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2 道试题
1 . 下图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耐盐杂种植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使用的酶是__________,过程②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具体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从杂种细胞到幼芽的过程中运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过程③指__________
(2)过程④选择培养时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培育耐盐杂种植株的过程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此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若甲植物(2N=18),乙植物(4N=32),则目的植株细胞内含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该目的植株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原因是__________
(4)甲植物能产生次生代谢物——紫草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在植物细胞中含量低、难提取、难体外合成,可通过__________生产,以获得次生代谢物。
2 .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成胚状体(类似于正常种子结构中的胚),再通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装得到如图所示的人工种子,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培育胚状体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
B.推测人工种皮是一种半透膜,人工种子可以通过人工种皮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C.人工胚乳相当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乳,能够为人工种子的早期生长补充营养
D.利用茎尖分生区作为外植体培育获得的人工种子具有抗病毒的特点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判断题 | 容易(0.94) |
3 . 突变体培育通常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而工厂化生产的细胞产物也是来自愈伤组织细胞。( )
2022-05-19更新 | 792次组卷 | 4卷引用: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豪华版知识清单-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必背考点梳理
4 . 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传统生产方法是从红豆杉树皮和树叶中提取,但野生红豆杉是濒危物种,这种方法不利于对它们的保护,我国科学家经多年研究,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的细胞,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紫杉醇,实现紫杉醇的工厂化生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紫杉醇具有高抗癌活性,是一种次生代谢物
B.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和所有的器械都要灭菌
C.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外植体一般选择茎尖或芽尖,其原因是该处细胞分裂旺盛
5 . 研究发现,骆驼蓬体内有多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生物碱。科研人员为了快速繁殖骆驼蓬及获取生物碱,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培育出的骆驼蓬为脱毒苗,则所用外植体可能是茎尖
B.进行①过程前,外植体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以免杂菌污染
C.利用该操作流程获取生物碱可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D.进行①和③过程的外界培养条件相同, 但激素比例不同
6 . 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危害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研究发现,雪莲次生代谢物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雪莲次生代谢物的大致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植体取自茎尖时培养成功率高于取自成熟叶片
B.诱导①的形成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
C.可用盐酸和酒精配制成的解离液处理①,以便获得单细胞或小细胞团
D.图中过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024-04-25更新 | 34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二模生物试题
7 . 红豆杉是我国一级珍稀保护树种。紫杉醇是红豆杉细胞中产生的一种高效抗癌物质,在植物体中含量极低。为取代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的方式,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来获取,其过程为:获取红豆杉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
请回答:
(1)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到的基础培养基为_________培养基,培养基需进行严格的_________处理。获取的外植体消毒后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此过程通常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2)将愈伤组织接种到适宜培养基中进行细胞悬浮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该细胞培养的过程_______(“体现”或“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理由是_______
(3)利用愈伤组织,还可以继续诱导其发芽,继而生根,最终培育得到红豆杉幼苗,该过程为_____________途径,诱导发芽和生根时需要调整培养基中__________的比例。
(4)在红豆杉组织培养中,多酚氧化酶能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为醌,进而导致愈伤组织褐化,可考虑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关物质以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抗氧化、减轻褐化的目的。
(5)与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相比,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紫杉醇的重要意义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答出两点)。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生质体经过______________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______________植株的根尖,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_______________

(6)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9 .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小麦花叶病毒引起的,易引发早春病株叶片褪绿,黄化并出现坏死斑,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加快无病毒小麦的育种进程。请根据所学内容和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工程是以植物细胞的________为理论基础,以________技术为支持,在细胞和为亚细胞水平对植物细胞进行操作,从而实现对植物的改良和利用。
(2)培育脱毒小麦时,可从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的根、茎的_________区取材进行培养,这样长成的植株就可能不带病毒。小麦细胞在脱分化、再分化的过程中,其细胞形态和生理功能会发生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
(3)脱毒小麦的育种过程还可采用“幼胚离体培养技术”。其大致流程是:取麦穗剥出籽粒,经75%乙醇消毒30s和0.1%氯化汞消毒10~15min后,无菌水冲洗3~5次,在无菌条件下剥出幼胚并接种到培养基上,放入 25℃培养室中培养,接种4天后置于2~4℃条件下“春化”(植物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的现象)15天,然后移栽至盆钵中生长。
①接种幼胚的MS培养基上应添加_________等营养物质(答两种)。在0至4天时,培养室内_________(需要/不需要)光照。
②与用小麦种子在土壤中种植相比,“幼胚离体培养技术”的优势有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022-12-17更新 | 46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TOP20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10 . 近年来,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植物细胞育种也在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马铃薯脱毒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与外植体的大小有关,结果如图1;图2是获得马铃薯--番茄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属于_______生殖。图1表明,马铃薯脱毒苗培育过程中,适宜的茎尖大小为_______
(2)图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的X细胞中_____(填“含有”或“不含”)同源染色体,由X到出芽生根需要经历的过程是________,此过程常用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获得抗盐植株,可选用融合原生质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作为人工诱变的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且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筛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