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咏史怀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如今凋残和败坏的景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移情手法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今日的“空城”来反衬昔日的“名都”;昔日“春风十里扬州路”和今日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C.下阕运用杜牧的典故,杜牧虽是俊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的景象,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D.本词造境清雅空灵,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
2023-12-15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课-扬州慢-基础版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①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②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笔调宏阔,道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和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B.颔联语句平实,由实入虚,承古启今,阐明登临之事,内涵丰富。
C.尾联中的一个“尚”字内蕴丰厚,面对古迹,诗人可谓百感交集。
D.全诗用典贴切,语淡味浓,体现出了孟浩然诗作古朴清远的风格。
2.本诗与杜甫《登高》都为登临之作,但思想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两首词都作于被贬黄州期间。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怀古》从长江入笔,用“浪淘尽”将滔滔江水与已然消逝的“千古风流人物”相联系,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悠远的时空背景。
B.《赤壁怀古》善用衬托手法,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面衬托周郎,又用“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
C.《夜归临皋》起笔就用“醒复醉”三字,淋漓精致地表现了诗人纵情饮酒的豪兴,又以“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D.《夜归临皋》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滔滔江声,以有声衬无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烘托出历经宦海沉浮的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孤寂之情。
2.入世从政和出世隐退是中国文人面临的人生课题,苏轼这两首词都体现了其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请结合诗句分析。
21-22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4 . 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老臣心”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寄托了诗人济世无人的哀伤。
2022-02-07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课《蜀道难》《蜀相》-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①蜀汉皇帝刘备托孤的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城内。杜甫晚年寓居夔州(今奉节)时曾到此一带游览。②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③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回顾历史,叙述刘备当年出征攻打东吴时曾到达三峡,进袭东吴失败,最终卒于永安宫。
B.第三、四句写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想象中再现,祠宇一片荒凉,暗示刘备复汉大业一蹶不振。
C.颈联中的“走”字,写出了村翁跑来跑去繁忙地祭祀,赞叹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来受人祭祀。
D.全诗沉郁哀伤,写景状物雄浑壮阔,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过平原作(节选)

文天祥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江以北无坚城。

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

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

【注】①此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至大都途中所作。平原:唐代郡名,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在此地任太守。②天宝年间,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等人起兵,约以连兵断安禄山归路,以缓其西侵之谋,河北十七郡响应。③咸京:代指长安。④李郭:指李光弼、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⑤颜杲卿曾为常山太守,常山兵败时,颜杲卿怒骂不断,被断舌,最终受酷刑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内容可以得知,颜家兄弟皆是忠于国家、富有谋略的忠臣义士。
B.诗中使用“一朝”“无坚城”等词语,描写了叛军进攻时凶猛、激烈的场面。
C.诗人对历史事实客观评价,既肯定了李、郭之力,也赞扬了颜家牵制之功。
D.诗人赞扬颜家兄弟,也表明自我心志:即使被俘,也会坚强不屈,不改气节。
2.本诗在塑造颜家兄弟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其中“柏森森”三个字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B.颔联两句“景语含情,情语寓景”,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
C.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D.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颔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并简要分析。
2021-09-01更新 | 481次组卷 | 3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蜀相-基础版
9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注]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佘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注]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中的“武侯立岷蜀”和杜诗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样介绍武侯祠的所在地。
B.杜诗言“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李诗说“壮志吞咸京”,在二人眼中,诸葛亮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
C.从体裁上看,杜诗是律诗,格律工整,音调和谐;李诗是古体诗,格律自由,能够更灵活细致地叙事和抒情。
D.两首都写了诸葛亮“三顾”出仕的典故,来赞颂诸葛亮的卓越才华和力助刘备创业的功绩。
2.同样是写诸葛亮的诗篇,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10 .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扬州慢   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
B.“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C.全词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实笔,为下文对比铺垫;写扬州的今日,只用虚笔勾勒。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
D.全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写得空灵、疏淡,这样更能激起读者联想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词是怎样体现“黍离之悲”呢?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