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为了对重金属镉(Cd)污染的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湿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可吸收污水中的_____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镉等有害物质。
(2)科研人员选择水芹菜、灯芯草和水葫芦三种湿地植物设置了4种配植方式,利用水培法模拟被镉污染的人工湿地,检测植物配植对模拟人工湿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①配植方式依次是:(A)水芹菜3株+水葫芦3株、(B)水芹菜3株+灯芯草3丛、(C)_____、(D)_____ +灯芯草2丛。
②据图1可知,4种配植方式的人工湿地中Cd的去除率大小顺序在第3天和第7天时分别为__________。说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人工湿地中配植种类更多样的植物会促进系统对Cd的去除。
③图2结果表明_____;综合图1、2结果可知,实验结束时人工湿地中的溶解氧含量与Cd的去除率呈_____
(3)根系泌氧是指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运输到根部,并释放到根际土壤或水体的过程。这种现象是长期水体缺氧环境对植物进行_____的结果。研究证实水生植物根系泌氧有助于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请将下列选项排序_____,对此进行解释。
A. 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增多
B. 微生物产生酶分解根系周围大分子
C. 好氧微生物在植物根系表面聚集繁殖
D. 植物生长更加旺盛,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E. 提高水体溶解氧改善根系周围的微环境
2021-02-02更新 | 6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辽宁卷)(03)
2 . 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体中某种的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__________
(2)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填成分),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
(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4)分析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____
2021-08-31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全国卷理综第31题-2022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3 . 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 2为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如图2中的A、B、C、D为放养的四种鱼,图1中和A、B、C、D对应的成分是______        
(2)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为渔业捕捞提供依据,捕鱼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网眼的大小,获得体型较大的鱼,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______
(3)A、B、C、D四种鱼分别生活在鱼塘不同水层,体现该鱼塘群落的______结构。
(4)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______(降低/升高),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限的。
2020-10-03更新 | 81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4
4 .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减少人为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立生态农场等措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手段。
资料一:图为人工创建的一个简易生态农场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生态学相关问题:

(1)图中生态农场(农作物只有1种)的营养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捕食链)构成。
(2)预防蝗虫灾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产量的重要一环。《科学》2004年的一篇论文指出:“蝗虫从独居到群居的转变,始于它们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发现并嗅到对方发出的气味,或者用后肢彼此触碰。”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信息在促进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
(3)某果园生态系统,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的实验,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草菇蛋白含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高达40%,营养丰富,是糖尿病和胃病患者的良好食品,草菇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该果树—草菇结构是立体农业的经典案例,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4)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区别不同群落的最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点)。
资料二:为实现西部脱贫,福建与宁夏政府携手建立闽宁生态移民示范镇,通过植树造林、秸秆还田、引黄入滩等措施使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如今的“金沙滩”;同时引入巨菌草代替阔叶树栽培香菇,带领闽宁人们实现脱贫致富。
(5)植树造林、秸秆还田等措施会使土壤微生物增多,土壤更加肥沃。土壤微生物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一个种群,闽宁村由昔日的“干沙滩”变为“金沙滩”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演替,巨菌草的引入导致昆虫物种数及个体数增加,原因是巨菌草能够为昆虫提供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三:据调查云南某镇有总量5000余吨的重毒化工废料铬渣由于非法丢放,铬渣中的废水被直接排放到南盘江中,水中的铬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到人类健康,使人中毒身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6)南盘江附近的某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水草、先鱼、草鱼、乌鱼(肉食性鱼类)等水生动植物,雨季来临时,南盘江中的水会流到该池塘中,经检测池塘中的铬等重金属严重超标。在池塘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体现了群落_____________结构。
(7)水体中的铬使人中毒身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021-06-13更新 | 3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试题(3)
5 . 因含N、P元素污染物的流入,导致淡水河爆发水华。研究人员在淡水河投放以藻类为食的罗非鱼控制水华,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罗非鱼等动物和蓝藻等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投放罗非鱼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投放罗非鱼加快清除淡水河中含N、P元素污染物
D.淡水河爆发水华,自我调节能力没有丧失
2020-05-20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5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
6 .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2020-12-29更新 | 1078次组卷 | 6卷引用:必修3教材细节、旁栏、小字、拓展知识整理-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必背考点梳理
10-11高二下·辽宁大连·阶段练习
7 .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乙→甲→丙
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
8 . 因含N、P元素污染物的流入,导致妫水河爆发水华。研究人员在妫水河投放以藻类为食的罗非鱼控制水华,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亚硝酸氮的变化                                             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磷酸根的变化
A.罗非鱼等动物和蓝藻等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投放罗非鱼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投放罗非鱼加快清除妫水河中含N、P元素污染物
D.妫水河爆发水华,自我调节能力没有丧失
2020-02-05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专题19 种群与群落-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北京市)
9 . 当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比较严重的国家。鳄龟和巴西龟原产于密西西比河流域,我国多地水生生态系统中已经发现二者分布。鳄龟以肉食性为主,喜食新鲜鱼类;巴西龟以虾、虫、两栖动物、小鱼、水生植物为食。
(1)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和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___(开放/封闭)的生命系统。
(2)鳄龟和巴西龟入侵,在缺少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很容易剧增,导致入侵地生物______________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降。
(3)为探究本地物种鲤鱼是否能通过视觉逃避鳄龟和巴西龟的捕食,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用透明玻璃将不透明的玻璃缸(100 cm×60 cm×20 cm)分隔为三室,如图甲。实验一,将10条鲤鱼置于第二室中线处。实验二,在实验一基础上,于第一室中加入两只鳄龟。实验三,在实验二基础上,更换10条鲤鱼,并于第三室中加入两只巴西龟。统计实验组远离捕食者方向的鲤鱼数量,以及对照组中同侧的鲤鱼数量。实验重复30次。结果如图乙、丙。

①据图乙可知,实验一中线两侧鲤鱼数量大致相同。实验二加入鳄龟后,________________
②综合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弃养、放生、养殖逃逸等因素,巴西龟遍布我国野外。你认为放生是有利还是有害?并用已有生态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18更新 | 8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北京卷)(03)
10 . 下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单位:kJ/m2•a),图中字母代表各种生物类型。据图回答: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生物构成了__________。字母_____________代表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小型肉型动物群。
(2)图中尚未用箭头标出的是各类型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系统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导致E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但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野外调查D的种群密度时,某同学将初次捕获的50个个体用记号笔标记后放回,半年后进行了重捕,该同学由此计算出的种群估算数值很可能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2019-06-29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备战2020年高考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