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 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 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 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 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 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All right

李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 (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 !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画外音。上文中的“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3.在《茶馆》一剧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4.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2021-05-17更新 | 106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模式(山东)语文模拟试题5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鸭名家

汪曾祺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那两个老人是谁?”

“一个是余老五。”

“另一个呢?”

“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他整天不离一步。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

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

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只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两天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鸭在水,人在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都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

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

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

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老五高大方正,一副大汉的形态,作者偏偏用“母性”来形容他,实则是有反差的、俏皮的,也与前文暧昧含情的环境相呼应。
B.余老五“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了他技艺高超之外的专断顽固与仗艺欺人,人物形象也由此丰满立体。
C.陆长庚出场前,作者通过写倪二丢鸭后一筹莫展,围观人们推荐陆长庚时的众口一词,赋予人物一定的传奇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陆长庚通“鸭性”,“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却命运不济,几次鸭瘟的打击使他发誓不再养鸭,但手艺偶一亮出仍令人叫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老五只是余大房手下的炕鸡师傅,却衣食无忧,整日拿着紫砂茶壶到处闲逛闲聊,小说在此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阅读心理。
B.本文运用传统小说、评书等常用的叙事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讲述了两位乡间巧人的故事,情节更加集中清楚,体现了作品的传统性、文化性。
C.小说在叙事上短句居多,简洁灵动,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体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
D.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苦难的命运、艰难的境遇都“寡味儿”了许多,但读者仍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人生悲欢的思考。
3.对比手法的大量使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列举其中三处,并简析其作用。
4.本文开头一段不避其繁,结尾一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屈原(节选)

郭沫若

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如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在衣服。

          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徊徘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你知道么?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竟是不高兴。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是谁?

          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

          (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你请……不要问我。……我……我是什么话都不想说。我只想……就这样……就这样抱着先生的脚,……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

(婵娟始终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俯首安慰)婵娟,我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你,你一定是逃走出来的。你知道宋玉是怎样吗?

          (仍喘息)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了。

          那也由他去吧。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那位钓鱼的人呢?

          听说丢进监里去了。

          (沉默一会儿之后)婵娟,你口渴吧?

(婵娟点头。)

          (两手将案上酒爵取来)这儿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婵娟就爵,一饮而尽,饮之甚甘,自己仍跪于地,俄而,婵娟脸色渐变,全身痉挛。)

          啊,婵娟,你怎样?你怎样?

          (凝目摇头)先生,……那酒……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呵!……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呵!……啊,我……我真高兴!……真高兴!

          婵娟!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婵娟!婵娟!……

          (更衰弱)……啊,我……真高兴!……(喘息与痉挛愈烈。终竟作最大痉挛一次,死于屈原怀中,②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

(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


【注】郑詹尹:南后郑袖之父,受南后密令用毒酒毒死屈原。

(1942年1月11日)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表现出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更表现出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灭亡的无奈和痛心。
B.“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一句,与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C.“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表明屈原在与郑詹尹交谈之后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其一直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D.“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既是对宋玉的批判,也是对婵娟的教导和赞扬,它体现了屈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詹尹给屈原送去毒酒,并以进为退企图引诱屈原喝下,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将一个卑鄙、狡诈的反面形象呈现给读者。
B.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人物情感,能引发读者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特色。
C.作为屈原形象的诗意补充,婵娟在屈原的教导和感化下,自身人格得以不断完善,更能衬托出屈原作为先觉者的崇高价值。
D.剧本借古讽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激发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3.选文中两处画线的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4.剧中是如何塑造婵娟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作铺垫。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2.老中医医术高超。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医术高超的?
3.文中画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试做简析。
2021-04-22更新 | 159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二部)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自主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上人间

杨献平

《普陀旧志》记载说:宋元丰中,倭夷入贡,见大士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

神仙之传说,向来是超自然的。这世上始终是有一种伟力存在的,不一定是宗教或者具体的神灵,而是一种存在于万物之间的伟大力量。南海观音落驾普陀山,按照佛家的说法,这大抵也是缘分。

