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考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9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下面的文字,参照例句中画线部分仿写,内容符合原文意思。

材料: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任用)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例句:宽,待人宽厚对周围的人,都要宽厚。要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容忍他人的缺点,正确对待与别人的矛盾问题,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
仿写: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下列句子中,对《六国论》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B.开篇先用否定肯定相对照的判断句式,开门见山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引出两个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
C.文章第二段以概括的史实和浅近的道理,论证第一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文章第三段以齐、燕、赵三国破灭的史实,论证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文章第四段,用假设推论的方法,提出了六国免于被秦国灭亡,求得生存的正确策略,同时,作者不带任何感情,客观冷静地总结了六国灭亡的惨痛教训,由论史过渡到告诫当世的“为国者”。
2024-04-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阶段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人只能世代依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人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在《五石之瓠》中用这个故事指出惠子有“拙于用大”的缺点,批评了惠子的“固陋”。
B.《兼爱》中墨子认为祸患怨恨都由“不相爱”产生,圣人治国首先要找到社会混乱的原因,就像治病要明确病因。墨子由此开出“药方”,即人与人不论等级、血缘关系,应“兼相爱”。
C.《老人与海》中,主人公一直自言自语,这说明他出海捕鱼所经历的长期孤独与困境使其深感悲苦又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这样写意在表现作者对主人公极大的同情和怜悯。
D.《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是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时的房东,因无力偿还账务而身陷囹圄。他爱慕虚荣,乐观,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是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2024-04-1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你如何理解《大学》开头这几句话?它们有什么作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024-04-0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2 大学之道随堂检测
5 . 谈谈你对《礼记》中这段话的理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024-04-0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2 大学之道随堂检测
6 . 对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应如何理解?(《五石之瓠》)
2024-04-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2 五石之瓠随堂检测
7 . 《老子》四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4-04-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1 老子四章随堂检测
8 . 此处写宫人理晨妆的活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2024-04-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16-1 阿房宫赋随堂检测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以下关于《铸剑》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铸剑”场面的描写中,由铁的极热化为冰的极冷的剑,可视为是鲁迅精神的外化与象征。
B.“以头相搏”的复仇的悲壮剧变成了“辨头”的闹剧。
C.结尾部分,“大出丧”被变成“狂欢节”,复仇的神圣与崇高此时依然存在,“看客”占据一切。
D.鲁迅相信复仇,但对自己的复仇主张又产生怀疑,这种怀疑精神表现在艺术上是复杂的:悲壮的、崇高的和嘲讽的、荒诞的两种调子交织在一起,互相质疑。
2024-04-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学段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外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孤独者》中,魏连殳活着的目的有三次变化,以下不属于此的一项是(     
A.为自身利益而活B.为理想和信仰而活
C.为爱我者而活D.为敌人而活
2024-04-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学段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