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体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四爷说小说

冯骥才

天津人好武侠小说,写武林的高手大多扎在天津。有一人名气特别大;别人都是写小说,他说小说。他是白云飞,排行老四,人称白四爷。

白四爷长得怪,大身子,四肢短,肚子圆,屁股低,脑袋大如斗;但脑子比脑袋还怪,过目不忘,思路快得离谱。他书看得不多,写得比看得多。最初也用笔写。可是笔杆跟不上脑子,就放下笔,改用嘴说。

那时天津卫时兴办刊办报。报刊为了吸引人,就请名家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刊物每期一段,报纸每天一段。小说名家成了香饽饽,天天给编辑逼着趴在桌上从早写到晚第二天再接着干。唯有白云飞活得舒服,不写只说,只用嘴巴不费力,要说他活得舒服,还不止如此呢——

白四爷好泡澡。他说,一天不泡,浑身是土,两天不泡,浑身长毛。他在劝业场隔壁的大澡堂子华清池有个草间——甲排四号。他一年四季,除了大年三十和八月十五,天天在此,每天整一下午。

他先在热水池子里泡足,然后光着身子,腰上襄一条大白毛巾,一掀甲排四号的门帘,进去往小床上一躺。澡堂子里的单间是左右两张小床,中间一个小方柜子。他躺在一张床上,另一张床给找他的人当椅子坐。他一躺下,小伙计便过来,搓泥,修脚,一通忙。跟着,伙计端来各样小吃:酱油瓜子、话梅、和切成片儿水灵灵的青萝下……这些吃喝有热有凉有甜有咸有脆有黏有硬有软;这种活法,就是市井里的神仙。

一天,门帘一撩进来一人,戴着眼镜,是报馆编辑。他往白四爷对面的小床上一坐,拿出纸笔说:“白四爷,明儿咱没稿子登了,您今儿得给我们说上一段,两段更好。”

“你哪个报?”

“《庸报》啊。我天天来,您怎么不记得?”

“天天七八个报馆杂志找我,没前没后叫我说哪段我就说哪段,哪能都记得?我没把你们的故事说混了,就算不错。”

“四爷,您是嘛脑子,同时说七八部小说。不仅天津没第二人,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人!

白四爷听了高兴,来了神儿,便说:“我在贵报连载是哪一部?把前边一段念给我听听。”

戴眼镜编辑笑道:“四爷,您在我们报上连载的是《武当争雄记》。我给您带来今天的报了,您听着,这段是……人摸到窗前,伸出舌头一舔窗纸,悄无声急地把窗纸舔了个洞,一根细竹管子便伸了进来。这人用嘴一吹竹管外边那头,里边这头就冒出一缕青烟,这就是要人命的迷魂药——‘鸡鸣五更返魂香’!”编辑念到这里停住,说道,“您上一段就停在这里。”

“好,咱说来就来了!你记——”白四爷像抽一口大烟,来了精神。他一张嘴就把前边的故事接上,“窗外那人把迷魂香吹进屋内,半天没见动静。他凑上耳朵听,屋里只有鼾声,这便抽出腰刀轻轻撬开窗户,飞身落入屋中。”四爷说到这儿,眼睛四处溜溜地看了两眼,似乎在找下边的词儿。他一望到现在房内的两张床,再往上一看,马上把故事接下来说,“这人手下极是利索,身子一翻,左右两刀,分别砍在左右两张床上,发出‘啪啪’清脆的两声,他忽觉声音不对,定晴一看,床上没人。人呢?他心想不好,未及再看,两条人影忽然由天而降——原来谢虎和廖含英早就伏身在房梁之上。不容这贼人反应过来,他俩已飞落下来,三下两下用绳子捆了,点灯一瞧,同声惊呼:‘怎么是你?”

四爷停住了。这戴眼镜编辑说:“我还没听够呢,四爷,您接着往下说呀!”

“行了,够五百字了。扣子也留下来了,不是说好每天五百字吗?”白四爷笑着说道,你看,人家《369画报》的老秦已站这儿等半天了。”

《庸报》编辑赶忙撤走。白四爷未等老秦开口,便笑道:“我在你们那里连载的是《花面侠》吧。我记得上次说到,花面侠正在山间野店要了一大盘子红烧豹肉,对吗?”

老秦说:“四爷好记性!您兵分八路,竟然一路不乱,您是奇人!”

