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 8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暗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竟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约10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才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

“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吉阿弗雷掏出丝手绢,擦了擦脸,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赴会了,因此干脆说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你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地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气晴朗和煦,本来就是钓鱼的好时光,再加上腻烦了繁忙、琐碎的工作,哈利最终下定决心第二天请病假去钓鱼
B.哈利决定破坏自己的出勤记录而请假。第五段写到“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表明他内心对缺勤有不安和愧疚。
C.第七段中对河畔优美景色的描写,为描写哈利的心理起到极好的铺垫作用。虽然哈利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我们读来觉得颇合情理。
D.董事长吉阿弗雷和哈利不期而遇,尴尬过后“开怀大笑”坦白实情,这体现出董事长吉阿弗雷是个知错就改、光明磊落、豪爽睿智的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极少生病、工作出色、上班满勤,与他装病请假去河畔钓鱼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B.“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表现出哈利融入自然的喜悦,也反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
C.“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出哈利钓鱼动作的娴熟。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请病假钓鱼展开故事情节,客观地再现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3.文中画线处“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忍不住大笑起来”,分别反映了哈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偶遇杰封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1-03-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猫生

葛亮

汤圆长到一星期大时,小姨带回家一只花坛边捡来的小奶猫,黑白相间,背上有一个黑色的T形的花纹。小姨说,毛毛,你看,这像不像个榔头。

于是,这只小猫,从此被命名为榔头

榔头是一只很壮健的小猫。这一点,同时体现在它的性格和生长。相对于汤圆,它长得更快。并且,它有天然的争取的欲望。它吃奶的时候,就是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占据最优越的位置,还时不时地把汤圆往旁边挤。而汤圆呢,则有些逆来顺受的性情,当然,也可称之为随遇而安,似乎并不介意榔头侵占了它的母爱。榔头有时会爬到芒果的肚皮上,四仰八叉地,还打起了呼噜。小姨就嘲笑地说,它可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这时候,芒果就默默地将汤圆用嘴巴叼起来,放在离自己更近的地方,不厌其烦地舔它,仿佛以示爱的公平。

汤圆两个月的时候,家里人才看出了它的异样:一直艰难地爬行。准确地说,是用两只前腿在爬,拖着后肢,努力地爬行。你可以体会到它对世界的好奇,体会到它站起来的盼望。可是,后面那两条腿,却软软地使不上力气。看它努力地昂起头来,像是一条在岸上喘息的鱼,这模样十分让人心疼。

这时候,我们都很清楚,汤圆是一只先天残疾的小猫。

但是与行动不便相对照的是,汤圆是一只极其热爱洁净的小猫。它从不会随便便溺。所以,总是要非常艰难地爬到猫砂盆,安静地解手,然后用猫砂细细地盖上。这让我们都十分惊异,为它的自律,也因为它没有因残疾而放弃自己,这更为让人心疼。

而榔头则走向了另外一极。它大小二便,都要跑到外公的小花园里解决。偶然也会在床底下不羁地撒上一泡,当有尿骚味弥漫上来,必然是它的作品。外公叹一口气,在它脑袋上拍了一记,假装呵斥它:怎么说都不听。

长大以后,我在科学画报上读到,猫科动物,总是用便溺来做出记号,对其他动物表明自己的势力范围。也许这个家,对于榔头而言,就是一座丛林吧。

这年的秋天,芒果死了。榔头在芒果死后的第五天,失踪了。吃饭时,也没有出现。外公隔一段时间,就去猫窝里看一看。只看到汤圆静静地卧在那里,不吃也不喝。小姨抚摸它一下,要把它抱出来喂食。它挣扎着,用前脚抵住箱子的边缘,不愿意出来。

外公叹一口气,说,由它吧,这窝里有它娘的味儿呢。

我们都觉得,榔头不会再回来了。

但是隔了两天,看到堂屋里黑影一闪。我们赶紧走进去,看到猫窝里放着大半条红烧鱼。

隔了一天,我们又发现,汤圆正在窝里啃一只酱猪蹄。

终于有邻居上门投诉,话说得很不客气,说你们家的猫,干什么不好,老来偷我们家的菜,就真少它一口吃的吗?

外公叹一口气,狠狠心,将堂屋大门底下那个供猫出入的小门,给封上了。

有天半夜里,我们听到了咯吱咯吱抓门的声音。走出去一看,果然是榔头。

不理它,它就在外面抓个不停。它抬着前脚,支起身体站着,将门使劲抓得更响了。锲而不舍,足足抓了半个小时。

外公终于为它开了门。它刺溜一声冲了进去,径直冲到了猫窝跟前,松了口,把一只麻雀送到了汤圆的嘴边,然后拱一拱它。

那应该是它的猎物。

然后,榔头自己退到了墙角里,卧了下来。再看我们,是一脸浑不吝的神情。

外公远远看着,对我说,娘没了,它知道要照顾弟弟啊。

我看见外公眼里星星点点的,声音也有些酸楚。外公回了房间,拿出工具,蹲下身,将堂屋封住猫洞的木板给拆掉了。

以后,榔头仍然经常回来。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外面流浪。它慢慢长成一只大猫了。有一次,在附近的公园里,我看到了蹲踞在一个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上的榔头,身边有其它一些野猫,围绕着它。在环视中,它看到了我和外公,猛然站起身,摇摇尾巴,向我们致意。

