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1 .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4-01-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26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并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做出部署。

数据的确权可以激活数据资产。伴随着智能产品和设备的广泛普及,未来所有生产设备、感知设备、联网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产品设计、建模、工艺、维护等周期,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价值链。但在现实中,由于产权配置不清晰,难以有效界定各数据主体的权益和对应的责任,数据所有者偏向于保护自己的数据,希望引进整合其他所有者的数据,结果导致数据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数据价值倍增难以实现。

数据的流通可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数据流通的作用下,散布在全国的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可以有效整合形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和服务大市场。而且,数据流通还有助于线上线下市场的统一。一方面,线上市场不仅包括电子商务,也已成为搜索、通信、网游、金融支付等线上经济资源的配置场所,并参与线下实体店的创立、兼并重组和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线下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卷入平台的运行逻辑,一些传统企业在保持实体店运行的同时积极从事平台直播、工业互联网等线上活动。

数据的交易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根据产权理论,权责明晰并可交易的制度设计,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现实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依靠隐性契约维持数据的使用,其配置效率较低。原始数据的供应与高度特定的数据产品的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例如供方的数据未经挖掘清洗提炼,或者需方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以及拿数据解决什么问题。因此,只有促进数据交易市场更加完善成熟,数据才能通过流通过程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整体上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数据要素收益的合理分配可以构建良好收入分配关系。在欧美一些国家,平台成为数据收割者的倾向,为数字经济主体间的数据利益冲突埋下隐患,欧美政府试图通过加强对数字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更加合理地分配基于数据创造的价值增值。相比西方国家,数据利益分配问题在我国并不是特别突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此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也提出了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今后,我国将加快寻求以效率为导向的数据管理与以人性为导向的伦理管理之间的平衡,有效保障每个人的数据资产权利,形成“人人都可以依靠数据增进生活便利度、改善工作条件和技能、提高劳动报酬”的数据要素分配格局。

总之,数据既是一种生产要素,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关系线上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链条。对数据确权流通、交易、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构建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加快数字经济规范发展及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刘诚《以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
2024-01-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 统编版 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研习二 单元教考衔接
3 .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两篇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4-01-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4 修辞立其诚 怜悯是人的天性
4 . 本课两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都属于逻辑严密的政论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论证思路。
2024-01-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2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苏格拉底的第一段长篇大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叙述了哪些内容?
6 . 在课文《怜悯是人的天性》第1段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述的?
7 . 请简要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部分的论证思路。
8 .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在写作上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2023-07-0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选必中 第一单元
9 . 阅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课文,梳理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和主要观点,完成下表。
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论述观点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23-07-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选必中 第一单元
10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抱一”为何如此难?

王朝明

去过崂山北九水的游客,多会在山涧里的一块大石前驻足。令他们停下脚步的,不是磐顽之石,而是石上镌刻的两个字“抱一”。“抱一”,出自《道德经》,文字虽简,却颇耐咂味。一滴水,折射七色光。何谓“抱一”?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理解。

“采菊东篱,悠然南山”,“明月松间,清泉石上”,这是陶潜和王维的“抱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岳飞和辛弃疾的“抱一”;“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保尔的“抱一”;“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是雷锋的“抱一”;“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杨善洲的“抱一”……

置身大千世界,面对世间万象,要保持一颗沉潜笃定的素心,矢志不移,心无旁骛,委实不易。

“抱一”之难,难在外面世界的精彩。音之魅,色之眩,犬马之逸,时时扰人五心;得与舍,公与私,义与利,常常令人两难。数十年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不惟物质的空前丰富、需求的不断满足,还有形形色色“分外”的诱惑。而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粒陷入淤泥的种子,都拥有一颗清莲的心。

“抱一”之难,难在内心的羸弱。君不见:穿得草鞋,嚼得菜根,却抵不住“糖弹”;兢慎于始,公廉于卑,却收不好“官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反思蜕堕失守之因,有温水煮蛙、蚁穴溃堤的微渐不惕,有片石破窗、滴墨染缸的一发不收,也有忘却所来、迷失所去的歧途不返。归根结底,无不由弃“抱一”始,而致以“抱憾、抱愧、抱恨”终。

“抱一”不易。风吹过,但见草伏、树摇、云走,而山自岿然不动。幻变和纷扰永远是世界的常态。愤懑于“这个世界怎么了”,纠结于“这个世界会好么”,不如起而为之,让“这个世界看我们”。打铁须得身硬,这要求我们拥有竹签子也穿不裂的坚定信仰,拥有钢筋铁骨铜豌豆的坚强意志,更要拥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实底气。诸葛有云: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坐得住冷板凳,嚼得香苦菜根,身在陋巷胸怀苍黎,夙夜在公不忘进取,如是,或可令矢志于“抱一”者“抱”得更加内生、从容且平静持久。

“此心安处是故乡”,无论何时何地,若得“抱一”,“故乡”将不再遥远。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2021-09-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