此时白四爷边听边在寻思,他正捏着一片碧绿的萝卜往嘴里递。他盯着这萝卜片,嘴里已将今天一段的开头说了出来:“忽然她手一料,咔嚓一声,只见两根筷子中间不是那块豹肉,而是一柄六七寸、银光耀眼、两面开口的飞刀!”“好!”老秦大叫,“这开头太漂亮了!神来之笔!四爷说来就来,满脑袋奇思妙想啊!”

老秦是报业老江湖,懂得给写东西的人煽风点火,撩动兴致。他这一捧,白四爷上了劲,大江决提般说了下来。不知不觉间,老秦身边义坐了一高一缕两位,也是来要稿的编辑。

真叫人不明白,他这些小说哪儿来的?没见过他苦思冥想,咬着笔杆,愁眉苦脸,也从不把自己关在书斋硬憋自己。泡澡、搓背、喝茶、嗑着瓜子,指天画地一通乱侃,不动笔杆,就把活儿全干出来。而且是几个不同故事的长篇同时干。他口才好,记下来便是文章,完全用不着编辑加工润色。编辑们你来我往,要哪段他说哪段。他脑袋里这些故事就像天津的电车,红黄蓝绿白花紫七个牌七条线,各走各的,绝不撞车,也没人上错车。

白四爷红了三十年。所有连载的书都由有正书局印行,发行量津门第一,北边卖到黑龙江,南边远到香港。直到1947年华清池热水池屋顶给常年蒸汽熏糟了,掉一块砸在白四爷脖子上,砸坏颈椎,天天犯晕,便停了各报刊上的连载,一年后去了湖北老家养伤养老。

于是,原先有一种说法重新冒了出来:他一离开澡堂小说就没了。不管闲话怎么说,打开他的小说一看,还得服人家。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的写法别具一格,它将中国小说的传奇叙事传统与现代短篇小说艺术要素糅合为一体,极具艺术魅力。
B.小说塑造人物详略有致,戴眼镜的编辑,老秦是详写,其他编辑则一笔带过,这样写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C.白四爷说小说时,身边的寻常之物也能启发他的联想和想象,如澡房内的两张床,手指间夹着的萝下片等。
D.本文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既幽默诙揩通俗,又带有一点江湖气、市井气,读来像听评书、听相声。
E.本文有生动传神的外貌、细节、心理及对白语言描写,突出了白四爷的性格特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俗世奇人》是一部描写民间“奇人绝技”的短篇小说集,本文中“白四爷”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出四点内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3.本文有关白四爷“泡澡”的描写有何作用?简要分析。
4.《俗世奇人》中的“白四爷”,还有我们之前读过的“苏七块”都体现了天津的“本土性格”,既有地域性,又有超越性。请结合本文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种“本土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2022-10-2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遂

赖海石

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离开别墅,一步一摇地向文化广场走去。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去收费处缴费!”

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我有他儿子电话,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

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

三天后。小酒馆。

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谢谢你把我妈送到医院,救了她一条命。”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

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

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另外,欠你那八十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给你结清。你等我的好消息。来,我再敬你一杯。”

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上。任大成手下的二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

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

任大成很吃惊,难道彭老板为了结工钱把别墅都卖了?他拨通了彭老板的电话:“彭老板,我到你别墅找你,才知道你卖了房子,你现在住哪里?”

“我在老围租房子住。”

老围?任大成知道,老围可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土坯瓦房,而且是危房,没几个人在那里住。难道彭老板穷到了这种程度?任大成说了句:“我过去找你。”也不等彭老板回话,就挂断了电话。

老围路口。彭老板早已站在那里等候。

任大成说:“走,去你家看看。”

彭老板说:“看啥,想耻笑我落魄?走,喝酒去。”他硬拉任大成进了旁边的小酒馆。

任大成举杯:“彭老板,今天我先敬你,我代表二十多个工人师傅敬你,为了给工人发工资,你把别墅都卖了。我们以后还跟着你干,你会东山再起的,别墅会再回来的。”

彭老板声音有点哽咽:“我不是不知道你们的难处。我如果不是被别人骗了二百多万,怎么会拖欠你们那么久……”