榔头每次回家,照例会带礼物给汤圆。

汤圆也长大了。虽然行动不便,依然安静,但可以看出它的乐观。虽然无法蹦跳,但它的前脚因为使用得更多,变得发达,可以拖着后腿飞快地前行,好像是到处游动的一尾鱼

每次榔头回来,它就目光闪亮,十分兴奋。它们在院落中打闹,如同小时候一样。当它们累了,就窝在一起,相互舔舐。这时榔头的眼光,温柔而涣散。

每次,榔头都不会逗留很久。有时它听到风吹草动,耳朵立即警觉地支棱起来。然后站起身,毫不犹豫地跳上屋顶,飞檐走壁地消失了。

过了这一年的暑假,我要上小学去了。

临走时,我抱起汤圆,才发现它已经很重了。我说,汤圆,你要好好听外公的话,我会再回来看你的。汤圆对我叫了一声,然后轻轻地舔一舔我的手。

亲戚们把我送到门口。我回过头,忽然看到,墙头上有道黑影一闪,就不见了。

我希望,那是榔头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写出儿童对于家中动物成员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B.“我看见外公眼里星星点点的”一句中,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有力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细微而复杂的感情。
C.小说对母猫“芒果”虽然着墨不多,寥寥数语,但也生动描绘出它对于残疾小猫“汤圆”的偏爱和疼惜。
D.小说文字细腻,意味隽永,能在平常事物中写出对日常生活的独到观感,平和而温暖,真切而动人。
2.小说前后两次将“汤圆”比作“一条鱼”,有何作用?
3.萧伯纳曾说过“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试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憨

施永杰

公社干事关新民骑车要到大黄庄蹲点。

上路不大会儿,天下雨了,路面慢慢起泥,他只得下车推着沿路边走,路边有草,车子还能推。很快车轮和泥瓦之间粘满了泥巴,推不转了。他把车子马腿支起,折根树枝掏泥巴。掏净后,推不多远,泥巴又满了,又停下来掏。反复几次,已是气喘吁吁,身上也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了。

同志,上哪儿去啊这是?咋搞成这样了?

关干事身后响起闷雷似的问话。关干事转身一看,是一个二十多岁的赤脚大汉,光着脊梁,浑身上下就一条蓝士林布做的短裤,左胳肢窝里夹着一双已穿得发白的解放牌黄球鞋,方面大耳,一身肌肉疙瘩。

我到大黄庄。还有多远?

好几里哪!我就是那庄上的。走!先到我家里歇歇。大汉说着,也不管人家同不同意,弯腰把右胳膊伸进三角架里,只轻轻一挑,自行车大梁就稳稳地落到了肩膀上,拔腿就走。

关干事忙问:你家啥成分?雇农!大汉头也不回只管往前走。富衣?大汉说话字音有些含混,关干事没听清,疑惑地问了一句。

大汉立即停下脚步,转过头,瞪着吓人的大眼珠子,吼道:是比贫下中农还贫的雇农,不是富衣!咋的了?富农你就不让我扛车了?

关干事不说话了。还没到大黄庄,雨停了,大汉就扛着车子把关干事送到大队部。后来,关干事调查摸底,才知道大汉叫黄大憨。

大黄庄的社员反映,队长和会计不和,责任在会计,他私心太重,队里账目不清。关干事就找队长谈话,建议撤换会计,让黄大憨接任。队长一听,哈哈大笑,说,大憨没上过学,不识字,还是个半吊子(智障)。队长接着说,不过,这人很负责任,他觉着对的事,就坚决干好,九头牛也拉不回,还不怕得罪任何人。关干事说,那就给他找一个适合他干的事儿吧。队长说,让他当监督员,就是不让社员养的猪跑出村口钻到地里糟蹋庄稼。队长给关干事作了详细说明。

这个村子四周是三四丈宽的池塘,水也很深,全村只有南面一个两丈宽的路坝。社员养的猪白天有养猪户轮流赶到河坡里放牧,养猪户家里都建有猪圈,按说应该很好管理的。可是养猪实在不容易。社员的口粮都很紧张,猪饲料大多是河水下面的杂草和河坡里的猪娃草、苜蓿等野生植物。猪也是整天饿得嗷嗷叫。猪对社员太重要了,家里年底各项大的开支就靠卖猪的钱。少数社员深夜或是凌晨就偷着把自家的猪从路坝放出去。猪钻到庄稼地里吃饱后天亮之前又回到自家圈里。后来队里就让各户轮流站岗守住路坝,但也没管住。队里又排班,到地里去抓猪,抓住一次罚扣五斤免购点(口粮),但值班的也是睁只眼闭只眼,都怕得罪人,最终也没管住。

队长说,要是大憨愿意干的话,说不定他一个人就能治住。

队长跟大憨一说,大憨特别高兴。水稻快成熟的时候天还不冷。每天村里人睡定后,他就裹件破大衣,搬个破椅子坐到村口。几次半夜里有人到村口侦查,想把猪放出去,大憨忽地站起来吼道:谁?想干啥?侦查的人立即退了回去。

一个乌云遮月的晚上,太憨在茅房里拉肚子,拉了好长时间,比往常晚去了好大会儿。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时,一头猪忽地一下从路坝外稻田里蹿进村里。大憨起身就去追那头猪,那头猪跑得快,他就在后面穷追不舍,一直把那头猪累趴在地上。他用绳子把猪拴在了村口的树上,就去通知队长叫社员来认领。

这头猪是他二叔家的。二叔来了,把大憨狗血喷头骂了一顿说:半吊子,你不是在稻田里抓住的,咋能说我的猪下了稻田?我早起放圈让猪遛遛,我就在后面跟着哩。大憨瞪着血红的眼珠子说:我就是看着它从稻田里蹿上来的!二叔,你说这是你的猪啵?要不是你的,咱叫队长派人把它赶到街上卖了,钱归队里。二叔说,别叫我二叔!要认我这个二叔你还坑我?半吊子!大憨说,你说谁半吊子?二叔咋啦?司务长打他爹,公事公办!别说二叔,就是我二儿也不行!

