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作铺垫。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2.老中医医术高超。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医术高超的?
3.文中画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试做简析。
2021-04-22更新 | 159次组卷 | 2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年夜思

冯骥才

①今年算冷够劲儿了。绝迹多年的雪挂与冰柱也都奇迹般地出现。在这久违的大雪里,那些点灯的窗子充满金色而幽深的温暖。中国人的年是红色的,那飞雪中飘舞的红吊钱,被灯笼的光映红了的雪,还有雪地上一片片分外鲜红的鞭炮碎屑,深深嵌入我们儿时对年的情感里。

②旧时的年夜主要是三个节目。一是吃年饭,一是子午交接时燃放烟花炮竹,一是熬夜。儿时的我,首先热衷的自然是鞭炮。鞭炮都是父亲遣人到炮市上去买,用三轮运回家。我怀里抱着那种心爱的彩色封皮的“炮打双灯”,自然瞧不见打扮得花枝招展而得意洋洋的姐姐和妹妹们。至于熬夜,年年都是信誓旦旦,说非要熬到天明,结果年年都是在劈劈啪啪的鞭炮声里,不胜困乏,眼皮打架,连怎么躺下、脱鞋和脱衣也不知道。

③在儿时,我从来没把年夜饭看得特别非凡。只以为那顿饭菜不过更丰盛些罢了。可是轮到我自己成人又成家,年饭就渐渐变得格外的重要了。

④每到年根儿,主要的事就是张罗这顿年饭。70年代的店铺还没有市场观念。卖主是上帝。猪的“后座”是用铡刀切着卖;冻成大方坨子的带鱼要在马路上摔开。做年饭的第一项大工程,是要费很大的力气把这些带着原始气息的荤腥整理出来。记忆中的年饭是一碗炖肉,两碟炒菜,还有炸花生米,松花蛋,凉拌海蜇和妻子拿手的辣黄瓜皮——当然每样都是一点。此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那是一只我们宁波人特有的红烧鸭子,但在70年代吃这种鸭子未免奢侈,每年只能在年饭中吃到一次。这样一顿年饭,在当时可以说达到了生活的极致。那些岁月,年就是人生中一年一度用尽全力来实现出来的生活的理想啊!

⑤然而,这年饭还有更深的意义。由于年饭是团圆饭。就是这顿年饭,召唤着天南海北的家庭成员,一年一次地聚在一起。为了重温昨日在一起时的欢乐,还是相互祝愿在海角天涯都能前程无碍和人寿年丰?此刻杯中的酒,碗里的菜,都是添加的一种甜蜜蜜的黏和剂罢了。那时,父亲在世,年年都去他家,钻进他的阴暗的小屋,陪他吃年饭。他那时挨整,每天的惩罚是打扫十三个厕所。于是我们的年饭就有了另一层意愿——叫他暂时忘了现实!

⑥我有时奇怪。像旧时的年,不过吃一点肉,放几个炮。但人们过年怎幺会有这么大的劲头?那时没有电视春节晚会,没有新春音乐会和新商品展销,更没有全家福大餐。可是今天有了这一切,为什么竞埋怨年味太淡?

⑦我想,这是不是因为我们一直误解了年?

⑧我们总以为年是大吃大喝。这种认识的反面便是,有吃有喝之后,年夜饭似乎就没什么了。其实,吃喝只是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年赋予它的意义。只要我们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紧拥不弃,年的灯笼就一定会在大年根儿红红地照亮。

(有改动)

