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含有斜面的连接体问题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如右图,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其斜面上有一小物体b,b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和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
A.绳的张力减小,b对a的正压力减小
B.绳的张力增加,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
C.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D.绳的张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2019-01-30更新 | 268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物理试题
13-14高三下·重庆·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200N/m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挡板A以4m/s2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取,则
A.小球从一开始就与挡板分离B.小球速度最大时与挡板分离
C.小球向下运动0.01 m时与挡板分离D.小球向下运动0.02m时速度最大
2019-01-30更新 | 3712次组卷 | 7卷引用:2013-2014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10-11高三上·山西晋中·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时,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0B.μ1mgcosθ
C.μ2mgcosθD.(μ12)mgcosθ
2019-01-30更新 | 11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1届山西省晋中市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多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
2019-01-30更新 | 4144次组卷 | 53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试题物理部分(宁夏卷)
5 .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轻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BC的总重力
B.CB一定有摩擦力
C.水平面对C一定有摩擦力
D.水平面对C一定没有摩擦力
6 . 图中ab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F是沿水平方向作用于a上的推力.已知ab的接触面,ab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B.ab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
C.ab对斜面的正压力相等
D.a受到的合力等于b受到的合力
2018-05-03更新 | 1542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二章 相互作用(A)
7 .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B受沿斜面向上力F作用沿斜面匀速上滑,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且质量均为m,则                    
A.A、B保持相对静止
B.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等于Fcosθ
C.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M +2m)g
D.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018-03-08更新 | 707次组卷 | 9卷引用:2015届河北衡水高三下学期三月点睛金榜大联考物理试题
9 . 如图a所示,在木箱内粗糙斜面上静止质量为m的物体,木箱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物体始终相对斜面静止.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FN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FN增大,f减小
B.0-t1时间内,FN减小,f增大
C.t1-t2时间内,FN增大f增大
D.t1-t2时间内, FN减小f减小
10 .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无限长斜面上PQ部分粗糙,且长为3L,其余部分都光滑。质量均为m的四个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斜面,每相邻两物块间有一长为L且平行于斜面的轻杆,每根杆的上端与物块粘连而下端与物块不粘连,各物块与斜面PQ段动摩擦因数均为。A、B、C、D同时由静止释放时A恰在P点,最终四个物块均能通过Q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在PQ段运动刚达到最大速度时的位置;
(2)物块D刚过P点时,杆对物块D的弹力;
(3)从开始运动到C过P点,经历多长时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