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7 道试题
1 . 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今日荒凉的景象——尽荠麦青青。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
C.下阕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作者对杜牧由衷的敬佩。
D.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
2024-01-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课-扬州慢-基础版
2 . 下列对《蜀道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C.“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与井分别是秦与蜀分野,扪参历井,言环蜀之境,道路险阻,所在皆然,令人胁敛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已。
D.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2024-01-03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蜀道难-基础版
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赋”的手法,它在诗歌中的作用是提摄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
B.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她“严妆”,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其作用是表现其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
C.诗的结尾写兰芝、仲卿合葬后的情况,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
D.这首诗按照刘焦二人的别离、抗婚、殉情的婚姻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2024-01-03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课-孔雀东南飞-基础版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4 . 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B.全诗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
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
2024-01-03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课-离骚-基础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对本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热情地赞叹自然景物,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024-01-03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蜀道难-基础版
6 . 下列对《离骚》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
C.该诗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D.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绝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坚强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
2024-01-03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课-离骚-基础版
7 . 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途愁苦,以优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重的自然景象,渲染了旅途愁苦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2024-01-0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课-蜀道难-基础版
8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写景时带有浓烈的思想感情色彩,而且写景不俗不滥,紧紧围绕一个统一的主题“黍离之悲”而写。
B.“厌”字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清角吹寒”的凄厉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
C.词人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语序倒置,巧妙地达到了依次表现词人的感觉之效。
D.词尾两句用带悬念的疑问作结,很自然地移情入景,突出了“红药”的词眼地位,无限感慨,催人泪下。
2023-12-1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课-扬州慢-基础版
9 . 下列对这首词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在小序中作者用对比、衬托、借代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
B.上片写扬州残破凋零的乱后景色。敌人的侵略,不仅使城池颓圮堙塞,房屋荡然无存,而且在人们的心灵上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上片最后用清角声进一步烘托扬州城的荒凉落寞,与开篇两句形成强烈对照。
C.下片写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面对桥下波中的冷月,诗人不由得联想到扬州著名的芍药花,于是不禁产生了强烈的感慨;物是人非,伤国忧时的悲痛之情,表现得含蓄、深刻而又有力。
D.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破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怀。
2023-12-15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课-扬州慢-基础版
10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
B.“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C.全词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实笔,为下文对比铺垫;写扬州的今日,只用虚笔勾勒。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
D.全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写得空灵、疏淡,这样更能激起读者联想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2023-12-15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课-扬州慢-基础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