任大成眼睛有点湿润,又举起一杯酒:“彭老板,我以前对你有误会,以为你故意拖欠我们工资。我自罚一杯。”说着一饮而尽。

那天,在文化广场,任大成和另一个中年汉子本来是想绑架彭老板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欠款的,没想到还没开始行动,老太太就突然晕倒了,他们只好把她送到医院。否则……否则,任大成现在就不是坐在这里喝酒,而是蹲在大牢里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可有可无,与后文发生的一系列“意料之外的故事”无关。
B.动作描写是小说中的一大特色,如“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C.小说中任大成和彭老板在小酒馆喝酒时,两个人推心置腹地交谈起来,通过这一情节充分地展现了二人真诚的性格特征。
D.小说通过任大成和彭老板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表现了赞美淳朴善良的人性、批判社会中不诚信的丑恶现象这一主题。
2.小说在情节上环环相扣,构思巧妙。请结合文章简要梳理、概括。
3.小说结尾交代了事情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2-06-2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流淌的秋虫清音

付秀宏

中秋是一个丰收的时令,听秋虫在秋夜里声声鸣叫,仿佛是听孔子讲不舍昼夜,听峨眉山的法师讲解禅心,让我的内心变得阔远,因着秋凉的沉静被洗涤,像似秋空和秋水一样。

中年的我,有几年很是热衷法布尔的《昆虫记》,可惜此后,除了听到秋光里蟋蟀的凄清鸣叫,闻到蜻蜓飞过头顶的草色醇香,对那些细小的生灵,我几近相忘。虽然很长时间没有读法布尔,但我还是记得那个法国长寿老头的昆虫王国。

秋虫,就像秋天一样,然后我们不仅在声音中品出了秋的味道,其中还交融着丰富与淡然、喜悦与凄凉,那种难以言明的情绪总在心头萦绕。

一位朋友曾捉到蹲伏在厨房角落里的一只瘦小的蟋蟀,因为惊惧,它的清脆而响亮的声音戛然而止。朋友和我提起此事,我笑着说,你打扰蟋蟀作诗了。蟋蟀是唐朝的李白,黑夜是它饮不完的酒。噫!秋虫与秋夜之相悦,是把深情写在纸上的那种感觉。

前两天去母亲家,住在那里。窗外的一棵小樱桃树下,秋虫不停歇地吟唱,我不知道哪一声鸣叫是海子的,哪一声又是北岛的,密密匝匝的樱桃叶子看过去——是无数沉醉的耳朵。

还曾读过一首有关秋虫的诗歌,题目叫《为何不带秋虫回家》,我臆测这里的是人的心灵的家园。你想啊,秋虫的诗会多像李清照的诗词专场,它可以把人们一颗颗浊躁的心变得一点一点清澈起来。难怪有人说,彻夜的虫鸣好比山顶银河倾泻的水,洗涤着那些仰望天空的人们……

秋虫就是禅修的一种,虽然细微,但非常沉醉迷人,即便有些冷寂,但那种专注、那种深情,可以让人的身心澄明起来,那是秋的暗语与玄机。一鸣三千里,都写在一个人又一个人的心弦上,恰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境界。

秋虫有清音,它们不嘲笑什么,只是把生命里低沉的基音和高亮的泛音用断续的咏叹表达出来。秋虫清音的高与低,唱与停,融汇在秋空的高渺与周遭的宁静里……的确,只有这种微小的生命才能发出这样的声音,那是一群执着灵魂的美妙合唱。

记得,幼时对静寂之声敏感。那秋虫、那鸣叫、那声韵,还有那种说不清的凄凄切切,每晚悠扬动人地响着,令我异常着迷。从立秋开始,秋虫们日复一日踩着灼热夏季的尾巴,把秋意谱成深夜里长长的弦歌;在明耀的新月下或徐缓的凉风中,有意无意地靠着枕,听虫儿们的合奏,足以撼动泪湿的心情。这种种心迹,现在回忆起来,那份亲切似乎与年俱增了。

对秋虫的声音,何以如此钟爱呢?难道说它们的演奏是一川清凌凌的融水?是啊,秋虫的清音,在自然中汇入了无尽的神妙,于是众妙毕集,各抒灵趣,我自己也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反正,每当没听到秋虫之声,便会莫名地想流泪,生出难于言说的寂寥。我的心情,仿佛远离了床榻,沉浸在思慕与怀恋之中。这些虫声里会有李白的感叹、杜甫的伤怀、李商隐的微唱、李煜的低泣,酸酸麻麻的,却有非常永恒的心境。

