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衔接与排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5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还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和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 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②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③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④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⑤“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⑥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A.①⑤⑥②④③B.⑤①⑥④③②C.⑤①④③⑥②D.①⑤⑥④②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更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和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B.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和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C.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D.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更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考古学家发掘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乙】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丙】不断地在艺术上和技术上把它提高,【丁】取得了高度水平,达到了辉煌成就

1.把下面四句话组成表意完整的一段话,放入括号处,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国的区域在内。
②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③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④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A.①④②③B.③②①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①④
2.根据前后语境,文中甲乙丙丁处没有语病的一处是(       
A.甲B.乙C.丙D.丁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二语文含答案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那林黛玉正自啼哭,忽听吱喽一声,院门开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都送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方转身回来,无精打采的卸了残妆。紫鹃雪雁素日知道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她思父母,想家乡,受委屈,只得用话来宽慰。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有删改)

1.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眼睛含着泪       ②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③两手抱着膝       ④倚着床栏杆
A.③①②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
2.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
3.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如改成“林黛玉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越想越伤感,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戚地呜咽”,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4-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船追得很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②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
③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④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A.③①②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②①④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水在两旁‘哗,哗哗,哗哗哗’地流过”,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4-06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口唱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始于两汉的皮影戏,历经数千年而生命力不衰。由于道具小,演出不受场地限制,皮影戏深受民众喜爱。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     ),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皮影艺术汲取了传统剪纸、窗花等民间艺术和地方戏曲、口技等表演形式的精髓,也借鉴了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与风格。为了给古老的皮影艺术保鲜的目的,匠人们不断尝试创新路径和传承经典。比如将传统皮影戏用投影巨幕呈现、让皮影与脱口秀同台演出等等,实现传统艺术与潮流文化的跨界对话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有相同的制作程序B.但制作程序大多相同
C.却有着相同的制作程序D.而且其制作程序几乎相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给古老的皮影艺术“保鲜”,匠人们尝试不断创新路径和传承经典
B.以给古老的皮影艺术“保鲜”为目的,匠人们尝试不断传承经典和创新路径
C.以给古老的皮影艺术“保鲜”为目的,匠人们不断尝试创新路径和传承经典
D.为了给古老的皮影艺术“保鲜”,匠人们不断尝试传承经典和创新路径
(3)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024-04-04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招生考试全真试卷语文7
2024·浙江·一模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6 . 按要求作答。

(1)请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与逻辑关系选出对横线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       

集装箱是西方人发明的,现在,中国人正在为这一行业作出日益重要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集装箱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           ;在领导这一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中,           。目前,智能集装箱的技术方案已经解决,考验人类智慧的则是,           。这需要更多的全球合作,包括政府间、企业间和非政府组织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如果说《世界是平的》着重在于揭示            ,《集装箱改变世界》则重新揭示出          ,让我们重新认识集装箱这个看似简单的发明对人类的深远影响;同时,这也是对在全球范围内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表达迟到的敬意。

①中国企业应该承担更大的使命
②在全球化的视角下一个被忽视的伟大贡献
③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运用如何成为现实
④全球化和新技术对世界的影响及其未来趋势
⑤中国企业有能力成为推动者之一,因为中国已经是集装箱的全球制造中心和航运中心
A.⑤①③②④B.①⑤③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⑤①③④②
(2)小嘉同学是校文学社的负责人,他为号召同学们积极主动阅读文学名著,拟写了一份倡议书,但是细读其中措辞,下面画线部分有一处欠妥,请选出并加以修改。

倡议书

亲爱(甲)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充满知识和智慧的校园里,我们诚挚地倡导(乙)大家深入阅读文学名著。以下是我们的三点倡议理由:第一,文学名著汗牛充栋(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精彩纷呈的故事将为你提供宝贵的人生经验,引领你更明智地面对未来的挑战。第二,文学作品也有对社会的精辟观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你将培养出更加独立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第三,文学名著以其美轮美奂(丁)的语言描绘世态人情,抒写思想情感,读之可以提升你的语文素养,丰富你的语言表达。

让我们一同走进文学的世界,共同品味其中的智慧和美好。让阅读文学名著成为我们的共同习惯。

校文学社

2023年9月1日

2024-03-0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定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______,______。在这样的洗礼和淬炼中,我们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无论物质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心中都有根定海神针,______。阅读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埋下一颗种子,静静等待着在未来某一刻破土而出、开花结果,______。


①感受到人的渺小,又感慨于人的伟大
②打开了历史的纵深,跨越了空间的阻隔
③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外如是
④对人对事始终能够保持开放从容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2024-02-16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就是以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甚至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

1.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
③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
④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
A.④③②①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
2.立德中学话剧社准备在艺术节表演《红楼梦》,拟在《红楼梦》剧中编入能体现“差序格局”典型场景的几出戏。下列是负责编剧的同学打算选编的场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雨村判案B.元春省亲C.香菱学诗D.探春理家
3.近日“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一些俏皮话和慰人的话被广大网友挑选出来进行模仿创作。以下是部分网友的仿林式创作:

①平日里我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了,怎么别人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

②你的关心,是独我一份的,还是他人都有的,若不是独我一份的,那这份关心不要也罢。

③迟到五分钟站在教室门口:“哟,已经上课了啊,是我来的不巧了。”

④早上公司遇到老板:“早知你今个儿要来,我便不来了。”


请选择以上仿作中的一句,简要说说该句是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个场景,并概括当时林黛玉的心理。
2024-01-08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观念。饮食作为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由于地理和文化、风俗的差异,不同地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饮食习惯。这些习惯的差异,(        ),成为一个地域区别于其他地域的重要文化标识。中国传统文学中就不乏饮食的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铺排式地以大量篇幅表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久而久之形成了以饮食为代表的民俗文化
②一方面塑造了人的地域性格和文化品格
③一方面满足了人的口腹之欲
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①②D.③②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学中就不乏对饮食的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铺排式地以大量篇幅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B.中国传统文学中就不乏饮食的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以大量篇幅铺排式地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C.中国传统文学中就不乏对饮食的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以大量篇幅铺排式地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中国传统文学中就不乏对饮食的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以大量篇幅铺排式地表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确实需要反思快与慢、多与少、好与坏、长与短的辩证关系。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资源、环境、人心都受到损坏,(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思维、新理念和新载体作支撑。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改变了从集体经营到单独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这样一来,粮囤子”“菜篮子”“果盘子就可以统揽起来了,土地集中、生产集约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大大凸显。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后的路怎么走?             ②当下日子怎么过?             ③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②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实现了从单独经营到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转型。
B.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实现了从集体经营到单独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转型。
C.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实现了从单独经营到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
D.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土地整合和流转,让农村改变了从单独经营到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转型,让农民实现了从单纯种地到企业化生产分红的营收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