1.为本文划分结构,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①自然段中,不属于儿时对年的情感的一项是(     
A.绝迹多年的雪挂与冰柱
B.飞雪中飘舞的红吊线
C.被灯笼的光映红了的雪
D.雪地上一片片分外鲜红的鞭炮碎屑
3.③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请找出⑧自然段中与④自然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5.对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内容更丰富,增强了语气。
B.写出了年夜饭使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时的温馨甜美。
C.年饭时,会在酒杯和菜碗中添加一种甜甜的黏合剂。
D.写出了家人聚在一起吃的年夜饭很丰盛。
6.对④⑤自然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年夜饭的材料和样式中可以看出年夜饭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意义。
B.年夜饭虽然费力和奢侈,但却是年根儿最重要的事儿。
C.年夜饭更深的意义就是家庭成员团员在一起享受幸福。
D.⑤自然段中关于父亲的事件,重点表现我们的孝心。
7.下列各项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物抒情
B.描写与议论相结合
C.思想深刻
D.形象鲜明丰满。
8.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文B.小说C.议论文D.散文
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记叙小时候守岁和成长过程中做年夜饭的故事,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孝心,歌颂了亲情的伟大。
B.本文围绕我成长过程中对年夜饭的认识展开回忆,揭示了年味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年夜的怀念之情。
C.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描写了年夜习俗的变化,揭示了现代社会习惯对年味的强烈冲击。
D.本文主要说明年味的原始状态、发展情况及社会意义,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3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舍得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 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 , 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 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 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1.根据文章第①②两段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不愿意到城里跟我一起生活。
B.我的几个朋友事业有成,天天在饭店应酬。
C.母亲做的菜饺让先生的朋友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D.母亲做的饭菜让先生的朋友感动得哭了。
2.根据③的内容回答,住对面的女人为什么给我们樱桃?
3.根据⑤的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升职有母亲的功劳。
B.母亲的到来改善了我们的人际关系。
C.因为母亲,我们的人际关系多了真诚少了客套。
D.我们以前的人际关系不好。
4.根据成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       ):形容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5.根据⑥⑦段的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坐车会生病。
B.母亲因晕车而不愿意出门。
C.在城里,骑车带老人不违反交通规则。
D.警察没有给我开罚单,这让我感到很骄傲。
6.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A.记叙B.描写C.抒情D.抒情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警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既恪守职责,又人文执法的好警察。
B.先生意外升职是因为母亲请他的朋友吃饭、给邻居送点心和给同事的孩子捐钱。
C.我想带母亲出去走走,母亲因晕车拒绝出门。我提议用自行车带她,母亲欣然同意。
D.母亲得了重症,预感时日不多,但她坦然面对死亡,并教育我要懂得舍得。
8.根据文意,下列对本文的“舍”与“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只有真诚、大方的“舍”,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敬;
B.“舍”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C.要坦然、豁达、坚强面对生死;
D.“舍”是一种投资,只要“舍”就能“得”。
9.本文的文体是(     
A.小说B.散文C.记叙文D.议论文
2021-03-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总要仰望点儿什么

①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向着远。这样,才能支撑起有灵魂的生命。

②仰望就是追寻,追寻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存姿态,是一种精神上的增长力量。这种力量能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是推动生命的涌动之流,贯穿于人的躯体。与心智之中,贯穿于大自然以至宇宙的一切之中,就像鲜花绽放、泉水喷涌般地无穷无尽。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升起。突然,他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他的心灵得到启发,激起灵感的浪花,涌动着一种对艺术完美追求的激情。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深夜仰望星空。每当我静静地凝视那浩渺深的夜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庄严便油然而生,使他得到某种启示,领悟到宇宙的神秘和生命的崇高。

⑤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夜幕降临时,贝多芬满怀惊奇,仰望星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停息。此时此刻,他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思绪超越了群星。渐渐地,他把那种激情转化为音乐——打开心坎的东西,来自仰望的天空!

⑥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着我们行走;让崇高穿透灵魂,直接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支柱,把匍匐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让崇高的精神支撑起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世界。

⑦有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深夜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鸣泉、惊鸟、山、夜露,掩不住心中的渴望和激动。黎明的曙光踏着朝露款款而来,苏醒了的泰山在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身影。一轮朝阳从云海中喷薄而出,光芒万丈,普照世界!喷涌,奔流,一股热流浸透我的全身,一切狂妄、贪婪、琐都被挤压出去。我感觉到了崇高的不可企及,我充满着憧憬。

⑧又一次,仰望诺日朗大瀑布。漫山遍野的泉水从一绿色的灌木林中冒出,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我走近瀑布,抬头仰望,云雾迷蒙的天空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惊心动魄。我直感到自己是漫天飘荡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心中那一点怨天尤人的悲哀、可怜,又有何资格絮叨呢?