在场的人的一声笑了。忽然,场外响起一个人鼓掌的声音,原来是蹲点的关干事。他已放下肩上背的粪篓子——他喜欢庄稼,常在生产队长会上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养它,他到各生产队巡查都是背着粪篓子。他对在场的社员说:大憨的话虽粗,但很在理。大家说是不是?

从此,谁也不敢再偷着往庄稼地里放猪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塑造人物的同时,也生动再现了我国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地区人民真实的生活图景,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
B.关干事听错了大憨的成分,被瞪了一眼,吼了一顿,就被吓得不说话了,说明关干事胆小怕事、内心怯懦。
C.农户家里养猪不容易,一些社员就偷着把自家的猪放出去吃社里的庄稼,由于值班人员心地善良,最终没管住。
D.“在场的人‘哄’的一声笑了”,大家既笑大憨不懂世故,说话太憨;也笑大憨亲情不和,长晚不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将黄大憨的性格特点塑造得更加鲜明、突出。
B.小说开头对关干事雨中“艰难”的描写,主要目的是引出黄大憨的出场。
C.关干事“巡查都是背着粪篓子”的细节描写,照应了上文社员的口粮紧张。
D.小说语言朴实无华,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不仅接地气,而且通俗易懂。
3.阅读本文,简要概括黄大憨人物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本文明写“黄大憨”,实写“关干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探究。
2021-01-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望春风

金晓磊

宋小薇觉得新住进来的老人有点怪。都已经两天了,他对所有的人还是不理不睬的,总是一个人沉默地躺在病床上。有时,点滴都快挂完了,他也不按铃通知护士,害得主管他的宋小薇总要多跑几趟去瞅一眼。已经够忙的了,还碰到这么个添乱的,真让人不省心。

宋小薇有时不免在心里发几句牢骚。可一个转身,宋小薇立马原谅了老人。老人已经87岁了,和她爷爷差不多岁数。俗话讲“老小孩老小孩,老了就和小孩差不多了”,有点脾气也可以理解,再加.上住的又是病房一目之所及,除了白色,似乎还是白色: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床单、白色的被子、白色的吊顶,换成谁,都不会高兴。

进去给老人测体温的时候,宋小薇看见发给他的食物又原封不动地搁在桌子上。宋小薇突然涌上一阵酸楚,俯下身子,轻轻地喊了一声:“爷爷!”

老人的眼皮抬了一下,旋即又合上了。

“东西总要吃的,”宋小薇说,“否则,身体更加不会好了!”

老人嘴巴微张,有气无力地吐出一句话来:“我想回家!”

宋小薇心里“咯噔”了一下,很快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他是想放弃了。

“爷爷,等身体好了,你就能回家了!”宋小薇也知道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高危病人来说,明天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可是不努力到最后,谁都不能放弃。

老人不依不饶,说:“我就想回家!”口气跟个孩子认定了眼前的一个玩具似的。

“爷爷,听人说,你以前是音乐学院的教授?”

宋小薇边说,边俯身给老人拉了拉被子。她看见老人紧闭着的眼睛,像是突然被竹篾片划出两条细缝,冒出火星来。

宋小薇暗自一乐,赶紧趁热打铁:“爷爷,我儿子正在学小提琴,正想着以后请您指点指点呢!”

“我是乐团的指挥,可不是拉琴的!”

“指挥啊,那更厉害!”宋小薇说,“这么多人都得听你的。哦,不,不,应该是都得看你的手势,光想想就觉得挺牛的!”

老人沉默了一会,挣扎着动了下,咧着嘴笑着,说:“小鬼,被你说得手臂都饿了!”

宋小薇连忙起身去床尾,握住摇柄,顺时针摇了六下,老人仰躺着,吃饭喝水刚刚好的姿势。

进入三月,老人的身体,和天气一样,渐渐好了起来。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宋小薇没有了起初那样脚不沾地的忙碌。得闲,老人也会主动和宋小薇聊一些年轻时候乐团演出的事情。

“爷爷,你指挥乐团演奏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吗?”宋小薇问。

宋小薇读高中的时候是学校的文娱委员,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能有机会现场聆听儿子作为其中的一名小提琴手上台演奏《命运交响曲》。

“当然有啊!我最后一次指挥《命运交响曲》好像是千禧年那会儿!”老人面泛光泽,手臂不由自主地晃动起来。

“一眨眼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老人感叹道,“时间过得可真快!”

“是快啊,”宋小薇说,“爷爷,明天再给你去做个CT复查,相信你马上就能回家了!”

宋小薇转身要出门的时候,老人追问了一句:“小宋,我进来大概多少天了?”

宋小薇看了看床尾的卡片,说:“是1月27日进来的,一个多月了。”

“哦,也不知道外面怎么样了?”老人兀自叹了口气。

“一切都在好起来!”宋小薇边走,边朝老人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第二天早上,宋小薇和另一名志愿者推着老人去医院的检查区。出电梯,往右拐,就是通往检查区的一条甬道。阳光像一件无边的橘黄纱衣,一下将宋小薇她们从头到脚都包裹起来了。宋小薇的脑袋里忽然跳出挂在病房走廊上的一句话来,“没有一个黎明不会抵达,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现在,黎明又一次抵达,春天终于也来了。

朝阳刚刚爬上远处一幢楼房的平台。阳光丝线一样柔软,一点儿都不刺眼。

宋小薇放慢了脚步,侧身问道:“爷爷,你想不想看会儿太阳?”

老人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连声说:“好啊,好啊!我昨天仔细算了算,我已经35天没看到太阳了!”

