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循环结构框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 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古代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算筹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下表:

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 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表示,以此类推,例如2268用算筹表示就是=||丄|||.执行如图所示程序框 图,若输入的x=1, y = 2,则输出的S用算筹表示为
A.B.C.D.
2018-11-14更新 | 514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数学(文)试题
2 . 五进制是以5为底的进位制,主因乃人类的一只手有五只手指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也是采用的五进制,0代表土,1代表水,2代表火,3代表木,4代表金,依此类推,5又属土,6属水,,减去5即得如图,这是一个把k进制数共有N化为十进制数b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kan分别为5,324,3,则输出的  
A.45
B.89
C.113
D.445
3 .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一,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六,问物几何?”人们把此类题目称为“中国剩余定理”.若正整数N除以正整数m后的余数为n,则记为Nn(modm),例如102(mod4).现将该问题以程序框图给出,执行该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等于(  )
A.13B.11C.15D.8
4 . 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一种将一元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为个一次式的算法,数学上称之为秦九韶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的值分别为4,2,则输出的值为
A.15B.31C.69D.127
2018-05-09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
5 .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名著《算术启蒙》是中国古代代数学的通论,其中关于“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五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下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程序框图,若,则输出的
A.3B.4C.5D.6
6 .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器中米,不知其数,前人取半,中人三分取一,后人四分取一,余米一头五升(注:一斗为十升).问,米几何?如图是解决该问题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出的(单位:升),则输入的值为
   
A.B.C.D.
7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书中的更相减损法的思路与右边的程序框图相似.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分别为 12,15,则输出的 等于
A.3B.4C.6D.8
2018-04-26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二)理科数学
8 .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一种运算方法,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分别为12,20,则输出的
A.0B.14C.4D.2
2018-03-31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理科数学试题
9 .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书中有一问题:“今有方物一束,外周一匝有三十二枚,问积几何?“该著作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重置二位,左位减八,余加右位,至尽虚减一,即得.”通过对该题的研究发现,若一束方物外周一匝的枚数n是8的整数倍时,均可采用此方法求解,右图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24,则输出的结果为
A.23B.47C.24D.48
2018-03-29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联考数学理试题
10 . 公元263年左右,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所谓割圆术,就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近似值的方法.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思想设计的一个程序框图,若输出的值为24,则判断框中填入的条件可以为
(参考数据)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