夜沉沉地睡了,只有往昔真挚而柔韧的声音,宛若秋水的微澜一般颤动不已。我不能忘怀于秋虫之鸣,任由秋虫是先哲心声余韵那般缭绕着,似动不动,似淌非淌,用它不懈的努力——融化我敏感多愁的心。听得久了,我如同羁旅返乡的游子终于踏上故土,又似忆起与诗心碰撞那一刻的会心之笑,既有几分陌生,又感到舒畅和亲切。因有秋虫在耳,自己的情感得以恢复本来的纯净。

不知多少次,半夜从睡梦中醒来,听见秋虫的哨子还在奏响,只是有一点儿瑟瑟的冷意。当这凉意微逗之时,我心中总是疑惑:这是不是纷披灿烂的《广陵散》遗篇?是不是唐末黄巢《不第后赋菊》的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时,我的心——像夏日河面上的巨蜻蜓时停时飞,惊骇般地睁大了眸子。从一个文化记忆驶向了另一个桥头,犹如驶入了梦境;夜半秋虫清音——于我,仿佛是一个个的新发现,引发深切的共鸣。

秋天气温日渐降低,虫音那冷静而又清澈的质感,如秋月般洁白纯净,如月光般水银泻地,如秋风般凉意深沉,亦如秋风般了无痕迹。一江秋水罢尽凡事,又抚琴诉诸如水流。断桥秋堪冷,旧梦恨愁天。独自凄凉凭谁问,夜月萋萋尘弦生。故国年华,那堪片片韵脚。此心、此情、此景、此夜、此风、此人……明月不谙离恨苦,蟋蟀频扣响心门。

听秋虫之声,最有情味,如同古老编钟一样传来的悠远的音。那悠悠的声音仿佛有了倒影似的,一身静气地走着,值得我们去用心细细品味。如果有雅兴,不妨披一件夹袄,一个人走进这秋野之夜,此间月光清亮、露水清凉,虫鸣清越而密集,蟋蟀、蝈蝈、金铃子的清音一起倾倒而来,却丝毫不纷乱,婉转缠绵,喃语不尽。我甚至能察觉到,家中秋虫的低吟浅唱,已与明月之下田野里的噪噪天籁,交相共鸣,合成了一处旋律。

我不禁潸然泪下,倘若此时有人问我:秋虫的声音如何迷人?我会静静地说:在这声音中,不仅领悟到各种美妙的声音,而且可以听懂你自己。那种清音,不独是虫儿的声波,还有历史的音色、心仪之人的音容,也无疑是我钟爱的圣人孔子和峨眉山法师的声声谆谆教诲、句句金玉良言。因声声不息的秋虫清音,能把自己的那颗心读懂、读透,该是身为人最幸福的事情了!

(摘编自《人民周刊》202018期,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借秋虫的鸣叫来抒发情感,行文思路如虫鸣的流淌,自然舒缓,清新流畅,没有明显的逻辑结构,但又有情感的内在驱动。
B.文中第二段提到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意在说明昆虫也有一个丰富精彩的世界,值得我们去探寻,同时也在说明自己喜爱昆虫的原因是对《昆虫记》的热衷。
C.文中提到《为何不带秋虫回家》一诗,巧妙借用这个题目,点出“秋虫”与“家”的关系,进而引申出“家”的更深刻含义。
D.作者在文中解释了自己钟爱秋虫声音的原因后,先写自己听不到秋虫之声后的寂寥感受,再写听到秋虫清音后的巨大震撼和纯净内心,对比鲜明,描写细腻。
E.本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秋虫之音写得清新脱俗,语言质朴,以叙事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2.试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用。
3.赏析画线句子。
4.分析作者在秋虫的声音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2022-04-17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吴志翔

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们开始对自己的年龄敏感起来。20岁以前,总觉得没有进入生活,但今天回过头看,偏偏又觉得那时候的故事最多,记忆最饱和。日历一页页地翻,年龄无声息地长,偶尔翻翻旧照片,会惊异于那双满是稚气的大眼睛曾经属于我!忽然间,我们似乎意识到,许多东西在不经意中已经永远湮没在黑暗中了。在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失落了渴盼成长的心情。

我曾经好多次向朋友们问过同一个问题:“人一般能活多少天,凭你的感觉尽快报个数字出来。”

“10万天!”

“20万天!”