于是,宋小薇将护理床停了下来。她们静默着,一起望着东边的太阳。

老人又朝南边望了望。

老人还朝北边望了望。

世界仿佛一下子安静了。宋小薇只听见春风在阳光里,汩汩地吹着。她还看见了浩浩荡荡的春风正从四面八方赶来,一起唤醒这座英雄的城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沉默地躺在病床上,不吃东西,暗示老人因自己年事已高身患重病而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
B.“像是突然被竹篾片划出两条细缝,冒出火星来”这一细节直接表现出了老人内心的转变,改变了之前放弃治疗的念头。
C.“春天终于也来了”这一句语意双关,既指春季到来了,也指防疫形势好转,各方面都好起来了。
D.老人在宋小薇的悉心照料下病情不断趋好,由此表达了对医护工作者在大灾中的无私付出的赞美。
2.细节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请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体现的人物心理。
(1)老人的眼皮抬了一下,旋即又合上了。
(2)老人面泛光泽,手臂不由自主地晃动起来。
3.小说叙写了宋小薇和老人之间的故事,你认为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1-01-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信使

刘慈欣

这些天他的心绪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有两件事使他不安:其中一件是量子理论,他不喜欢那个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上帝不掷骰子。”另一件事是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事已过去很长时间了,甚至战争也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的痛苦在这之前只是麻木的伤口,现在才痛起来。这时,一个问题像退潮时黑色的礁石一样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人类还有未来吗?这问题像烈火一样煎熬着他,他已几乎无法忍受了。

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声刚刚响起,外面就下起雨来。老人停下了琴,想让他早些走。但年轻人似乎知道这不是音乐结束的时间,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浸透了雨水的夹克在路灯下发亮。老人放下提琴,穿过雨雾,走到年轻人面前。

“你如果,哦,喜欢听,就到楼上去听吧。”

音乐又在楼上响了起来,他慢慢转过身,恍惚地走进门,走上楼去,好像被那乐声牵着魂儿一样。

对这个如此迷恋自己琴声的人,老人心中有一丝歉意。他拉得不好,特别是今天这首他最喜欢的莫扎特的《回旋曲》,常常拉走调。还有那把价格低廉的小提琴,很旧了,音也不准。

这是 20 世纪中叶一个普通的夜晚。这时,东西方的铁幕已经落下,在刚刚出现的核阴影下,人类的未来就像这秋天的夜雨一样阴暗而迷蒙。就在这夜、这雨中,莫扎特的《回旋曲》从普林斯顿这座小楼的窗口飘出……

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

“哦,你明天还来听吧?”老人说。

“不了,教授,您明天有客人。”他又像想起了什么,“哦,对,客人八点十分就会走的,那时您还拉琴吗?”

老人点点头,并没有仔细领会这话的含义。

第二天雨没停,但晚上真有客人来,是以色列大使。这次大使带来的请求让他哭笑不得,他们想让他担任以色列总统!他坚决拒绝了。他送大使到外面的雨中,大使上车前掏出怀表。老人在路灯下看到表上的时间是八点十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您,哦,您来这里还有人知道吗?”

“请放心,教授。这是严格保密的,没有任何人知道。”

“那么,您来之前就打算八点十分离开吗?”

“嗯……不,我想同您谈很长时间的,但既然您拒绝了,我就不想再打扰了。我们都会理解的,教授。”

老人困惑地回到楼上。

雨后初晴的这天晚上,年轻人却没有在楼下听琴,他来到老人的房间里,拿着一把小提琴。

“不,不,我用不着别的琴了。”有很多人送给他提琴,其中有很名贵的意大利著名制琴师的制品,他都谢绝了,认为自己的技巧配不上这么好的琴。

“这是借给您的。”

老人接过琴来,这是一把看上去很普通的小提琴,居然没有弦!再仔细一看,弦是有的,但是极细,如蛛丝一般。他把弓放上去,就是放弓时这不经意的一点滑动,那弦便发出了声音。这时,老人知道了什么叫天籁之音!

那是太阳的声音,那是声音的太阳!

老人拉起了《回旋曲》,立刻把自己溶入了无边的宇宙。他看到光波在太空中行进,慢得像晨风吹动的薄雾;无限宽广的时空薄膜在引力的巨浪中轻柔地波动着,浮在膜上的无数恒星如晶莹的露珠;能量之风浩荡吹过,在时空之膜上激起梦幻般的霓光……

老人被那把小提琴迷住了,每天都拉琴到深夜。年轻人却再也没来。

这样过了十多天。

这样又过了十多天。

晚上,当老人刚把弓放到琴弦上时,年轻人突然出现了。

“你来要琴吗?”老人不安地问。

年轻人点点头。他现在站在窗前,窗外,银河横贯长空,群星灿烂,在这壮丽的背景前,他呈现出一个黑色的剪影。

“我是信使,我们的时代不想看到您太忧虑,所以派我来。”

“那么你给我带来什么呢,这把琴吗?”

“不是的,这把琴只是一个证明,证明我来自未来。”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宽容地笑了,“好吧,孩子,你给我带来了什么信息?”

“两个信息。”

“那么第一?”

“人类有未来。”

老人宽慰地仰躺到扶手椅上,像每一个了却了人生最后夙愿的老者一样,一种舒适感涌遍了全身,他可以真正休息了。

“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是人类最后两颗用于实战的核弹。20 世纪九十年代末,大部分国家签署了禁止核试验和防止核扩散国际公约。又过了五十年,人类的最后一颗核弹被销毁。我是在那二百年后出生的。”

“我该走了,为了听您的音乐,我已耽误了很多行程。我还要去三个时代,见五个人,其中有统一场论的创立者,那是距您百年以后的事了。”

他没说的还有:他在每个时代拜见伟人,都选在其不久于人世的时候,这样可把对未来的影响减到最小。

“第二条信息呢?”

