控制蓝细菌数量的方法是____(填图中组别名称)。
②研究人员运用标志(记)重捕法对该湖泊内的鲴鱼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80条,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数为60条。若因机械挤压造成已捕获的10条标记个体中有2条死亡,则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6 . 2023年8月日本不顾世界多数国家反对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研究表明,在福岛核事故后,某些大型鱼类中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图1是部分海洋生物间的能量流动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的_______(填“非密度制约因素”或“密度制约因素”)。
(2)海洋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时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当污染超过一定程度时,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图1所示食物链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图中某些大型鱼类体内的137Cs浓度比底栖鱼类高出一个数量级,原因是______
(4)核污染水还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物种灭绝。一些物种灭绝,生态系统____稳定性会下降、进一步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2024-05-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科学家Keith根据对动物周期波动的研究提出了雪兔及其相关动物10年周期波动的模型(图)。其中猞刹喜食雪兔,但也以榛鸡为食。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雪兔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B.第3-6年榛鸡数量下降的原因是植物嫩枝的生物量较少
C.第8年,猞制数量的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雪兔的死亡率
D.猞利对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有重要作用
8 .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图甲表示某个被生活污水(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河流生态系统中部分碳循环过程;图乙表示该河流中几种成分的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该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过程④中碳元素传递形式为____
(2)该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能够自我净化,其原因是____。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的过程也是群落演替的过程,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
(3)图乙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____
(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除了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还有______(至少答出2点)。
2023-08-2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十一校期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期中生物试题
9 . 治理河流污染是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在海南某河流污染治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根据该河流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由蓝细菌流向浮游动物甲的能量数值,依此类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浮游动物甲与浮游动物乙的种间关系为______。若该生态系统中只存在图1所示食物网,则浮游动物乙和黑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为探究黑鱼密度对水体中浮游动物乙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C0∼C4组的黑鱼密度分别为0条/L、10条/L、20条/L、30条/L、40条/L。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其生态平衡并不会遭到破坏,这是因为______,其调节机制是______
2024-04-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0 . 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养猪场排出的污水轻度污染后可以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样品1、样品2、样品3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丙、乙、丁
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CO2浓度增加
C.样品2中细菌数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无机盐离子浓度增加
D.样品1、2、3的数据综合说明经正反馈调节该河流基本恢复原状
2024-04-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