普陀山,在地图和空中看,那么一点点的地方,人踏上之后,却发现它也是广大无比、草木繁茂的。人太微小了,大海中的一块礁石,也比我们的肉身大。登岸之后,沿着海滩,直接向南海观音处行进。路上不断遇到衣袂飘飘的僧侣,个个神态安详,目不斜视,走路的姿势,轻妙自然,有一种神仙般的轻盈。在这世上,我极其羡慕这些能够决然舍却俗世红尘而专心向佛的人。在很多时候,人的放下、觉悟、慈悲,是比功名利禄更为辛苦的事情。

这是我第一次来舟山,当然要朝拜南海观音。不为信奉,只是出于一种敬畏。佛陀的了悟与觉醒,应当是无上的智慧。而佛陀也是为人人的,如普度众生,慈悲为怀。我也一直觉得,慈悲是最伟大的品质,也是无与伦比的力量。它是一种浑然无我的救赎与施予的精神与心灵行为。

到近前,仰望之间:观音的相貌太慈祥,也太宽仁。从她的神情当中,我看到了对整个世界的包容。菩萨于我而言,不是救世主,也不是某种偶像,而是洞晓世事和人性之后的澄明与喜悦。爬上台阶,走到近前,再仰望,只见菩萨还是眉宇低垂,宽大的眼睑,无论从哪个角度,她都在看着每一个方向,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那一刻,我似乎意识到,所谓的精神、信仰,其实就是要在每个人的内心建造一座城郭或者宫殿,尽管不一定美轮美奂,但可以规整有序,既能自我丰饶,也能自律自守。

辞别南海观音,至普济禅寺,俨然一幅世外图画,榕树、菩提树等枝繁叶茂,婆娑多姿,兼具柔绵和苍劲。无论佛道,讲究的均是清静,如老子《道德经》所言“清静为天下正”,佛家说的“清凉境界”。我以为,“清”字不仅是清静之意,还包括了自在、独我、勿扰、不惧、自证、圆满等含义,“凉”字也有放下与觉悟、看透等内蕴。

又去桃花岛,这个被金庸一写成名的岛屿。在金庸的笔下,无论是黄药师还是他的女儿黄蓉,都是隐居世外之后,又被爱情、亲情拉入喧嚣江湖的亦正亦邪的江湖人物。唯有梅超风,下场凄惨,却始终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尽管杀人无数,但仍旧保持了对黄药师的感恩之心。

步入岛中,想起秦时隐居在此炼丹的安期生的形象,鹤发童颜,俨然得道之人,年寿千岁以上。岛上至今还留有传为安期生炼丹洞的所在。金庸笔下的黄药师身上,大致也有着安期生的影子。在圣岩寺,拜谒石佛像,再转入新建的寺庙之内。如此的高处,果真当得起千岛第一寺之称。至“别有洞天”,觉得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之外,一定还有另外的用意:目及之外,还有更多的存在。

对整个普陀山,“海天境界”是对其最好的形容。从安期生在此修道等近乎神话的传说来看,舟山之地并非只有佛家,原生于本土的道教也在此扎根,并吸引了很多的修行者。金庸小说中的中神通王重阳,即创建了以三教合一为旨的全真教,至今仍有留存。小说家言实在是了不起的,如金庸之于明教、王重阳、丘处机等形象的再创造、再丰满。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而我得以来舟山,也是因为文学。在中国散文界,三毛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定海举办首届全国三毛散文奖评选,我因侥幸获奖,才有了舟山、定海之行。

去小沙村,参观三毛祖居。在三毛祖居之外的空地上种下橄榄树,以寄托我等后辈对一代散文大师的敬仰。在当下年代,散文常被视作雕虫小技,甚至饭后唾余。有人为之不平,但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皆有其一时之盛,文体之争往往是可笑的。对于文学来说,唯有独立与深刻,庄雅及别致,方才能够被人记住,流传与否完全和体裁无关。在诗歌至上的唐代,谁又在乎那些传奇呢?而在小说已成态势的清朝,纳兰性德不也横空出世了吗?