“教授,上帝确实掷骰子。”

几秒钟后,他就消失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之中。

爱因斯坦默默站了一会儿,慢慢地转身,又拿起了他那把旧小提琴。

——选自《刘慈欣中短篇科幻作品》(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门见山,用一句“老人是昨天晚上才发现楼下那个听众”,将读者直接拉进作家所营造的故事情景中,令人禁不住去猜想“老人”和“听众”的身份和关系,从而被小说所叙述的情节紧紧牵引。
B.小说没有选取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而是选取其对人类未来命运忧虑这一点来展开叙述,从中显示出独具慧眼的选材眼光和高超的题材取舍能力。
C.刘慈欣的笔触常常呈现诗意,使他的科幻作品富有浪漫色彩。《信使》较为完美地展现科幻的奇美、星河的瑰丽、宇宙的神秘和人类的无知,让读者读来心生敬畏之心。
D.小说最后结束时才点出这位老人就是一代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故事在让人吃惊之时戛然而止,这种叙述方式与悬念使用,使作品充满奇异色彩,也令人回味无穷。
2.请简要概括信使这一形象。
3.小说为什么以信使带给爱因斯坦两个信息而告终?试陈述理由。
2020-07-2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语者

汤成难

杨泉水在杨国柱家从春天一直干到秋天,那些原本灰不溜秋的木头羞涩地露出最好看的木纹,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墙角——衣橱、高低柜、三门橱、梳妆台……樟木的气味,松木的气味,还有水杉的气味,杨泉水就坐在那堆木头中间,就连头发里和衣服布缝里都夹藏着这样的气味。

很多年后,我都能记得这一幅画面,无穷无尽的木头像要把他淹没了似的。

杨国柱的婚礼那天,不少邻村的人骑着自行车赶来,倒不是来一睹新娘风采,而是想摸一摸这些别致的家具,平整,光滑——床角的圆润、墙裙线的流畅、梳妆台的别致、抽屉的轻巧等等,都让人赞不绝口。这套家具着实让杨国柱风光了一把,但凡小官村的人家要打家具了,都会带着木匠来看一看,也有的直接请杨泉水。活儿一家挨着一家,杨泉水照样不慌不忙。

第二年春天,小官村的人突然开始背着包袱往外跑了,像被一阵风刮走了似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回来的人都这样谈论着。

原本杨泉水计划姐姐结婚时,他要亲自为她打一套家具的。但从上海回来的姐姐一口拒绝了。姐姐看中了仙城百货大厦里的一套粉红色的家具,特别好看。家具很轻便,像积木一样,只须半个钟头便组装成功。杨泉水去“会亲”的时候,来来回回看了几番,把抽屉和柜门打开,一股强烈的胶水气味扑鼻而来。那一晚,杨泉水没和人说话,低着脑袋,像是跟谁生闷气似的。

杨泉水是小官村最后一波进城的。在工地上干了一个多月就回来了。回来时正是晚春,槐花懒洋洋地开着,小官村像是酣睡了似的,杨泉水从村东走到村西,除了两个流着鼻涕的小孩和一条狗之外,他没有遇见任何人。杨泉水在家待了十多天便又进城了,这次是去了一家家具厂。

就在刘彩虹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杨泉水又回来了。家具厂并不大,效益却很好。是不是木匠,厂里并不在乎,只要有力气就行,所有的一切都是机器制作,机器把三合板、木工板裁开,气排钉和胶水把它们固定起来,真的,轻得很。杨泉水说。整个晚上杨泉水都在沉默。这怎么叫打家具呢,用胶水粘的,木板是木屑压成的,这算什么呢。

一连很多天,杨泉水都早出晚归。他穿过小官村尘土飞扬的土路,一直骑到很远的小吴庄。自行车慢慢绕过每一户敞开或紧闭的门,“打家具哎”,他朝着门洞喊着,声音飘进去,空荡荡地,又逃了出来。

刘彩虹认为杨泉水这样很是丢人,哪个年轻力壮的不在外挣钱呢。她说如果杨泉水不愿进城的话,她可以出去。刘彩虹说完这话第二天杨泉水就进城了,但这次只呆了十天又回来了——他的三根手指被家具厂的电锯锯掉了。

这年的冬天来得很早,西北风一刮,寒劲儿就来了。杨泉水每天都去南大堤,曾经苍翠的大堤已经夷为平地了,据说不久以后这里将建几座工厂。他在空荡的沙土地上来回走着,走累了便坐在一只树桩上。风夹着细沙拍打在脸上,他顺势躺下来,他的脸贴在树桩上,截断的树桩散发着淡淡的木香。然后,他的泪水默默无声地流了出来。

第二天杨泉水便带上绳子,把倒在地上的树桩拖了回来,再把木匠工具拿出来,用左手慢慢锯开。杨泉水每天坐在木头之中,刘彩虹常常扯着嗓子朝他喊,她把杨泉水做好的凳子、椅子气急败坏地扔到墙根下。有一次夜里下雨了,杨泉水下床搬木料,刘彩虹有意跟他作对似的——搬回来一块,就扔出去一块;他再搬进来,她再扔出去。

黑暗里木头和木头来回跑着。

后来,刘彩虹扔出去的东西里增加了杨泉水的衣服、鞋子以及锯子和刨子。刘彩虹咆哮了,像狮子似的扑在杨泉水身上,拳头和雨点一起落下来……那晚之后,杨泉水就病了。他不停地咳嗽,像要把五脏六腑咳出来一样。