几乎每个人的声音都响亮而充满自信。然而我却告诉他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起初,没有一个人相信我的话,说:“是不是少了一个零?”经过一番计算之后,朋友们深深地叹息了:“怎么?人生如此短暂!”

天黑下来了,我拧亮台灯。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我打开一本书,米兰·昆德拉正在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它是一个无情的提示,提醒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着数。”可是我没法不听,正如我们没法拒绝两万多个日子一个个溜走;我的心脏没法不跳动,正如树叶在秋天里没法不飘落。心脏停止跳动,那便是我们的末日。我平静地想着:我们怎样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这个问题非常接近那段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

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只存在一种声音,也失去了响亮的压倒一切的“黄钟大吕”。当年奉为圭臬的东西今天或许被扔进了垃圾箱。人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琐细欲望,为物质和肉体急急奔忙。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没有了殉道者般的神圣和信仰,没有了朝圣者般的坚忍与顽强,没有大爱,没有大恨,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

于是,我想到一个人,半个世纪以前,他在《生命的路》中写道:“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这个人就是鲁迅,他追索的是大生命。他“为了肩起黑暗的闸门而拥有一颗黑暗的心”,他“是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战士”。可以有千万个陶渊明、苏东坡,可以有数不清的林语堂、梁实秋;但是鲁迅,只有一个。

一种坚挺、鲜亮的人格精神在今天是极其稀罕的。

几天前,重读小说《北方的河》。我再一次被感动。瞧那个人,他坚定地站着!他有一种足以震慑群生的气度,他的硬朗的质地是对众多聪明人的嘲讽,他的沉默和铁一般的冷峻令机会主义者心惊。那个人,他是来自欧亚大陆高纬度的坚硬的风,他有信仰,“信仰,你这纯钢百炼的处女!”

还有海子,质朴而清亮的海子。这位诗人没有活满1万天,但他永远保持了纯洁。他“站在太阳痛苦的光芒上”,复活了。

“诗意是人的栖居必备的基本能力。”海德格尔下了这样的断语。这诗意,动物不会有,它是我们人类的粮食。

夜深了,时钟依然嘀嗒嘀嗒地走着,我听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我合上眼睛,看到了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灯光昏黄,“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予的光明”;弗朗茨·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了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我的心脏周围隐隐作痛”;马赛尔·普鲁斯特从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惟一的安慰;张承志做着“静夜功课”,午夜时分,他点燃一支烟,纪念夜与黎明相连的瞬间……

这群孤独的人,这群饱满的灵魂!

我们怀着美感想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青春必须苦难重重。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我不希望在20多年的岁月里永远背着沉重的十字架,有人背它只是为了别人可以不背它。

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精神的花

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写“我”告诉人们,人的生命实际只有两万多天,其目的是说明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要珍惜美好的年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B.作者由当前人的生存状态回溯过去,点明鲁迅、海子、卡夫卡等人拥有精神感召的力量,思路开阔。
C.文章主要运用了反复、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目的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D.作者对“人们抛弃了一个英雄的时代,继而也抛弃了英雄所具有的精华”,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E.文章“形散而神聚”,不说教,无指责,却让人无法轻松,并在读后能够进行深刻的思考。
2.文章多次写到时钟“嘀嗒嘀嗒地走着”,其作用是什么?
3.结合全文,试分析文中画“_________”处的含义:
(1)这个人就是鲁迅,他追索的是大生命
(2)我不希望青春被某一种方式囚禁,它应该是绚烂的,完全开放的。
4.作者列举鲁迅、卡夫卡、普鲁斯特等人拥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其意图是什么?请给文中画“_________”的省略号处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最后走进坟墓之前,没有遗憾?
2022-04-13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菖蒲

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来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年。

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象里。就如幼年时,一直以为,端午节挂在门楣上避邪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后来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及至成年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神话故事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妻子一样神奇!