返回住处的路上,我一直在念叨定海这个名字,脑海里忽然闪现《西游记》孙悟空所持的定海神针,而两百年前定海战役的参战者,便是在这里英勇反击英军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有烈士的鲜血。这舟山、这定海明明就是一艘永不沉没的巨轮,在东海之滨巍然屹立,既是前哨,也是坚固的堡垒……

定海之夜,慢慢地安静了。大海如此辽阔,其中的陆地也十分辽阔,人在其上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房屋,这里的人们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毫无二致,因为靠近大海,大海就成为了他们的“生存之源”。自然从来就是慷慨的,它给予我们最好的,拿去我们最差的。它永远是所有生命和灵魂最仁慈的保护者。

(选自《散文》2020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普陀旧志》的记载,借神仙传说引出普陀山观音的由来,在点明题目的同时,也与文章结尾“保护者”之说相呼应。
B.文章引述老子《道德经》“清静为天下正”与佛家“清凉境界”之说,表达作者讽喻之意,暗批当下之人内心浮躁、追名逐利之举。
C.文章叙写金庸笔下“桃花岛”及相关风物,点评了金庸小说中黄蓉、梅超风等人物,谈到文学,由此引出下文对三毛及定海的相关描写。
D.作者在文章中以唐代传奇与清代纳兰性德的不同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文学作品的流传与否取决于作品的文化内涵而非作品体裁的看法。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有一种神仙般的轻盈”等句描写作者在向南海观音行进途中所遇僧侣的神态、表情及走路的姿势,侧面表现了僧侣们专心向佛的精神。
B.文中“每一个方向,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的排比,写出了菩萨慈祥、宽仁、包容的神态,从而引出对精神、信仰的思考。
C.文章中“一直在念叨定海这个名字”“脑海里忽然闪现《西游记》孙悟空所持的定海神针”等细节描写,突出了舟山定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D.文章最显著的特点是融情于景,寓理于景,作者在对重点场景的描写中抒写对生活的感悟,使文章思想深刻、含蕴深厚,意境深远。
3.作者用了较多笔墨描写“观音菩萨”,对此你如何理解?
4.本文作为一篇游记散文有哪些写作特色?请简要概括。
2021-04-13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语文-学科网2020年高三11月大联考(山东卷)
6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井冈瀑布

黄文山

六月,井冈的杜鹃已然谢了,但经过整整一个春天雨水的滋润,满山的草木却如墨染似地浓绿。一竿竿翠竹被风轻轻地摇动,在无边的林海中漾起一道又一道波浪。每天,太阳出来以前是云雾的世界,像是有一群群灰色的巨人在不断地穿梭来往,他们都裹着湿漉漉的大衣,无意间碰上便会沾上一脸一手的水气,令人想起那一场又一场无声却温柔的夜雨。小溪在不知不觉中丰腴起来,远远近近,似乎到处都是活泼泼的水声。

此时最让人动心的当然还是瀑布。井冈山的瀑布这样多,多到久住的山民也说不清数量,再详细的地图也无法一一标出每一条瀑布的确切位置。何况,还有许多季节性的流水游瀑,或守候在你散步的小径旁,或闪现在疾驰的车窗边,常常是在不经意间,使你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惊喜。

井冈瀑布是那样多姿多彩,变幻不定。有时,它像一阵风,在岩壑间轻轻地流转呼唤;有时它如漫天大雨,尽情地润湿山峦草木;有时,它是三两个隐者,躲在密密的丛林里轻歌曼舞;而更多的时候,它们成群结队从高高的山崖上呼啸而下,天地为之动容,草木因之失色。于是,你便明白了,大山的呐喊,原来是这样震人心魄。

井冈山瀑布最集中的地方是龙潭。龙潭在小井附近。一道长仅两公里的峡谷里,竟汇集了五潭十瀑。大小瀑布在悬崖峭壁之间,奔腾呼啸,引得峰鸣谷应,将大山的生命演绎得如此豪壮。

