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以___________形式流动的
(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_________(填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用图中的符号表示)。
(3)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流向分解者的部分之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
(4)图2所在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__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
2022-02-20更新 | 439次组卷 | 3卷引用:考向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2 . 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中的饼状图表示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图三表示两种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等统称为______。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图一的食物网中,猫头鹰处于第______营养级,它与食虫鸟的关系可用图三中______表示。图二中的①表示的是图一中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______能力就越强。
(4)图二中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是______(填数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了______现象的发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3 . 下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间的关系。图2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农田生态系统受到蝗虫较轻灾害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图1中__________曲线所表示的稳定性,也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
(2)草原大火后恢复的速度要比热带森林大火后恢复得快,原因是___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与沙漠生态系统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下,__________恢复的速度慢,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__________有关。
(3)生态系统如果处于图2中的“置位点”,则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__________的状态。如果一养鱼池输入大量污染物,并导致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则会发生的反馈调节类型是__________。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偏离其“置位点”,则会通过___________(填反馈调节类型)使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减弱,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恢复到“置位点”。
2022-02-20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查补易混易错点12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稳定性-【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4 .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芦苇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2)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能吸收_____,但可以为_____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利于水质净化。但人们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其调节机制为_____调节。
(3)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草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果在t2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60条全部标志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二次捕捉,其中没有标志的30条、标志的20条,估算草鱼种群在t1时是_____条。
(4)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44.05.095.020.00
植食性动物9.51.511.0Y5.0
肉食性动物6.30.56.50.711.0
据表分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J/cm2·a,X是指_____的能量,数据Y为_____J/cm2·a。
5 . 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拟通过植被调控来进行生态防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高原鼠兔属于_______________
(2)披碱草是退化草地改良中常用的草种。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
①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图1结果表明,种植披碱草能_______________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②高原鼠兔的食物组成为紫花针茅等植物。据此推测,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披碱草与原有植物形成_______________关系,导致高原鼠兔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
(3)调查发现,鼠类的啃食、掘洞等活动加速了草场的退化,但高原鼠兔的数量较少时,不会对草原造成明显危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
(4)上述研究表明,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具有一定的生态防控效果。大量种植披碱草也可能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会使草原生态系统物种_______________下降,致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
2022-07-28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考向2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6 . 如下两幅图中,图甲是食物关系图,图乙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乙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蚱蜢和蚯蚓的关系是__________,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先__________
(2)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图甲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以上的上一营   养级的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鹰每增加9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千克。
(4)图乙中A代表________,碳在C中以________形式存在。
(5)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填序号),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基础是__________
(6)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不能利用代谢中产生的热能和捕食关系不可逆转。
2021-12-16更新 | 920次组卷 | 3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
7 . 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是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耕作习惯来提高生物防控或对害虫的直接控制,包括改变大面积单一耕作模式、减少害虫的迁入量和种群发生数量,以及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1)阳光、温度、水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_____________因素。
(2)为解决病虫害问题,有人建议在稻田中投放一定量的水生昆虫。常见本地水生昆虫的食性如下:
类别豆娘螳水蝇摇蚊蕈蚊
食性肉食性食腐或食肉水底有机物或植食性植食性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稻田里蕈蚊属于____________。你认为可以投放的昆虫类别是______________。稻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自我调节能力弱,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水生昆虫种类非常多,对环境水质和底质污染物敏感性高,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良好的指示生物,常被用作监测水生生态系统变化。下图是生态工程技术防控区与农民自防区稻田中豆娘在水稻不同发育阶段的数量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生态工程技术防控区豆娘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而农民自防区豆娘数量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2-05-19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天津高考生物真题变式题10-11
8 . 为改善某湖泊因水体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和生态修复工程。
(1)据调查,污染前该湖泊中的植物包括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受到轻微污染时,湖泊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实验区”进行种植实验,并测定了各区域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代表浮游藻类(单细胞藻类和蓝细菌)的密度。由图2可推测两种植物可对“水华”的爆发起到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请结合图2以及植物代谢和“水华”相关知识说出推测该作用的理由(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进行相关研究,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出现图3、图4所示实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研究表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请参照(3)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2-30更新 | 956次组卷 | 7卷引用:重难点05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2022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9 . 为研究放牧强度与高寒草地植被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之间的关系,找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平衡点,某科研小组测定了某典型高寒草地上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植被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1为不放牧对照,2~6为由低到高放牧压力梯度,分别代表2.55、3.24、4.30/4.47/5.35,单位:只羊/hm2
(1)为获得原始数据,研究小组使用样方法来调查高寒草地植被丰富度,为保证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法或等距法来取样。而样方法只能获得植被丰富度而不能获得草地动物的丰富度,其原因是___
(2)结合上图分析,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该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体变化趋势是___。多年观察发现,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严重退化甚至出现土壤沙化,高山沙化土壤上很难再长出植被,这种现象说明了___,当干扰强度超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会走向崩溃。
(3)生态学中的中度干扰学说认为,处在中等程度干扰强度下的生态系统能够拥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据图分析,该项研究结果___(填“能”或“不能”)支持中度干扰学说,其依据是___
(4)加强高寒草地的保护,反对的是___,而是提倡合理开发利用。综合考虑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据图分析该高寒草地合理放牧强度范围应为___只羊/hm2
10 .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B.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2022-03-29更新 | 796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4(押江苏卷选择题) 全球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