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传说,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来好运这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

摒去传说和想象,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清凉翠色。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如若有风吹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来的越来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端午,是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每年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来,放置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煮咸蛋(鸡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子”字,寓意为五子登科。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年。及至结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挂的菖蒲与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来。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来。于是,青青的两把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

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想象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来,飘过来。

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请简要概括3~5段中菖蒲的特点。
3.请探究除了对五月菖蒲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作品还蕴含哪些情感。
2022-02-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栀子花

蔡建和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②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③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④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⑤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⑥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⑦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逐渐好起来。

⑧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⑨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力量——()的力量,()的力量,这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爱——对()的挚爱,对()的挚爱。这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路上,在我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选自2016.8.19《光明日报》,有删改)

1.结合全文,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每处横线限填4字。
①__________→关爱花树,影响我们→②__________→以花代礼,搞定亲事________ →③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分析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恰当词语,将第⑨段结尾处语句补写完整。
5.本文是回忆母亲的散文,说说文章以“母亲的栀子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022-02-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阳鸟

苏景文

“我看见红色的鸟了……像火苗一样。”刘文俊后脑勺离开了担架,努力抬了起来,要往前探望,但是力气用完了,后脑勺又放回担架上。

“不可能。”跟在担架侧旁的女同学文敏说,“不可能,现在天气这么冷,哪里可能有什么鸟啊,都躲窝里了。文俊,你是发烧都烧糊涂了啊。”她顺手拉了拉盖在刘文俊身上的被子,好让盖实点。

“真的,我不骗人。”刘文俊坚持说,“我听到了鸟的鸣叫……好听极了。”

文敏摸摸刘文俊的额头,说:“不是很烧了啊,已经退了很多,不至于说胡话呀。文俊,那你说说,鸟是什么样子的?”

“这么小。”刘文俊从被子里伸出手,抬手示意鸟的大小,可是已经没有了力气,手抬到一半,放弃了,继续用微弱的声音说:“……色彩很艳丽,像一团火苗在燃烧……它们站在花丛中,红色的花丛中……婉转啼鸣。不是一只啊,有好多!……哦,我想起来了……那是太阳鸟。”

天空传来刺耳的嗡嗡声。

“同学们!同学们!隐蔽隐蔽!”国文老师张志炫回头大声喊,“日寇飞机!”

同学们慌慌张张地往路边的林子里钻。

抬前手的同学张志良赶忙往林子里走,走得急,路边又是坡地,不平,脚步有些跌跌撞撞。班长谢润发忙喊:“志良,小心,志良,小心,稳住稳住!”

话还没说完,张志良“啪”一声往前扑,跌倒了,担架也往前摔,一部分压在了他身上。还好,谢润发强壮,死命稳住,担架才没有侧翻。担架跌落的重力几乎把谢润发的手腕扯到脱臼。

旁边的同学赶紧过来,帮忙抬起压在张志良身上的担架,扶正刘文俊,和谢润发一起把担架抬进林子,另一些同学扶起张志良,踉踉跄跄地走进林子。

放好担架,谢润发过来问:“志良,伤了没有。”志良伸手掌给班长看,手掌上有多条血痕,又卷起裤腿,膝盖上也有磕伤的痕迹。

张志良笑着说:“还好,没伤到筋骨,班长,只是可能要换一个人来抬了。”

班长谢润发刚要说什么,国文老师张志炫弯着腰,快速走过来,说:“润发,校长找各班骨干开会。你跟我来。”

在一棵巨大、伞形的大树下,校长正在说:“日寇的飞机天天都在上空徘徊,有消息说其他学校的学生已经被炸了,伤亡情况尚不清楚。看来咱们学校不能走大道了,必须走小路。但走小路,增添了行军的困难,希望大家做好准备。大家要有信心,能克服一切困难!

谢润发抬头,眼光从树叶缝隙里穿过,望着天空。已经有了一些云,没有了飞机。校长说:日寇飞机已经走了,大家马上行动。

谢润发和国文教员张志炫回到班里,动员大家继续赶路。

张志炫说:“同学们,大家加把劲,希望就在前面,都站起来,跟着大部队,不要掉队了。”大家答应着,起身,开始跟上大部队,向林子深处出发。

“班长,是不是要改道了?”刘文俊问道,他的头尽量往后仰,希望眼睛看到班长的脸,但他只看到班长的方下巴,和下巴上吊坠着的亮晶晶的汗珠。

“是。”谢润发说。一颗汗珠坠落,砸在刘文俊的额头上炸裂开了,溅起了一朵小小的透明的花。

林子深处应该更多鸟了。刘文俊喃喃地说:“可以看见好多太阳鸟……它们立在好多红花的枝头上,婉转啼鸣,美妙极了。班长,你喜欢太阳鸟吗?”