到龙潭看瀑布,既可以乘缆车,也可以步行,当然各有好处,缆车是从高空俯瞰,有一段几乎是贴着瀑布的水面缓缓下降,离开了缆车,无论是谁,也无法在这样近的距离、在这样的高度看着万斛泉流最初跌落的景象。五神河自远山迤逦而来,水流在临近悬崖的豁口之前,或许还有几分踌躇乃至几分慌乱,但跌落时却显得异常的平静。听不到喧哗和嘈杂,看不到拥挤和推搡,那一种凌空跃下的安详和沉着,让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当然,要观赏瀑布最后的跌落,则须下了缆车,徒步走到瀑布近前,瀑布的下方,是一面空潭。瀑布落到潭中,发出喧雷般的响声,溅起的水花,化作漫天大雨,瀑流的下落千姿百态,有急急匆匆,一泻到底的;有从容优雅,款款而降的;也有寻找岩石作落脚点,悄然离队,最终又不得不从岩石上漫流而下的;还有的,只是一味往同伴的身后躲闪,希望借此拖延坠落的时间。于是,一帘瀑布里,景象万千,每一股大瀑布里都藏着无数小瀑布,水流纵横交错,穿梭来往,溅珠喷玉,展开了一幅幅纷纭变幻的生命景象。

在瀑布的上方,情景却完全不同。透过稀疏的树丛,面前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溪。叶隙筛下的点点阳光,在溪面上轻轻地跳跃着,溪水缓缓流过树丛,流过石滩,像一支德沃夏克极具抒情意味的交响曲。它们哪里知道,仅仅是几步之外,它们的命运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们没有任何选择,甚至不容许有一丝犹豫,就相互簇拥着向一道深渊一跃而下,这身不由己的一跃,使得它们生命的瞬间如此壮观又如此辉煌!

倘若面前没有峭岩悬崖,倘若没有忘我的奋身一跃,也便没有这样一道绚丽的生命华彩。那么,溪水将依然唱着平静而舒缓的歌,在丛林中穿行,与鹅卵石和水草嬉戏,像每一条平平常常的小溪。看来,只要给它们机会,任何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小溪,都能将生命化作万丈飞瀑。只不过不是所有的溪流都能拥有这样的瞬间,但也并非所有的溪流都向往这样的辉煌。于是,小溪也罢,瀑布也罢,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并且丰富着世界。而对于大自然来说,只要存在,便是一种美丽。

六月,在井冈山旅行,当朝雾消散的时候,不妨在山林中找一个静静的角落,听听瀑布的喧响。那似风似雨的轻吟抑或如雷如鼓的轰鸣,都能引发你内心的回应,毕竟,那是大自然的呼唤,是大地律动的脉搏。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声音更让人沉醉了。

1.从全文来看,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文章既从“面”(整体)上描述了井冈瀑布数量众多、多姿多彩的基本特点,又从“点”(个体)上全方位、多角度生动描绘了井冈瀑布的代表——龙潭瀑布,这种点面结合的手法,能够使读者对井冈瀑布得到既全面又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B.文章题目为“井冈瀑布”,从题目来看,应该是一篇写景散文。感情方面是对瀑布的赞美,对景色的喜爱以及由此所想到的哲理。
C.在描写龙潭瀑布时,作者先写乘坐缆车从远处观看瀑布,然后又徒步走到瀑布近前感受瀑流的千姿百态,使景物变换错落有致。
D.“有时,它像一阵风,在岩壑向轻轻地流转呼唤;有时它如漫天大雨,尽情地润湿山峦草木;有时,它是三两个隐者,躲在密密的从林里轻歌曼舞;而更多的时候,它们成群结队从高高的山崖上呼啸而下,天地为之动容,草木因之失色。”这句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瀑布多姿多彩,变幻不定的特点。
E.第七段作者在写瀑布上方情景时,描写了溪水在变身为瀑布之前的活力,从正面衬托并预示了溪水命运发生根本性变化后的辉煌与壮观。
3.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点和效果。
(1)它们成群结队从高高的山崖上呼啸而下,天地为之动容,草木因之失色。
(2)溪水缓缓流过树从,流过石滩,像一支德沃夏克极具抒情意味的交响曲。
4.文中说:“小溪也罢,瀑布也罢,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并且丰富着世界。”小溪平静而舒缓,瀑布壮观而辉煌,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小溪,还是做瀑布?请结合本文文意,阐述你的观点。
2021-03-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元旦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20-21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玛丝洛娃的绝望

①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②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或者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他们都是色鬼,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住她,庭长怎样盯住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住她。

③她想到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因为回想起来太痛苦了,这些往事原封不动地深埋在她的心底。今天她在法庭上没有认出他来,倒不是因为她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还是个军人,没有留胡须,如今却留着大胡子,显得很老成,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