⑨我确信,人在天地之间,总要仰望点什么。从宇宙万物中吸收精神,吸收正气,使自己壮大。因为,人毕竟是万物之灵,除了血肉之躯,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有改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2.根据所给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
②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                   )
③形容使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
3.给全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4.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②自然段,下面加点的“它”指代什么?
6.⑤自然段中,贝多芬仰望天空时,收获的是什么?
7.⑧自然段,作者观赏瀑布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由近及远B.由远及近C.由面到点D.由点到面
8.下列内容,本文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A.仰望星空会获得许多天文知识B.追寻的是一种崇高精神
C.追寻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存姿态D.大自然的壮观景象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9.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游记B.说明文C.议论性散文D.记叙性散文
2021-01-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我的家乡,所有的村庄都长满了树,从远处看,除了一片茂密的树林,你根本想象不到哪里是村庄。

②在北方,走进村庄,其实也就是走进了树林。因为,没有树的地方,就没有村庄的存在。很难想象,没有树的村庄,必然给人一种荒无人烟的感觉。哪怕是大漠,只要有村庄,就会有树。就连庄户人家,如果房前屋后没有种几棵树,村人就会说:这家人呀,太懒了,门前连棵树也长不起来。在乡村人的观念里,树与村庄是密不可分的。人们把树看得很重,他们认为,没有树的村庄,那里肯定人丁不旺,村庄就没有生机;而没有树的庄户人家,家道是会败落的。

③北方的乡村,不仅仅每个村子里都长满了树,而大多的村子里,都有一棵树王。树王务必是历经岁月沧桑洗礼,树龄在百年以上,积淀了一定的村文化,否则就没有封王的资格。树王一般都是挂有果实的树种,像银杏树、核桃、梨树之类的品种,象征着一个村子人丁兴旺,子孙盈门。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村子里的树王,是一棵槐树,树很老,树干上长满了粗糙的裂痕,就像一张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

④至于为什么选取一棵槐树而不是银杏或梨树做树王,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呢!“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北方各地,祖辈相传,妇孺皆知,甚至有只知大槐树而不知其始祖者。据说,我们村是个移民村,祖籍山西洪洞县,当时移民来此时,在洪洞县的老槐树下集合后,来到了我们此刻的居住地。大概是为了纪念吧,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种了一棵槐树。这棵被封为树王的槐树,就是当年种下的其中一棵。

⑤树是村庄的标志,也是生命的标志。我见过一棵长在石头上的树王,那是一棵长在一块巨石上的松树,犹如一幅画。树在我面前,鲜活、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张力。粗壮的松枝上,根根松针坚挺向上,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显示着向生命的挑战。我不明白,这棵树是如何长在光秃秃的石头上的。几百年前,也许是从飞鸟的嘴里坠落的,也许是从昆虫的身上遗留下来的,或是随风飘落而来的。巧合的是,这粒种子留在了石头上;更为巧合的是,石柱的上面有点土壤,种子就落在这点儿土壤上。一场雨后,种子就发芽了,它把细小的根扎在土壤里,由树苗变成了小树;成了小树的松,为了生存,表现出无法理解的力量,它把根扎进石头内,使石头一块块地裂开,在坚硬的岩石上杀出一条血路,将根须延伸到土壤里,吸取营养,最终在石头上安了家。

⑥最能体现树与人们亲密关系的季节还是夏天。炎热的夏天,树绿的浓密,树冠遮天蔽日,为村人带给最佳的歇息乘凉的场所。人们带着劳作后的汗水,坐在树阴下乘凉,身上的汗水立马会被化解而去,顿时浑身凉爽。更多的时候,人们坐在树下,或打扑克、下棋娱乐;或是闲话麻桑、聊些奇闻轶事。在树下,乡邻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那么的亲切。

⑦在乡村,没有树的村庄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说人无法承受,鸟也不来筑巢。一个没有鸟的村庄,那将是多么的寂寞!因此,人们对鸟来不来村庄筑巢,往往与村庄里树的多少联系在一起。其实,在乡村人的眼里,树是村庄的风景,而鸟是点缀风景的最美的亮色。说透了,一个村庄的组成,就是人、树、鸟的完美。