班长说:“我喜欢。”

小路越来越难走了。校长命令全体休息,生火做饭,为了防寒,通知同学们多生几堆火,注意保暖,轮流警戒。天飘起来小雨,还好树林茂密,为同学们遮挡了不少雨水,即使淋湿一点,也很快就被烤干了。

天亮之前,雨停了。

天亮后,大家继续出发,休息了一晚,体力恢复了不少。教员们鼓舞大家:“翻过这个山坳,很快就到了新学校。”大家精神大振,脚步加快了许多。

林子深处应该更多鸟了。刘文俊喃喃地说:“可以看见好多太阳鸟……它们立在好多红花的枝头上,婉转啼鸣,美妙极了。班长,你喜欢太阳鸟吗?”“哦——快看!快看!”大家欢呼后,脚步停下来,静了下来。

“太阳鸟!太阳鸟!”文敏惊呼,声音里全是喜悦。

刘文俊从担架上支起了身体,极目往前张望:前面一片平整的山窝,万道晨曦照耀着一片红梅花海,好多太阳鸟在花间唱歌跳跃,像无数火苗在燃烧。

刘文俊双眼放光,情绪激动地说:“班长,班长,太阳鸟,太阳鸟,好多太阳鸟!”

班长低沉的声音说:“是,太阳鸟,好多太阳鸟。”

刘文俊感觉身体内有了力气在激荡……

文本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成为《太阳鸟》的叙事语境,不难看出镜头特写和片段性呈现是本文的叙事机制。全篇细节铺陈和镜头的拉近拉远将师生长途跋涉的局部尽显读者眼底。

小说中,太阳鸟的象征意味浓郁。“太阳鸟喜欢在雨后天晴的红色花丛中歌唱跳跃。看起来像火苗在跳跃。”这句话在小说中两次出现,事实上,全文中太阳鸟无处不在,小说从头便是“我看见太阳鸟了……像火苗一样”到“我”躺在担架上“看见”太阳鸟。太阳鸟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让师生不离不弃、相互照顾、相互体恤,甚至舍生忘死。这是作者最想要表达的。小说有些细节在不经意间闪现出诗情,也是小说打动人的地方。


[注]苏景文,获第三届深圳红棉文学奖佳作奖(小说组),获第五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奖(长篇小说)。《太阳鸟》入选中国作家网2019年精品文选集《灯盏》,2020年10月发表于中国作家网。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抓住刘文俊的动作和说话的状态刻画了他受伤后虚弱的样子,从侧面表现了日寇的残忍,战争的残酷。
B.文敏、张志良、谢润发等是小说刻画的人物,他们的言行中透露出战争时期青年的热血、担当和情深义重。
C.国文教员张志炫和校长带领学生在战火纷飞中撤离,他们对学生负责,教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是学生的精神导师。
D.小说结尾,刘文俊之所以“感觉身体内有了力气在激荡”主要因为“太阳鸟”的出现证明了他前面看到“太阳鸟”并非幻觉。
2.下列与文本一、二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写了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情节,通过片段性的镜头展现故事的发展,这也是本小说的特色之一。
B.文本一创作于和平时代,通过对群像的描绘,展现了战争时期学校艰难的生存状态,给人启示,让人警醒。
C.文本一中的“太阳鸟”和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都有象征的意义,都承载着作者想要赞美的精神品质。
D.文本二介绍了《太阳鸟》的创作背景、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简介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鸟》这篇小说。
3.文本一小说中的“太阳鸟”形象十分突出。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太阳鸟”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
4.文本二中提到“小说有些细节在不经意间闪现出诗情”,请分析小说中哪些细节闪现了诗情以及这些诗情描写的作用。
5.文本二的作者认为“太阳鸟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于作者的这个评价论断,你持有怎样的态度?请简要陈述。
2022-02-1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仙人掌

欧·亨利

一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而一个人能在脱手套这会儿工夫重温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

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桌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它属于仙人掌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拂来,不停地摇曳,似乎在向人招手致意。

特里斯戴尔慢慢地脱着手套,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令人揪心的一幕仍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教堂里那一簇簇鲜花的芳香,丝丝缕缕,依稀可闻;宾客们彬彬有礼地低声交谈,言犹在耳;而牧师那拖长语调的话语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挥之不去。它宣告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她与另一个男人结合了!