④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但在那个夜晚以后一切都变了。后来的遭遇使未来的孩子纯粹成了累赘。

⑤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可是他回电说不能来,因为要如期赶回彼得堡。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玛丝洛娃服侍两个老姑娘上床睡了,怂恿厨娘的女儿玛莎陪她一起去。

这是一个黑暗的风雨交作的秋夜,温暖的大颗雨点时下时停。玛丝洛娃虽然熟悉这条路,但或许太兴奋,在树林里还是迷失了方向。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这节车厢里的灯光特别明亮。有两个军官面对面坐在丝绒座椅上打牌。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玛丝洛娃急切地用冻僵的手敲敲窗子。但就在这当儿,火车缓缓开动了。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

⑦火车加快了速度。玛丝洛娃也加快脚步跟住火车。就在窗子放下的一刹那,一个列车员走过来把她推开,自己跳上火车。玛丝洛娃落在后头,但她仍一个劲儿地在湿漉漉的站台上跑着,但头等车厢已经离得很远了。接着二等车厢也一节节从她旁边驶过,然后三等车厢以更快的速度掠过,但她还是跑个不停。等尾部挂着风灯的最后一节车厢驶过去,她已经越过水塔,周围一点遮拦也没有了。风迎面刮来,掀起她头上的头巾,吹得衣服裹紧她的双腿。她的头巾被风吹落了,但她还是一个劲儿地跑着。

⑧“阿姨!卡秋莎【注】阿姨!”玛莎喊着,好容易才追上她,“您的头巾掉了!”

⑨“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玛丝洛娃想着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双手抱住头,放声痛哭起来。

⑩玛莎害怕了,搂住她湿淋淋的衣服。

“阿姨,我们回家去。”

“等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玛丝洛娃想着,没有回答小姑娘的话。

她打定主意这样做。但就在这当儿,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

从那天起,她心灵上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

(节选自《复活》,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玛丝洛娃夜里想到要嫁个长官或文书,想到盯着她的辩护人、庭长,主要是为了体现玛丝洛娃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
B.玛丝洛娃在法庭上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不是因为完全忘记了他,而是不愿意想起他,想起他就痛苦,说明玛丝洛娃没有完全麻木。
C.玛丝洛娃的堕落是从在车站见到聂赫留朵夫开始的,她认为抽烟、喝酒、跟男人谈谈爱情可以忘掉痛苦。
D.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回来,主要是希望聂赫留朵夫能对玛丝洛娃有个交代,但他借口要如期赶回彼得堡而拒绝回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画线部分的风雨描写渲染了社会环境的无情冷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玛丝洛娃内心的悲伤与无助凄惨的处境,也暗示了玛丝洛娃悲惨的命运。
B.第⑥段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抓住了他的穿着、神态、动作等。
C.玛丝洛娃在站台看到聂赫留朵夫后便敲他座位旁边的窗子,而聂赫留朵夫粗暴地将窗子放下的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的视而不见。
D.小说节选部分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玛丝洛娃遭聂赫留朵夫抛弃的情形,对玛丝洛娃的性格塑造完整全面。
3.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概括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写玛丝洛娃从孩子那里获得活下去的力量,她觉得孩子是累赘是否矛盾?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1-03-23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新教材)9 复活(节选) 课后习题—2020年秋语文优化指导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就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好。”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

忽然一场雨,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得马上装料才行。”将军四下里望了望,提高了声音喊道:“同志们,走哇!”

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他暗暗问自己,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抓起铁锹,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地说:“首长……这活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他随手拨开他的手说:“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我有个意见: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松开手,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军同志,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鬼!”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动地抓起启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有删改)