杨泉水不做家具了,而是每天把木料铺在地上,坐在上面发呆,一直到半夜,一句话也没有。他的嗓子哑了,喉咙里是嘶嘶的声音。他的嗓子没有好转起来,他整天一动不动地坐着,旁边有人走过,他都没有察觉。

春节将近时,杨泉水已经不再说话了,刘彩虹说他嗓子坏了,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他只能发出气声。但我不相信,脑子里总是出现父亲杨泉水当年坐在杨国柱家的画面——他的身下是长短粗细的木料,干净,柔软,沉默而本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头部分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杨泉水打家具的风光,和小说结尾“我”的回忆相呼应。
B.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声音飘进去,空荡荡地,又逃了出来”,将声音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声音无人理睬。
C.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杨泉水前后遭遇的不同、人们对待杨泉水态度的变化、杨泉水和刘彩虹观念上的差异等。
D.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我不相信”是因为“我”认为父亲不会因嗓子坏了而沉寂下去,一定能重新振作起来。
2.根据小说的情节,简要概括杨泉水的形象特征。
3.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民木匠的故事,请探究小说以“失语者”为题的用意。
2020-07-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钓 鱼

钟雄

(1)后山洼地的秦叶平时空了喜欢钓鱼,这次参加了“僻山角落杯”钓鱼邀请赛活动,得了一些奖金。秦叶自己也认为,这次比赛比校公开公平公正,获取的报酬凭劳动——钓鱼,按成绩排一、二、三名分配奖金,心安理得。秦叶着实高兴了一阵。

(2)当几个朋友祝贺秦叶,顺带叫秦叶请喝酒吃饭时,秦叶一脸笑容满口答应。秦叶出资,与朋友在一家中等餐馆晚餐,在祝贺与被祝贺,感谢与被感谢中,生了些醉意,晚上八九点钟,身子歪歪扭扭回到家,倒在客厅沙发上就睡,睡到晚上十一二点,被一阵手机铃声吵醒。秦叶拿起手机,接听:“祝贺你钓鱼比赛得奖!奖金拿到了吗?”

(3)“你是谁?”秦叶反问。

(4)“我是这次钓鱼比赛的外围服务员,负责你们钓鱼比赛台对面鱼塘边的塘边事务。”

(5)一听是钓鱼比赛的服务工作人员,“可能是在认真细致地核对奖金的发放。”秦叶想,如不及时如实回答,他可能还会在各种场合问这问那,乍一听,好像秦叶一锄挖个金娃娃,来钱太容易,有啥不可告人的行径。于是秦叶赶紧回答对方:“收到了,钓鱼第一名,4567元奖金,外加价值1234元的商场购物券。”“第一名是怎么得来的?”该外围服务人员似乎又意有所指地问。

(6)“是呀,第一名怎么得来的?”秦叶自问了一下,“确实来得比较轻巧,令人意想不到的轻松。”

(7)秦叶想起来了,钓鱼比赛时,自己和七八个钓鱼复赛选手走上钓鱼比赛台,有的选手抓起一根钓鱼竿,拈起身旁预先放置的鱼饵挂在鱼钩上,然后甩竿抛线,只待鱼儿上钩,有个别选手嫌鱼饵黏糊糊的,脏了手或脏手后还得去水池边洗,便叫赛事服务人员将蚯蚓或别的鱼饵穿挂在鱼钩上,甚至懒得站起来,欠着身子使不上多大劲地甩竿抛线,钓钩线就在浅水区随波纹晃动。秦叶右手拿起鱼竿,站着理了一会儿鱼线及其与鱼钩的连接处,再俯身伸出左手欲去拈条蚯蚓时,身旁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抢先一步拈起了蚯蚓,并快速挂在了秦叶的钓鱼钩上。秦叶站直甩竿把鱼线鱼饵用劲抛出后,坐上矮凳,欲慢慢垂钓。漂亮女服务员又走过来俯下身子在秦叶身子一侧耳语说:“秦先生,今上午风凉,请你到休息室去喝杯热茶,再吃点糖果糕点。”女服务员着重说:“鱼儿上了钩,我会及时代你把战果拉上来的!”“好吧,昨晚我睡得迟,今早上又起得早,起床后,见只差二十多分钟到比赛时间了,早饭没吃就匆忙赶来,现在隐隐约约有些口渴,我去品尝一下美食香茗。”秦叶在休息室边喝茶吃糕点糖果,边与周围的三四人天南海北摆龙门阵。

(8)大约过了半个多钟头,照看秦叶钓鱼位的那个女服务员急匆匆跑来说:“秦先生有喜了,你抛出的钓鱼竿四两拨千斤,钓起了六大顺六斤来重的生态鱼。据观察,你的钓鱼赛绩不是稳坐第一,也是名列前茅!真是好手气!”沙发上的秦叶边说边站起来,去看比赛成果。一个多小时后,比赛终哨,秦叶以实钓活鱼八九尾、七斤三两的骄人战绩夺冠,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按比赛规则“摘得”4567元奖金及奖品。“难道这次比赛结果有啥疑问吗?”秦叶反问起电话那头的外围服务人员。

(9)“也没啥。”电话赛事那头的外围服务人员轻轻松松地说,“就是有个叫吴芷音的观者散步到了钓鱼赛台的对面,隔着宽阔的水面看钓鱼比赛。他怪兮兮地拍摄到了你钓位钓起的六斤大鱼,是钓鱼比赛台面下,一个贴着鱼塘壁的披短雨衣背帆布包的人,用不易察觉的钢丝钩钩拢你的钓鱼线,把大鱼挂上你鱼钩,你钓位的漂亮服务员再把大鱼拉上去的小视频。这人辗转几次找到了我,想和你在茶楼茶室商量一下,由你在偏僻路段例行查看小建筑运渣车超载时,偶尔关照关照的小事。”