⑧只有绿树生长的地方,才能诞生美丽的家园。在北方,在我的家乡,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而凡是长满绿树的地方,就是人们居住的村庄。因此,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心中,对树充满了尊敬。

1.对第①段句子“你根本想象不到哪里是村庄”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所有的村庄都一样,都长满了树B.因为村庄都在地底下
C.因为村庄太多D.因为树太茂密
2.依据第②段内容,对树与村庄的关系,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村庄就是树林B.树与村庄密不可分
C.树是村庄存在的前提D.村庄是树存在的条件
3.以下不是乡村人把树看得很重的原因的一项是(     
A.有了树,才有子孙盈门B.有了树,村庄才有生机
C.有了树,家道才会兴盛D.树象征着家庭财运和财富
4.对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比
5.以下不是树“封王”的必备条件的一项是(     
A.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礼
B.树龄在百年以上
C.必须是能结果的树种
D.有一定的村文化积淀
6.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解释相对应的成语。
①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②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7.最不可能是第⑤段中松树的种子的来源的一项是(     
A.飞鸟嘴里坠落
B.昆虫身上遗留
C.人们有意种植
D.偶然随风飘落
8.最能概括第⑧段内容的句子的一项是(     
A.只有绿树生长的地方,才能诞生美丽的家园。
B.在北方,在我的家乡,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
C.而凡是长满绿树的地方,就是人们居住的村庄。
D.因此,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的心中,对树充满了尊敬。
9.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2021-01-10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粮食

熊立功

一个冷得打寒战的深夜,叶子爹爹又回了,还带着两个人,破衣烂衫的,腰间缠着树藤。相同的是,都戴着八角帽,帽子上都绣了用布做的红五星。

“回来了?”娘说。

“嗯,叶子睡着了?”爹爹问。

“嗯,我给你们做一点吃的,看把你们冻的。”

他们低沉的声音,还是吵醒了稻草中睡着的叶子。几年来,爹爹总是深更半夜回家,多半是拿粮食。

娘揭开锅盖,上了几瓢水,在灶下点着了火。再扳开地窖,舀出一碗米。

一个长个子走过去,拿过娘刚要下锅的米碗,从屁股后面摘下一个袋子,倒进去。回头冲娘笑笑:“嫂子,谢你了,这粮食,还是存下吧,随便给我们吃点东西,就行了。”说完,长个子把灶台上的一把野菜倒进了锅里,那野菜是娘白天带叶子去挖的。

一会,香香的野菜味道弥漫了整个草棚,叶子听到父亲他们滋滋响地吃,馋得流口水。这几年,家里产的粮食都被爹爹拿走了,就是野菜叶子也没有饱餐过。

趁爹爹他们吃的空隙里,娘拿出针线帮他们缝补起破衣来。娘像怕人看到光亮一样,把豆油灯放在灶门口,借着微光做。

爹爹他们出门的时候,拿走了地窖里的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长个子临出门时,又折回来,走向叶子,她连忙闭上眼。长个子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叶子的脸,带着愧意说:“孩子,苦了你啊!”说着,就解开了袋口,也不听爹爹还有娘的劝阻,硬是从中捧出了几捧粮食。并说:“不能让孩子饿着啊,以后解放了,还得靠他们建设新中国哩!”

叶子不晓得爹爹他们在外干啥,也不晓得爹爹他们为什么连吃的也没有,她只知道爹爹他们总是三更回,半夜走。每一次回,爹爹总是都要带走家里好多东西,或者是粮食,或者是衣物。但叶子通过爹爹他们和娘的对话,偷偷地听到,村子里的大恶霸地主是他们打死的。活该,报应。大恶霸霸占了好多人的田地,还逼死了村子里的几个穷人……能够打死穷人恨的人的人,能够打死没人敢惹的人的人,就是好人!