(注)原文发表于1958年8月号《北京文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他们来到劳动现场,“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说明来这里参加劳动的人非常多,突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B.小李初见将军时说的“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中“‘单干’户”与“互动组”既形象幽默,又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C.当小李知道他的搭档是将军后,他“心跳得很急”,而且说话也“结结巴巴”,这表明他对将军参加劳动感到十分意外,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
D.“小李……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雨水混着汗水……流下来”这一句从小李的视角来侧面刻画将军的形象,体现了小说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普通劳动者”为标题,表明了全文的描写对象,即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来塑造劳动现场中的人物形象,主题集中而明确。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劳动场景的火热与繁忙,突出了人们劳动时的热情与积极,氛围变得越来越热烈,情节也不断向前发展。
C.小说对分队长这个人物着墨不多,通过“抓”“松”两个动作以及他的两句话,就把他坚持工作原则又关心将军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D.小说语言优美,特别是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语、口头语结合使用,使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极具可读性与感染力。
3.小说开头对劳动场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小说在当前的水库建设描写中穿插了哪些对革命战争的回忆?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画像(节选)

[俄]果戈里

任何地方都比不上休金工场旁那家画铺门前聚集了那么多的人。这家画铺展出了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收藏品,其中多半是油画,罩着一层深绿的清漆,装在深黄色的浮华的画框里。买画的人不多,而看画的人却多得很。

就在这时,路过这里的年轻画家恰尔特科夫情不自禁地在画铺前停下脚步。他站在门前,起初看着这一幅幅涂鸦之作暗自好笑。他在这些庸俗低级的画作跟前,站了好大一会儿,终于走神了,而这时,画铺的老板,一个身穿面绒粗毛呢外套的小人物,一直在向他讨价还价,还不知道对方是否喜欢和要买什么,就要开价出售了。

“这幅农夫人物画再加一幅风景画,只收一张白票子。画得真不错!简直叫人看不厌;是刚从市场上收购来的;清漆还没有干呢。要不,看看这幅冬景画,就买这幅冬景画吧!15卢布!光一个镜框子就挺值钱的。瞧,多好的冬景!”这时,老板轻轻地弹了一下画布,兴许是要让人看看这幅画结实不结实。“是把它们捆在一起,给您送去么?请问您住在哪儿?喂,小伙计,拿绳子来。”

“慢着,老兄,我要看看这里有什么可买的东西。”然后,他俯下身子,从地板上挑拣那些堆叠在一起的破损而尘封的旧画,它们显然是无人问津的。这里有古老家族的画像,它们的子孙后代在这人世上或许已是无迹可寻了,还有一些画布上尽是窟窿、不知所画何物的画作以及金箔剥落的画框。——总之,是一堆各种过时的无用之物。可是,画家却仔细地端详起来,心里盘算着:“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呢。”他不止一次地听说过,在民间版画商那儿有时在一堆废物中间还发现过巨匠的名画呢。

主人见他翻寻那堆废物,便不再前后招呼他了,于是,又端起平常的姿态和持重的样子,重新站在门前招揽过往行人。他大声嚷了半天,大都枉费口舌,又跟站在对面店门口卖布头的商人聊了个痛快,终于想起铺子里还有一个顾客,便转过身来,走进店铺里。“怎么样,老爷,挑好了吧?”然而,画家却在一幅嵌镶在昔日十分华贵而今只隐约可见斑驳的金箔的偌大的画框里的画像前,已经伫立良久了。

那是一幅古铜色脸膛、颧骨突出、面容枯槁的老人的画像;那副脸相似乎是在抽搐的瞬间描画下来的,给人的印象是缺乏一种北国的气度。炎热的南方倒是给那容颜打上了深深的印记。他身披一件宽大的亚洲式的外衣。这幅画像尽管有些破损和满是灰尘,然而,一旦拂去那脸上的灰尘,画家一眼便看出那是出自丹青高手的画作。画像似乎并没有画完;但是,笔法却是十分遒劲有力。最不寻常的是那双眼睛:那位画手似乎用尽了所有的笔力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那眼睛只是凝望着,却像是呼之欲出,要从画面上走下来一样,仿佛以一种奇异的神采破坏了这画面的和谐。当他把画像拿到门口来看时,那眼神就更加咄咄逼人。周围的人们看了几乎也是同样的印象,一位妇人站在他的身后,就不由地喊道:“多么有神,多么有神!”连连后退几步。一种令人不快的、莫名其妙的心情涌上心头,他把画像放在地上。

“怎么样,您买这幅画像吧!”店主说道。

“多少钱?”画家问了一句。

“还能多要您的钱么?就给75戈比吧!”“不买了。”

“那么,您说多少?”