(10)“哦,明白了,”秦叶不再多说。秦叶觉得,他自己闲来钓鱼,如今却被鱼钓了。

(11)第二天一早,秦叶把钓鱼邀请赛的钓鱼竿连同垂钓上岸的几斤鱼,以及垂钓的鱼对应的那些“阿堵物(钱)奖”,交给了他所在的基层单位,由有关部门进一步查证了解后处理。单位叫秦叶先继续上班。

(12)秦叶又回到偏僻路段,更加严格地检查小建筑运渣车超载问题了。

(摘编自《小说月刊》2019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秦叶获奖后的遭遇,批判了为谋取不当利益而无孔不入的行为,蕴含了作者对当下社会丑陋一面的忧虑和反思。
B.作者善用动作描写,文中写服务员“抢先一步拈起了”“又走过来俯下”等动作,既推动情节发展,又为下文埋伏笔。
C.“是呀,第一名怎么的来的呢?”这句话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秦叶获得钓鱼邀请赛冠军,又引起了秦叶对比赛过程的回忆。
D.秦叶参加钓鱼邀请赛获奖后,十分高兴。当他知道被欺骗后,没有落入陷阱,上报后,对小建筑运渣车超载问题进行了更严厉的检查。
2.小说以“钓鱼”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删掉小说后两段,效果会更好。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2020-07-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把茶壶

顾晓蕊

那个周末,我去汝州白云寺游玩,返回的途中,路过一家“娄氏汝瓷”店。早就听闻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家藏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却从未近距离地观览过,我心里生起好奇,决定进到店里看看。

店铺的柜架上,摆放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茶壶、茶杯、盖碗、茶盏等等,看上去造型简洁,釉色纯正,温润古朴。“真不错呢!”我边看边欣喜地叹着。

有位年轻的男孩走过来,黑亮的眼里盈满笑意:“我是这店的主人小娄,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吗?”我有些诧异,想象中的陶瓷艺人应是稳持的长者,而他长得俊眉细眼,面若小生。

“这是祖传的手艺吗?”我端起一把木柄侧把茶壶,狐疑地问。

“娄家算是汝瓷世家,家父做汝瓷行当30余年,我自幼常看他烧制瓷器,但真正入行只有两年多。”他坦言道,“这把汝壶你喜欢吗?是我新烧制的。”

我仔细端详起手中的壶,“这是传说中的雨后天青色吗?”

“说对了!雨过乍晴,一抹淡淡的天青,从北宋至今沿承千年,是最动人的颜色。你看,它多像江南山水泼墨画,带着迷蒙的神秘。”

稍停下他又说:“每一把汝壶都是有生命的,汝瓷胎与釉膨胀系数不同,会形成开片。在安静的夜里,你如留心听,釉面有极小极细的开片声。”

我听得心动,掏钱付款,购买了这把汝壶,还加了他的微信。

第二天的晚上,我冲上一壶茶,慢慢酌饮,细细倾听,果然有“呲呲”的声音,如冰面开裂,玲珑清脆。

然而倒了几杯茶后,发现茶壶木柄与瓷器的衔接处有渗水,我心中有点不悦。当即拍了照片,从微信上传给了他。

他很快回复:非常抱歉!您把壶寄回来吧,我重改进加固下。

壶寄了回去,一周后返回来,我打开包装一看,顿时愣住了。

可能运送途中有磕碰,壶柄处出现断裂。我心里窝着团火,又拍照传给他,那边回道:您别急,我再快递一把壶过去,这次一定包裹好。

三天后收到新壶,打开层层包装,我仔细查验,釉面润泽完好,冲水不渗不漏,这才放下心来。

那把断柄的茶壶,我种上菖蒲,做了案头清供。闲来无事时,我经常把玩新壶,简淡、素雅、明润,透着自安之美。

有天正上班,接到一个电话,是小娄打来的,他说:“我来市里办事,顺道看望您。”

半个小时后,见到了他,送我一把粉青壶,说是回报老客户。我开玩笑地说:“要是都这么送,你不就亏本了吗?”

他羞谨地一笑,说:“亏本是小事,不能失了诚信,给您带来麻烦,还望多多宽谅。”

接过茶壶,我有些过意不去,站到马路边,热情地跟他攀谈起来。

“年轻人做到这样,也是难得,你怎么能沉下心来,坚守这一古老的行当。”我不解地问道。

他说自己念书时,心性贪玩,后来勉强考上大学。毕业后,他跟父亲借了十万元,跟朋友合伙开家酒吧。

生意做得不温不火,看到别的酒吧生意火爆,朋友有点眼热,提出把红酒的商标揭去,换上洋商标好销售。他虽感觉到不妥,但在利益诱惑下退缩,默许了他的做法。

结果被人揭发,赔了不少钱,生意做不下去,只得停业关门。

他心情沮丧极了,回到老家。父亲知道情况后,没有责怪他,只是淡淡地说:“跟着我学做汝瓷吧!”