第二天,娘把长个子留下的几捧稻谷,研成米粉,想单独为叶子打一个糊糊汤,叶子硬是把米粉存下了,她想,就是饿死,也要把粮食留给爹爹他们吃,吃饱了,好打穷人恨的人:并坚持和娘吃着野菜,在娘面前,她还吃得格外香。

吃完野菜,叶子就有劲,就天天陪同娘存粮食。白日,陪娘走村串巷,四处讨米讨饭。夜里,娘俩再把讨来的饭啊菜啊,放在锅里炒,放在锅里烘,一直到干,再倒进袋子里,藏起来。

一个秋末半夜,狂风夹着细沙敲打得门窗瑟瑟作响。睡在稻草里的叶子,被吼叫声吵醒。几个拿枪的兵,闯进来,在草棚里到处翻,逼着娘拿出藏的粮食,他们嘴里骂着:“你个赤匪婆,快把粮食交出来,不然,捂死你……”娘不动,也不开腔。那些兵就对她拳打脚踢。末了,没搜出粮食的几个兵,就用绳子把娘绑了,带出了门。上前抱扯娘的叶子,被一个兵一脚踢昏过去……

那之后,娘再也没回,巴望了几天几夜的叶子,哭着叫着娘,泪哭干了,喉咙喊哑了。慢慢地,叶子不哭不叫了,她开始一个人做着和娘一起做的事。白日,走村串巷,四处讨米讨饭:夜里,冉把讨来的饭啊菜啊,放在锅里炒,放在锅里烘,一直到干,再倒进袋子里,藏起来。

一天又一天,叶子重复着自己做的事。

又是一个半夜,长个子带着几个人来了,他们依然戴着八角帽,叶子看到他们,就扑上去,哭不出声。

“孩子,苦了你啊!”长个子紧紧地抱着叶子说。

“我爹呢?”

长个子低下头,看着一民高的叶子,说:“孩子,两天前,你爹爹和我们送粮食到前线,遇到了敌人。为保全粮食,你爹爹把敌人引开了,也把子弹引到了自己身上……你,和我们走吧!”

叶子嘴唇咬出了血,老半天,她摇摇头,很坚决地摇摇头。然后,默默地把藏的粮食,拿出来,交给长个子他们,说:“以后,你们来拿粮食,就找我吧。”

第二天,荒野上飘动着像一片叶子一样的叶子。那一天,叶子穿着一件绿色的衣服,叶子就成了绿色的叶子……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一段运用了肖像描写,“破衣烂衫”“都戴着八角帽,帽子上都绣了用布做的红五星”分别暗示了他们革命斗争生活的艰苦及身份。
B.小说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对比等手法,刻画叶子这一个贫苦家庭的女儿宁愿挨饿也全力支持红军革命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之情。
C.小说从孩子的视角来写,自由灵活地反映红军战士的斗争生活,同时孩子的形象和其爹娘的形象相互映衬,写了两代人的革命,构思巧妙。
D.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夜里,“夜”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叶子悲伤的心情、深化主题等诸多方面的作用。
2.小说结尾具有哪些丰富的含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小说以“粮食”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烈马青鬃

姜泽华

“支左”那年,部队送我们生产队一匹军马。那马牙口虽老,却形体高大,浑身铁青,颈上的鬃毛有一尺多长。听老人们讲,那叫青鬃马。

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心疼黑叫驴的饲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出老远。为此青鬃马没少受饲养员的报复,头部常有被马勺磕出的累累伤痕。

青鬃马力气虽大,却不会犁地。它快捷的步幅总是令那些和它并驾的牲口跟不上趟。要它独拉一架犁,它又顶不了一个工日。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没人能够驾驭得了它。

因此青鬃马经常被拴到树上挨鞭子,特别是生产队长的鞭子。队长使得一手好鞭子,鞭头硬,打得准。他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

青鬃马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左”。

“把它牵出去遛遛吧!实在不行,就……”就怎么样,队长没说,因为那年月随便杀牲口可不是小事情。那可是“生产资料”啊!

时近中午,饲养员牵着青鬃马回来了。青鬃马身上的泥粪已被洗刷干净,浑身油亮。虽瘦骨嶙峋,却显得精神抖擞。饲养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队长,这是一匹好马哩!骑上它,跑得飞快,还特别稳当!”