“20戈比。”画家说完,准备离去。

“您倒挺会压价的!20戈比连个画框也买不着。兴许您是打算明天再来买吧?先生,先生,您回来吧!再添10戈比好了。好,买去,买去,就给20戈比算了。说真的,只求个开市大吉,您是头一个买主。”

然后,他打了个手势,仿佛是说:“就这样吧,一幅画就完事大吉!”

就这样,恰尔特科夫完全意想不到地买了一幅旧画,同时又暗自嘀咕着:“我干吗要买这画呢?我要它又有什么用?”可是,无法反悔了。他从口袋里掏出20戈比,交给店主人,夹起那幅画像走了出来。到了路上,他才想起那是他仅有的一点钱呢。他的思绪一下子变得阴郁起来;懊恼和冷漠一时间交织在他的心头。“真见鬼!这人世间真是糟透了!”——他怀着俄国人身陷窘境时常有的那种心境说道。他迈着快步,几乎是无意识地走着,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晚霞的夕照染红了半边的天际,朝西的幢幢楼房还沐浴在它的暖人的光照里,而这时月亮的清冷的银辉显得越发分明了。房屋和行人的两只脚投下的半透明的淡淡影子,就像长长的尾巴落在地面上。画家仰望着那沉浸在透明、稀微、隐约的光照里的天穹,渐渐看得出神了,几乎是同时脱口而出地说了两句话:“多么柔和的色调!”“真丧气,活见鬼了!”然后,他把不断地从胳膊下面滑出来的画像夹紧些,加快了脚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恰尔特科夫情不自禁地在画铺前停下脚步”,这是出于他画家的职业特点,也与他期待从那些庸俗低级画作中发现有用东西的想法有关。
B.画铺老板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从他个性特征鲜明的语言、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也是一个精通绘画艺术的人。
C.“昔日十分华贵而今只隐约可见斑驳的金箔的偌大的画框”,显示了画像的破旧和可能存在的价值,也呼应上文有关在废物中发现名画的叙述。
D.恰尔特科夫还价20戈比,并非画像就值20戈比,也不是他真的会压价,而是他身上仅有这些钱,由此也能看出他买下这幅画的决心和愿望。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第一段和第四段中的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也为“恰尔特科夫完全意想不到地买了一幅旧画”作了铺垫。
B.小说综合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手法娴熟精巧,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C.小说围绕画像展开故事,情节紧张曲折,扣人心弦,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身份特征,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艺术。
D.景物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小说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既为人物活动营造了氛围,又巧妙地映射出人物的心理。
3.小说第六段对画像进行详细描写的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4.主人公恰尔特科夫购买画像前后心情一直是纠结的。请结合文本,对他初见画像、讨价还价和买到画像后纠结的具体表现,分别作简要分析概括。
2021-01-24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任兴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狩猎

阿来

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几乎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都受到法律保护了。

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

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

天很快就黑了。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一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

是只母獐。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

算了,睡吧。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

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

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

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我觉得他大惊小怪。

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

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

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他们好像有心事。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

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①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

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

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筒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他遇见一只狼,它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喂完,他又采来一把嫩草放在小獐的嘴边,说:我为你爸爸报了仇了。

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羔羊的声音。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突然,秦克明说:看呐!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

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我们也要走了。

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②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

(选自《阿来作品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獐出现,银巴端枪大叫,我觉得他大惊小怪,而秦克明过分平静,照应了开头写到的三人身份、脾气各不相同。
B.“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的疑问,说明三人之间有隔阂,随着银巴的打赌和蘑菇的破土而出,预示关系和缓。
C.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母獐两次逃生。
D.焦灼、悲哀、凄凉,母獐渐渐靠近狩猎者,不顾危险想要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三人深受感动,思想也得到升华。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略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B.小说在叙述中不断强调人物的“动作性”,极力捕捉人物灵魂深处的爱意。“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这一细节很好地体现了男人的情怀。
C.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自然、细微、妥帖。
D.小说有成熟的叙事品质,深邃的思想和完美的个性化语言,如《尘埃落定》一样,藏族作家阿来就在文本中留下了超越现实的传奇飘逸的踪影。
3.小说多次写到森林的景物环境,简要说明划线①②处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4.小说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