随父亲一起选料、揉泥、拉坯、施釉到装窑点火等等,一道道工序下来,他体会到汝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烧制成功的第一件作品,是一盏盖碗,开片出窑后,被粗粗细细、长短不一的裂纹惊到了,状如鱼鳞,薄如蝉翼。

父亲严肃起来,对他说:“釉面在烈火中淬炼、开片,宛若涅槃重生。生活中也是如此,失败了怕什么,在碎裂中绽放,实现人生的开片。”

他听懂了父亲的话,并由此迷上汝瓷,那细密温暖的烟火气息,让他觉得安然、踏实。

是夜,我又闲坐饮茶。桌上的两把好壶,似隔着一抹烟云,深情对望。开片使汝瓷有通灵之美,只是不知,它们是否在怀想回忆窑变的前世今生。

隔了几个月,他从微信上发来图片,新开家“一九茶舍”微店。细思下,有淡淡的禅意在其中,抱朴归真,淡泊守静。我想,或许他已从汝瓷茶道中,品嚼出生活的真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三把茶壶”为叙事线索,通过修茶壶、换茶壶刻画了主人公小娄踏实、敬业、诚信的人物形象。
B.“他长得俊眉细眼,面若小生”暗含了“我”对小娄的不信任,下文“衔接处有渗水”进一步印证了“我”的判断。
C.小说先提到“还加了他的微信”后写到“当即拍了照片,从微信上传给了他”,这是一组伏笔和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
D.“汝瓷”简淡、素雅、明润,透着自安之美,把玩时能让人淡泊守静,“汝瓷”寄寓了“我”对生活的情感态度。
2.文章多次提及“开片”一词,说说“开片”一词在小说中有哪些具体含义。
3.最后一段中“我想或许他已从汝瓷茶道中,品嚼出生活的真味”,请结合小说内容,从小娄的角度说说他从茶道中品嚼出了怎样的生活真味。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枣树

苏学文

秋天来了,果实都成熟了。

秋院中间那棵枣树,枝上挂满了红枣,阳光下莹莹的亮。有风摇树,熟透的枣子就落了地。枣树有碗口粗,树叶荫满半拉院子,院子里住着兄弟俩,已分了家,枣树成了中界。

没分家的时候,每年枣子刚染红晕,木杆子就在枝叶间搅动了。分了家,树上的枣子却没人动。枣树一家一半,都想等着自己的那一半枣子熟透了再吃。

每日,有几双眼盯着枣树看,尤其孩子,那脸蛋如枣儿般渐红,末了就嚷:“吃枣。”

有母亲从屋里走出,硬扯着进屋,哄着:“枣儿没熟,熟了再吃。馋虫!”

另有母亲也会嚷:“吃、吃!那枣儿里有虫虫,明日咱上街买。”

枣子熟透了。兄弟俩就商量。哥说:“各家摘各家的一边。”

弟说:“这树长得偏心,枝杈都长在你那边。”

哥说:“要不,就让孩子自己摘着吃。”

弟说:“你的孩子大,我的孩子小。”

哥说:“你的孩子先摘。

弟说:“那就先摘两天。”

弟的孩子就拎着篮子来,拿着杆子打。树上的枣儿啪啦啪啦地落,红了一地。哥的孩子站在门口望,眼里的泪珠子也就啪啪的掉。做母亲的就说:“谁叫你大呢?谁叫你爹也大呢,晚来几年,啥不就能占先!”

哥就躲在屋里吸烟。枣树刚结枣儿那年,弟弟就如他的孩子那么大。枣熟了,哥拿着杆子打,弟在地上拣。拣起一个,弟送到哥手里,说:“哥,你吃。”哥说:“你先吃。”弟就将一颗枣儿塞进哥的嘴里,哥就咬了小半,含在嘴里,品着味,不忍咽去。弟也慢慢地嚼。几颗红枣,兄弟俩吃了半日。

弟的孩子欢欢地打,弟媳就出来在地上拣,拣有半篮,孩子乏了,停下杆。弟媳就嚷:“打呀,打呀!”

孩子终于停下了杆。临了,弟媳说:“明日拿长杆打。”

当夜,起了大风,风从树上过,摇落了满枝枣。翌日,哥起得早,看见满院红,就用扫帚扫。哥将枣儿拣进筐里,放在枣树下,进屋时,在筐里拿一颗,要给儿子尝尝鲜。

弟从屋里出,看见满枝青。弟就想,哥也真蛮理,刚打了一日就心急,若是打了二日呢?哥不是从前的哥了,自从娶了妻生了子,兄弟就再不会有以前的光景了。

弟站在院里喊:“哥,枣呢。”

哥在屋里说:“院里呢。”

弟瞅着院子洁净,有扫帚痕,心里陡生一股火:“哥,你咋这样!”

哥问:“咋啦?”

弟说:“心疼了,也不该夜里打。”

哥走出屋:“夜里刮了风,吹落了。我把它扫在筐子里。”

弟用眼睛寻,寻到一筐枣,脸上就一笑:“我以为……”

哥说:“我拿一颗枣让孩子尝尝,这是那颗核。”说着,哥就将枣核丢在弟的面前。

弟问:“这筐枣咋办?”

哥说:“一家一半。”

弟就倒了半筐回屋。当日,弟和弟媳吵了一架。哥听弟媳在屋里说:“他说拿了一颗,你就信?”哥就细想,不就是一颗枣儿嘛。

不久,枣树就伐倒了,树干归了弟,树枝给了哥。

于是,院子里便落进满地的日光。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枣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美好景象。结尾处“满地的日光”给人晃眼的感觉,暗示荫蔽兄弟俩的一片亲情已经打破。
B.小说结尾弟和弟媳吵架的情景,表明弟斤斤计较,完全是受弟媳影响的。文中插叙兄弟俩合吃枣的往事,也印证了弟媳是导致兄弟分家的关键因素。
C.本文运用了物线法,枣子熟了——兄弟分枣——兄弟分树,围绕“枣”所代表的核心利益,细致刻画了兄弟两家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D.小说里的枣树也可理解成一棵亲情之树,从分枣到分树,分掉的是手足情,体现了作者对人们因计较小利而导致亲情变淡的深度思考。
2.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塑造哥哥形象的。
3.读了小说后,你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示?
2020-02-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