这沉重的一击让他陷入绝望,但他仍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失去她,又是怎么失去的。他突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以前从未正视过的东西——一个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纯粹的、真实的自我。他看到,以前穿在他身上那虚伪自负的华丽外衣如今破烂不堪,贻笑大方。

他看到,当她缓缓走过教堂的过道,走向圣坛,当那个男人牵着她的手时,她抬起头来凝望着新郎,目光里流露出的是幸福和安详。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遗忘了。这种目光,他也曾领略过,其中的意味,他自然心领神会。他的自负已经崩溃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次也没有……

可是,局面突然变得不可收拾。几个月前发生的事又在他的脑海里一遍遍地回放起来。

她一直把他当作偶像,而他每每带着高贵气派接受她的膜拜。她为他,点燃香烛,香烟缭绕,沁人心脾。瞧,她是多么谦逊,多么纯真,多么虔诚,多么纯洁。她把他奉为天神,用很多溢美之词称赞他的品行和才华。他接受她的供奉,犹如沙漠吮吸雨露,却拿不出花朵和果实施以回报。

那天晚上,他把她请到自己的住处,向她炫耀自己非凡的经历。她是那么美丽,头发自然弯曲,容貌清纯,话语温柔,令他着迷。她问道:“卡拉瑟斯船长告诉我,你会说一口地地道道的西班牙语,你怎么会懂得那么多?”

唉,卡拉瑟斯真是个白痴。那是他特里斯戴尔从词典的旮旮旯旯里搜集的一些古老而隐晦的西班牙谚语,然后拿到俱乐部向人卖弄。毫无疑问,他为此感到过内疚。卡拉瑟斯是他的一位崇拜者,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把特里斯戴尔所谓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

哎呀,她的崇拜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令人舒畅。对于她的赞美,他来者不拒,也不予辩解,任由她将虚妄的西班牙语学者的称号加封在自己头上。

当他放下高傲,跪在她的脚下,向她求婚时,她是多么快活,多么羞涩,多么紧张!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他都可以发誓,她的眼神中分明包含了毋庸置疑的允诺。可是,出于女孩的羞怯,她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明天,我会给你答复的。”她说。于是,他,这位宽容而自信的胜利者,微笑地答应再等她一天。第二天,他在房间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回音。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他一直等到了夜晚,却没有等到她的回音。

两天后,他们在一个晚宴上碰面了。一阵寒暄过后,她注视着他,一脸的紧张、疑问和关切;而他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种暗示,随即也变得冷若冰霜。就这样,他们开始疏远;最后,分道扬镳。他的过错在哪儿?该怪谁呢?此时此刻,谦卑的他在自负的废墟中寻找答案,假如……

公寓房间里,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把他拉回现实之中:

“你的白兰地可不怎么样。”这位偶然来访的朋友走到他身边,“哪一天到潘塔看我,尝尝老加西亚走私过来的那玩意儿。嘿,这儿还有一位老相识呢!特里斯戴尔,你从哪儿弄来的这盆仙人掌?”

“一个朋友送的礼物。”特里斯戴尔说道,“知道是什么品种吗?”

“当然知道,这是一种热带仙人掌,在潘塔每天都能看到成百上千的。喏,这上面挂着西班牙语标签呢。”特里斯戴尔笑了笑:“标签上写的是西班牙语吗?”

“是的。当地人想象,这种仙人掌的叶子是在向人伸手召唤,所以他们把它叫作‘唤人掌’,”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开始部分写主人公特里斯戴尔站在房间里回忆往事,结尾部分又回到眼前,中间部分通过叙述往事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
B.求婚之后过了两天,特里斯戴尔和“她”在一个晚宴上碰面了。由于他的误会,他虽然有礼节却漠然相对,而“她”以女人的敏感感受到他的态度后心里也很失望。
C.小说中的“她”内心已经接受了特里斯戴尔的求婚,却出于羞涩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借一份礼物代为答复,这是造成两人悲刷结局的根本原因。
D.卡拉瑟斯崇拜特里斯戴尔,把他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本篇小说结尾的设计独具匠心,不同凡响。请对小说结尾的妙处进行赏析。
3.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2-02-1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①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②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③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叩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摆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④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⑤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⑥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⑦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⑧“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⑨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⑩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收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联起来,是全文的线索。
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萨丽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
D.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
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谚语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2.赏析文中划线句。
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3.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4.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22-01-08更新 | 30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生死无奈的哀痛。
C.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E.“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2.文中“我”三次落泪,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原因。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1-07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瀛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