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考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94 道试题
1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愿坚《党费》故事扣人心弦,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B.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以赋体写史论,纵说盛衰之理,文字生动灵活,气势充沛,感慨遥深。
C.易卜生《玩偶之家》表现了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开创了“社会问题剧”的样式,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D.普希金《致大海》中,辽阔而又自由、深沉而又有力、骄傲而又倔强的大海,是诗人反抗意志的象征。
2024-03-03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
B.《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但前者的抒情直露显豁、汪洋恣肆,后者则使用了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
C.报告文学《包身工》记述了当时包身工们悲惨的生活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写出了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
D.《荷花淀》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土味”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小二黑结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笔触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2024-03-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以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人生苦短的悲凉,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行乐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展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怀古”赞扬孙权、刘义隆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积极抗金、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
C.《劝学》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设喻贴近生活,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各有侧重,句式富于变化,明白易懂,毫无板滞之感。
D.《赤壁赋》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反映了作者由最初的苦闷到最终归于旷达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024-02-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列传》中屈原与渔夫的对话类似于《赤壁赋》中的主客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性格。
B.《过秦论》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历史事实高度概括,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并讲究细节的准确。
C.《苏武传》中“李陵劝降”与“卫律劝降”风格截然不同。对李陵,行文多用贬抑之语;而对卫律,相对委婉柔和。
D.《五代史伶官传序》以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国家兴亡之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为当权者提供借鉴。
2024-02-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③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

你从以上三则语录中获得了哪些关于学习方法的启发?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说明(每条启发不超过10个字)。
6 . 下列选项对课文内容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胜利万岁》通过一些具体场面和细节记录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融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B.《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事件通讯,视角独特,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
C.《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D.同为纪念性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有很强的抒情性,但前者抒情直露显豁,后者含蓄深沉。
2024-02-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7 . 学习论述类作品,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下列对作品论证特色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劝学》善用比喻论证。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反复说明问题;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B.《师说》善用对比论证。如以“圣人”“众人”对比表明人生来有天赋差异,以“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表明通过从师学习能消除这种差异。
C.《拿来主义》作为一篇驳论文,主体结构是先破后立。开篇先指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的危害,再提出“拿来主义”,极富现实针对性。
D.《读书:目的与前提》逻辑严密,思辩性强。文章先界定概念与阐释道理,再从切身体会出发阐释自己对读书的思考,最后结合阅读现象强调阅读杰作的重要意义。
2024-02-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线

袁郊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通经文,嵩乃俾掌笺表。

至德之后,上以釜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并遣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

田承嗣常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选良日,将迁潞州。

嵩闻之,日夜忧闷。时夜将传,辕门已闭,杖策庭除,唯红线从行。红线曰:“主自一月,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嵩曰:“事系安危,非汝能料。”红线曰:“某虽贱品,亦有解主忧者。”嵩乃具告其事。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我之暗也。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再拜而倏忽不见。

嵩乃返身闭户,背烛坐,忽闻晓角吟风,惊而试问,即红线回矣。嵩喜而慰问曰:“事谐否?”曰:“不敢辱命,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又曰:“某子夜前三刻,即及寝所。闻外宅男止于房廊,睡声雷动。见中军卒步于庭庑,传呼风生。乃发其左扉,抵其寝帐。见田亲家翁枕前露一剑,剑前仰开一金合,遂持金合以归。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

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床头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

使者请见,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遂驻使者止于宅中,狎以宴私,多其赐赉。明日遣使缯帛三万匹之潞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忧戚。专膺指使,敢议姻亲。”

事毕,红线辞去。嵩曰:“汝生我家,而今欲安往?”红线曰:“昨往魏都,以示报恩。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便当遁迹尘中,栖心物外。”

嵩知不可驻,以歌送红线,不胜悲。红线拜且泣,遂亡其所在。

(选自《唐宋传奇》,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乞放A某B一到魏郡C觇D其有无E今一更F首途G三更H可以复命。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用火烧龟板,再根据上面的裂纹推断吉凶,是古代占卜的一种形式,与《氓》“尔卜尔筮”中的“卜”意思相同。
B.漏,与“晷”一样,都是古人常用的计时工具,文中“夜漏将传”和“夜漏三时”的表述传达出时间的变化。
C.危,意为“端正”,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之“危”意思相同,与《蜀道难》中“危乎高哉”之“危”意思不同。
D.赍,在此处为“赠送”之义,其与《孔雀东南飞》中诗句“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的“赍”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嵩因红线通经文,让她掌文书,面对田承嗣对山东的野心,主动将实情告知红线,最后凭借红线之力保全了所辖藩镇及百姓性命。
B.薛嵩虽然对自己不了解红线本领一事表示自责,但还是担心如果红线不能成事,反而会招致祸患,可见他对红线的能力尚存疑虑。
C.红线身有异能,不为人知,文章对其特异处着笔不多,但通过红线“突然不见”“三个时辰行七百里”等细节,读者可以明确感知。
D.薛嵩派使者把田承嗣放置于枕边的物品送还给他,表面上谦恭地说自己不敢留下,实际上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警告甚至威胁田承嗣。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自一月,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
(2)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
5.《红线》一文在《太平广记》中被收入“豪侠”类,请指出红线之“侠”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4-01-19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人解读的主题各不相同。

刘世德、邓绍基在《〈红楼梦〉的主题》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爱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①它建立在互相了解和思想一致的基础上面。②不幸的结局之不可避免,③并非因为他们在恋爱上是叛逆者,④还因为那是一对叛逆者的恋爱。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即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所不能容许的爱情的悲剧,封建统治阶级所不能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舒芜在《“谁解其中味”》中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写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从一个男性的角度,对女性唱出了热烈的颂歌和沉痛的悲歌。

郝炘在《〈石头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中认为:通过对贾氏家族盛衰荣辱的描写,揭示贾府衰败和获罪的原因,指出虽有贾氏自身的罪孽,但主要是最高统治者奢靡挥霍和加罪的结果,用血和泪控诉最高统治者对无辜者制造的人间悲剧,用以影射曹氏家族的破败,以求沉冤得雪于后世。

沈天佑在《〈红楼梦〉和总纲》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通过描写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败,广泛地暴露了封建末世社会上的种种腐败和罪恶以及存在着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一曲爱情悲歌,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首身世悲歌,可歌可泣,可哀可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品读汝自知。

1.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并做修改,修改后的语句需与上下文衔接流畅自然。
2.几位学者的解读各有不同,请概括文段涉及哪几种主题?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3.小说具有多义性,成语也具有多义性。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阐释成语的多重含义,并就其中一层含义举出一个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实例。
不绝如缕        短小精悍        豁然开朗
2024-01-1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题
10 . 下列各句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秦论》中,贾谊写到,经过多年的发展,秦国确立了霸主地位,使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梁州、荆州、雍州、扬州八州安置有序。
B.所谓“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是指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奴役天下百姓,敲扑是行刑时使用的棍杖,有长短之分,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C.除派兵收服百越地区,为巩固统治,秦始皇还派遣蒙恬领兵北逐匈奴,并修筑长城,以此作为边境上的“藩篱”,使匈奴无法再放肆骚扰。
D.李克用死后,李存勖时刻不敢忘记父亲的遗愿,每次用兵打仗,他都会以庄重的仪式祭告祖庙,并献上由猪、牛、羊三牲组成的少牢祭礼。
2024-01-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