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7 道试题
1 . 某江南水乡小城,曾经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怡人景象。几百年来,当地百姓在河流上游淘米洗菜,在下游洗澡洗衣,河水的水质一直保持良好。20世纪70年代,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水质恶化。请基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认识,回答以下问题。
(1)当地百姓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仍能保持清澈,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稳定性,当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以后,水质急剧下降,说明_____
(2)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以后,水质下降,水质下降后河中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这一系列过程为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是_____
(3)若河流生态系统仅受到轻度污染(如含一定浓度有机物的生活污水),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净化作用。

①在该河流的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②在该河流的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③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023-04-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3.5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
2 . 赤潮异弯藻是一种针胞藻纲的有害藻华种, 该藻可以产生鱼毒素, 对鱼类和贝 类有致死作用。有学者通过实验探究营养盐、 浓度和温度变化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设计示意图如下:

组别

温度

CO2浓度

实验1

20℃

430ppm

实验2

20℃

1000ppm

实验3

25℃

1000ppm

每组实验菌设置HNHP、HNLP、LNHP、LNLP四种盐浓度
注: ①HN (高氮) : 硝酸盐 (高磷) : 磷酸盐 LN (低氮) : 硝酸盐 (低磷): 磷酸盐
②光照强度为
(1)本实验中, 自变量为________, 无关变量有________ (至少写出 2 个)。
(2)在培养液中需添加________, 以稳定 值, 原因是________


(3)据图分析, 限制赤潮异弯藻增殖的无机盐主要是________ , 判断依据是________
(4)实验 1 中, 内赤潮异湾藻的种群数量是________(选填 “ 型” 或 “ 型”)增长, 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
(5)在本研究中检测各组叶绿素 a 含量, 发现实验 2 高氮高磷组中叶绿素 a 含量较其他实 验组均低, 可能是该组赤潮异弯藻生长较快, 对________ 盐的消耗较大。
(6)赤潮异湾藻藻华爆发会导致局部水质恶化, 属于________ (选填 “正反馈” 或 “负反馈”)调节, 它对生态系统的 ________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3 .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图1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²·a)),A代表相应能量: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A代表_______
(2)图1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保留1位小数)。
(3)“温室效应”治理是全人类面临的一项的生态工程,“碳中和”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为___________原理。
(4)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具有____________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
(5)温室效应是当今全球气候的主要变化之一,图2中以CO₂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填图2中序号)。如果大气层中的CO₂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答出2点)等方式减少CO₂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增加CO₂吸收量,尽量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当达到CO₂相对“零排放”时,生产者的CO₂吸收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费者的CO₂排放量。
4 . 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区域中以挺水植物菖蒲为主,B、C区域以沉水植物狐尾藻、苦草为主,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人工湿地能够净化污水、污泥的生物作用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湿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污水治理时,相关人员在岸边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既能净化水体又能促进生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对该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按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44.0

5.0

95.0

20.0

0

植食性动物

9.5

1.5

11.0

Y

5.0

肉食性动物

6.3

0.5

6.5

0.7

11.0

表中X是指__________的能量,数据Y为__________J/cm2·a。
5 . 植树造林不但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森林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在植被中,从而使大气中的CO2浓度降低。植树造林是促进碳循环和降低大气CO2浓度的重要举措。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一部分_____,另外一部分用于_____。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_____的特点。
(2)若管理不善导致发生森林火灾,森林也可能成为一种碳排放源。在某地区广泛种植的桉树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易受林火干扰。科研人员以桉树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反映各组分在光合作用中固碳能力的差异)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林火主要干扰了_____(植物)的碳密度,使植被总的碳密度减小了,轻度林火干扰对植被碳密度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_____,但是林火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其主要原因是_____

   
6 . 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湖泊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起蓝细菌迅速繁殖,发生“水华”。选择净化能力强的多种植物,人工设计生态浮床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氮、磷等营养物质为藻类的生长提供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从而造成藻类爆发
B.生态浮床上的植物与藻类争夺阳光等资源时占优势,因而能够抑制藻类生长
C.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资源和栖息环境,有利于加速物质循环
D.该水域排入一定量污水后仍能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024-02-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下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它通过生理过程________(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
(5)图三中有较多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其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是图一中所不包含的生物成分。通过对三幅图的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和能量是通过_________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
8 . 红萍叶片内共生的固氮蓝细菌可促进红萍生长,与“稻-鱼”农田相比,“稻萍-鱼”生态农田的鱼和水稻的产量都有所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虽常受到轻微虫害,却仍能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据调查,某新杂草在该稻田中出现一段时间后,很快排挤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该稻田_____________(填是/否)发生了群落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引入红萍使鱼和水稻增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若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受到锰污染。请以金字塔图形式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蛇、田鼠和水稻这几种生物体内的镉含量_______
2024-01-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9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乙是__________,①代表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
(2)图3中乙代表_____________,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__________kJ;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3)若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无法恢复到之前的生态平衡,这说明____________
10 . 在稻田中饲养河蟹,河蟹喜食底栖动物、水稻害虫和杂草,且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土的作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达到稻谷和河蟹双增收的目的。如图是某稻蟹田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数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蟹与底栖动物可能存在的两种种间关系为_____。流经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
(2)农民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这种防治害虫的方法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信息。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诱杀害虫的意义是_____
(3)图中的b代表_____。生态系统除了具有能量流动的功能外还有的功能是_____。稻田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是因为它具有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