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为宣传正确佩戴口罩可降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风险,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置于距正确佩戴口罩的实验者口部前方 50cm 处,然后实验者对着培养基讲话 1min 或咳嗽 2 次,再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计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最好选择液体培养基,有利于微生物大量增殖,并需严格灭菌处理
B.实验中还应设置不戴口罩直接讲话或咳嗽进行实验对照
C.微生物培养时,将培养皿放入 2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2 天
D.培养结束,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022-06-21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纤维素酶能分解秸秆生产酒精,在牛的瘤胃中可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相关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已知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将分离出来的菌落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进行筛选,筛选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分离出来的纤维素分解菌为厌氧菌,因此培养基表面加入一层石蜡
B.甲、乙、丙培养基中只有乙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C.透明圈出现的原因是纤维素被分解,菌落周围不能形成红色复合物
D.菌落②的纤维素分解菌比菌落①③的更适用于生产实践
3 . 通常从深海采集的淤泥样本经分离、纯化并筛选可得到产安莎霉素的放线菌。产安莎霉素的放线菌具有一个普遍的共性——氨基酸缺陷,可利用基本培养基对其进行初步筛选。产安莎霉素的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工具是涂布器
B.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种类可能存在差异
C.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后要冷却至25℃左右,再进行倒平板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多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4 . 农杆菌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到的一种细菌,下表为用来培养农杆菌的LB培养基配方,下图是对培养的农杆菌进行菌落计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胰蛋白胨

10.0g

酵母浸粉

5.0g

NaCl

10.0g

蒸馏水

1L

配制完成后,将pH调至7.0

   

A.图中培养农杆菌所用的培养基都是固体培养基
B.b、c、d中接种农杆菌的常用工具是涂布器
C.LB培养基中胰蛋白胨和酵母浸粉可以给农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D.若b、c、d中菌落数分别为48、57、60,则在a中农杆菌的密度约为5.5×105个/mL
2024-06-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指导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细菌数量的影响”,将每道菜分为3盘,一盘取样冷藏,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用公筷,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固体培养基X的pH应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B.该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流程为灭菌→加入琼脂→倒平板
C.图中接种方法可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D.为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中应加入适量抗生素
2024-05-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天冬氨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天冬氨酸才能生长繁殖。影印法(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可用于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其中基本培养基中不含氨基酸,完全培养基中含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转印是将揭起的丝绒布平移到培养基上,使吸附的菌体“印”在培养基平板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皿1中的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
B.过程①和过程②应使用相同的接种工具
C.过程②中,应将揭起的丝绒布先转印至培养皿2中
D.菌落A可能是天冬氨酸缺陷型菌株的菌落
2024-05-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学试题
7 . 夹层培养法多用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其具体操作(如图所示):先在培养皿底部倒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待冷凝后,添加一层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加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经培养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做好标记:然后加一层完全培养基(可满足一切菌株营养需要),经培养后会长出形态较小的新菌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用到的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在皿盖上对首次出现的菌落相应位置处做标记
C.最后培养基上形态较大的菌落可能是营养缺陷型菌株
D.若第四层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的微生物均能合成脲酶
8 . 为了筛选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白蚁的肠道菌悬液接种于CMC液体培养基A;②一段时间后,分瓶继续用CMC液体培养基培养;③将培养液梯度稀释并涂布于CMC固体培养基B;④将B中长出的菌落用牙签点种至CMC固体培养基C的同一位置;⑤向培养基B中加入刚果红,观察透明圈出现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MC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A和B的区别在于有无琼脂
B.用CMC液体培养基培养和分瓶有利于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种类
C.透明圈和菌落半径的比值大小可反映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强弱,应挑取比值较大的菌落用于培养
D.培养基B起到鉴别作用,培养基C有利于对原菌种进行保存和挑选
2024-05-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9 . 双层平板法是一种利用底层和上层均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噬菌体进行检测的常用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先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是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是1% 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45~48℃,然后加入宿主细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双层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在上层平板上看见由于噬菌体侵染周围细菌而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形成的空斑即噬菌斑。通常一个噬菌斑来自原液中的一个噬菌体,根据噬菌斑的数目计算原液中噬菌体的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作为选择培养基选择出噬菌体的宿主细胞
B.加入混合液后,使用灭菌后的涂布器将混合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C.上层培养基中琼脂浓度较低,因此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有利于计数
D.双层平板法获得的噬菌斑不易发生上下重叠现象
2024-04-0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儿茶素(C)具弱抗菌性,研究人员用药物M与儿茶素形成配合物M—C,以增强其抗菌效果。为确定配合物M—C中M和C的最佳分配比,用不同分配比(C/M)的配合物M—C处理滤纸片,置于布满菌落的培养基中,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须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
B.据实验结果可判断较适宜的C/M为3~5
C.本实验中的培养基应含有该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
D.据实验结果推测,不同分配比的配合物M—C抑菌效果均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