“真的?”生产队长在青海当过兵,也能骑马。他从饲养员手中接过缰绳,一翻身跨上马背。稍一抖缰绳,青鬃马猛地蹿了出去……

野外的空阔辽远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它扬起鬃毛,收腰扎背,四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

队长满面红光,惬意地从马背上跃下,把缰绳往饲养员手里一扔:“好马不犁地哩!找上几个人,杀杀它的野性儿,绝对是匹好牲口!”

这次,青鬃马被栓到那棵枯槐树上就显得很隆重。树周围站满了成圈的看客,圈内是轮番抽打的七八个鞭手。在鞭梢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

正当鞭手们打累了,队长吩咐把马解开,又要满有把握地收获一头驯服的牲畜时,突然一声惊天的长啸,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在落上树杈的瞬间,两条插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迸出体外!

青鬃马发出最后一声长长的哀鸣……

那天,队里每家都分到了一块马肉。我记得妈妈用马肉包了饺子,却不太好吃。因为那肉馅儿不但粗糙不香,而且还有股辛酸的味儿。

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蹄铁。那马蹄铁已磨得很薄,上小学时我曾用它当削笔刀削铅笔,很锋利。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青鬃马咬伤了黑叫驴,又把心疼黑叫驴而上前拉“偏架”的饲养员尥了一蹄子,为下文它遭到报复被打死的情节作了铺垫。
B.青鬃马虽然力气大,但拉犁的时候既无法跟其他牲口同步,又没有耐力,与人们用它耕田的期待相去甚远。
C.在生产队长试马之后,青鬃马遭到所谓的“杀牲儿”的毒打后选择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由于对未来失去希望。
D.作者描绘了青鬃马的悲惨遭遇,揭示了人性的惨烈,批判了虐待动物的行为,所以保留了青鬃马的马蹄铁表达怀念之情。
2.作品中说青鬃马的性子很烈,其“烈”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描写青鬃马以悲壮的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发出长长的哀鸣,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1)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2)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3)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4)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5)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6)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7)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8)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9)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10)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11)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12)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13)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14)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15)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16)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17)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18)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19)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眯眯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20)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改)

1.给加点字注音:
(        )         (         )
2.本文的文体是(          
A.小说B.散文C.记叙文D.议论文
3.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文章第⑻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5.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
6.“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怎样的心理?
2020-12-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汉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____(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选文有改动)

1.请根据课文内容、注音写出“_____”上的汉字。
①轻________(yíng);②娇________(nè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了哪些事?这些事都和什么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5.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6.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2020-12-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汉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问题。

法官多恩

德·马尔塞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母亲告诉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说,约翰的父亲也欠他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钱?”法官问约翰。“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年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家的地里干活。到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塞夫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塞夫告诉他,靠狩猎能挣到很多钱,但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猎捕用的绳、网以及过冬的食物。约翰去见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多恩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前。这年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约翰打算回家,但是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因此,约翰决定一个人回家。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到了下午,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他砍倒大树,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的工具也从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爬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他一连几个小时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然在他的办公室里。约翰敲门进去,浑身冰冷。他向法官讲诉了所发生的事情。等他把话说完,多恩说:“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约翰拼命干活。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但是还欠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和枪的75美元。

十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约翰,”他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约翰羞愧难当,半天才开口说:“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一直待到四月底。这时,他得到的兽皮太多了,决定回家了。到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然后又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三十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法官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约翰打开信,看了看日期。这封信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时向他借钱那天写下的。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到,“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信封里有40美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并没有对法官的外貌、服饰进行精雕细刻,但从简单的言行描写中,人物形象依然清晰感人,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B.第二年的四月底,约翰又获得了许多兽皮,之后他回家将兽皮卖了300美元,终于还清了自己购买捕猎工具所借的150美元以及父亲生前借法官的40美元。
C.约翰经过自己一个人的多年打拼,三十岁的时候,便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挑战,一切皆有可能。
D.法官多恩去世以后,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自己没有后代,这样做,以免财产落入他人手中。
2.小说有两条并行的线索,分别是什么?并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3.小说的题目是“法官多恩”,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约翰。对此,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有人认为是约翰。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2020-12-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