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应用动能定理解多段过程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将轻弹簧一端系于天花板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圆环相连,并将圆环套在粗糙的固定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将环沿杆移动到A点,此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且竖直。现将圆环由静止释放,其沿杆下滑,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零;再在C点给圆环沿杆向上的速度v,圆环又恰能回到A点。此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B中点,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下滑过程中,其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环下滑过程中,其与杆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C.环从C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弹簧对环做的功为
D.环上滑经过B点的速度小于下滑经过B点的速度
2022-03-03更新 | 51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四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单元滚动测试卷- 粤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 . 质量为m=4 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 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 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求:
(l)物块在力F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l的大小;
(2)撤去力F时物块的瞬时速度大小v1
3 . 某市大型商场中欲建一个儿童滑梯,设计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分为ABBCCD三段,其中ABCD段的高度相同,均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53°和37°,BC段水平,三段滑梯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设儿童下滑时与滑梯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BBCBCCD平滑连接。为保证安全,要求儿童在下滑过程中最大速度不超过,重力加速度,下列选项中符合BC段长度要求的是(  )
A.2.0mB.4.0mC.4.9mD.5.2m
4 . 如图所示,遥控电动赛车(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出发,经过时间t后关闭电动机,赛车继续前进至B点进入半径为的竖直粗糙圆弧轨道,经过圆弧最高点C后水平飞出,之后恰好在D点沿斜面方向进入与竖直方向成的斜面轨道(途中表演上下翻身),CD两点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差为。已知赛车在水平轨道AB部分运动时受到恒定阻力,由设置在圆弧起点处的传感器显示赛车经过此处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赛车的质量,通电后赛车的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轨道AB的长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赛车运动到点的速度的大小。
(2)赛车电动机工作的时间
(3)赛车在通过圆弧轨道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2022-02-28更新 | 843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四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单元综合测试 -粤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012·山西忻州·一模
5 . 在某一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像。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  )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C.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D.物体运动的时间
2022-02-28更新 | 1476次组卷 | 33卷引用:第一章 功和机械能 单元检测试题1-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6 . 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冰雪运动逐渐受到人们喜爱。冰壶运动是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的运动员的队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在某次训练中,运动员以3.4m/s的速度投掷冰壶,冰壶在冰面上滑行30m停下。现该运动员仍以3.4m/s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10m后开始在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使冰面和冰壶的动摩擦因数减为原来的80%,则这次冰壶的滑行距离为(  )
A.25mB.32mC.34D.35m
7 . 如图所示,在某电视台举办的冲关游戏中,AB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半径AOBO夹角为BC是长度为的水平传送带,CD是长度为的水平粗糙轨道,ABCD轨道与传送带平滑连接。游戏中参赛者抱紧滑板从A处由静止下滑,最后恰好能运动至D点。参赛者和滑板可视为质点,参赛者质量,滑板质量可忽略。已知滑板与传送带、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g,求:
(1)参赛者运动到圆弧轨道B处的速度大小
(2)参赛者运动到水平传送带C处的速度大小
(3)传送带的运转速率及运转方向(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4)传送带由于传送参赛者而多消耗的电能E
8 . 如图所示,截面是高为h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光滑斜面固定在粗糙水平面上,底端用小圆弧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在距斜面底端为d的位置有一竖直墙壁、小物块自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小物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小物块与墙壁发生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且最多只与墙壁发生一次碰撞,不计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则物块最终静止时距斜面底端的距离可能为(  )
A.B.C.D.
9 .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有轨道ABCD,水平放置的AB段长度为L=3m,BC段是半径R=1m、圆心角θ=37°的光滑圆弧,CD段(足够长)的倾角为37°,各段轨道均平滑连接,在圆弧最低处B点下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在A点右侧放置有弹簧发射器。一质量为m=2kg的滑块P(视为质点)被弹簧发射器发射后,沿水平轨道AB向左滑行,第一次经过B点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滑块P的重力的11倍。已知滑块PAB段、CD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滑块P被发射后经过A点的动能;
(2)将滑块P冲上BCD段后返回AB段停止时的位置记为E,求EB的距离;
(3)若将一质量为M=3kg的滑块Q(视为质点,与AB段、CD段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0.5)置于B点,弹簧发射器重复上一次发射过程,PQB点发生弹性正碰,Q沿BCD轨道向上运动,当Q的速度减为0时,使QDC段、BA段的动摩擦因数变为μ′,Q滑下后恰好能与P相遇,求μ′的值。
2022-02-23更新 | 711次组卷 | 7卷引用:第3章 圆周运动 单元质量检测试卷-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10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的物块1、2,两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物块1以一定的速度(未知)在A点与物块2发生弹性碰撞后,物块2可沿运动,其中段的长度段均为光滑轨道,且的始、末端轨道的切线均水平,的始、末端的高度差是半径的半圆形轨道,其直径沿竖直方向,C位于的竖直线上,CD间的距离恰能让物块自由通过,物块2恰好能沿轨道滑下。两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物块2刚好通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2到达N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
(3)物块1在与物块2发生碰撞前瞬间的动能
2022-02-19更新 | 60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章 功和机械能 单元综合测试-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