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现当代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煤精尺

梁晓声

跟着矿长下井参观的这天晚上,作为师范学校毕业生的她深受震撼:煤矿工人们用自己的汗水甚至生命换来千家万户的便捷生活。他陪她在井下四处参观,他对这个矿井那么熟悉,就像一个出色的外科医生了解人身上的动脉血管和毛细血管。真没想到,他还是一个那么有口才、那么耐心的解说员。她心里不禁对这个矿工出身的矿长暗暗佩服起来。走到一条矿道拐弯处,他突然抢前一步,将三个正在抡镐的人同时推进一个安全洞里,对她说:“你先过,这儿没有什么好看的。”然而她头上的矿灯分明照着三个赤裸的身躯。她记得,这正是那三个年轻矿工下缆车的地方。他看着她惊讶的神色,沉吟了一刻,说:“不久前发生瓦斯爆炸,两个矿工被埋在井下。那三个矿工为了抢救自己的弟兄,苦战三天三夜,皮肤磨破、红肿、发炎,至今还不敢穿工作服干活。”

在矿长的办公室,他们聊到了煤矿工人的子女。矿长向她提到矿区小学校现在没有老师。她主动要求明天就去小学校报到。她发现,矿长手中始终拿着一把乌黑的直尺。他说:“这原是一块坚硬的条状煤精石,每当我为工人做了一件实际的事情之后,我就在尺上刻下一个长度标记……”她离开他的办公室的时候,心中暗自思忖:不知他那把煤精尺上,将来有没有一个标记是为我来到这个矿上而刻下的。

上课第一天就出了状况。伤害她的教师自尊心的,不是学校的条件,而是那些学生。她宣布:“今天,我不能给你们上课,因为你们使我第一天就不够满意。希望你们明天来上课的时候,都能干干净净、整整洁洁。”晚上九点多钟,她临睡前散步的时候,看见矿长带着十几个孩子从职工浴室里出来,走进机关大楼。她立刻明白了什么。她悄悄跟着他们走进了机关大楼。

“这双鞋给你,这件褂子给他,这条裤子是你的……你们都穿上,让叔叔看看合适不合适。”顷刻之间,衣物都分到了孩子们手中。他一边给一个光头小女孩剪指甲,一边问:“妮妮,怎么剃了个光头?”女孩喃喃地说:“头发生虱子了。叔叔,我怕这个老斯(师),这个老斯(师)一定不喜欢剃光头的女孩子。”“别怕,这个老师很好,她会喜欢你的。”他想了想,又说,“明天我给老师写封信,你带给她好吗?”

那封信是这样写的:捎此信的小女孩的父亲因公牺牲,如果她做错了什么事让您生气,如果您要对她发火的话,我希望并恳求您能忍耐一下,克制住自己。矿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心甘情愿地代她受过,对您的训斥甚至责骂洗耳恭听。至于她的头发,我想,会重新长出来的。她会长出一头美丽的乌黑的长发的……

小学校没有教师宿舍,她只能住在单身煤矿工人们的宿舍楼里。她独占二楼走廊尽头的一个房间。这算是对她的特殊照顾。一天晚上,她关着房门独自欣赏录音机放出的音乐,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忽然她觉察门外有响动,于是停下舞步,机警地朝房门瞥去,紧接着走廊里响起一阵绝不止一个人的逃跑的脚步声,待她怒火万丈地打开房门,走廊里已空无一人。他知道了这件事,喊来一个油漆工,让油漆工以她的房门为界,在走廊的水泥地上用白漆画了一条线。他指着那条线对单身汉们说:“这条线以内,是禁区。听明白了没有?”“听明白了。”单身汉们回答。“解散!”

一个星期之后,他竟跨过了那条白漆线。他开门见山,请求她教他跳舞,她当即拒绝。但他微笑着,心平气和地向她解释:他已和纱厂联络好了,要举行几次纱厂女工和煤矿工人的联欢会……他还交给她一项任务——当煤矿工人们的“跳舞培训班”教练。她似乎忘了单身汉们对她不礼貌的事,欣然应允。联欢会的日期到了。那一天,单身汉们个个神采奕奕,都将自己打扮得体体面面,分乘几辆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向纱厂进发。联欢会开过几次,一对也没成,矿长的希望化为泡影。他许久才说出一句话:“我第一次失败得这么惨!”

放假了,她就要回到城里去。临近车站,她偶然一回头,忽然看见一个人匆匆地朝车站走来,一手抱着一个孩子,一手拎着一个包袱。那是他!他抱着的是妮妮!她顿时心慌意乱,恨不得马上逃开或躲藏起来。可是晚了,他已走近了,和她面对面地站住了。如果他说出一句挽留的话,不,哪怕流露出一点点挽留的意思,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回来!”可是他没有。他朝她走近一步,从包袱里掏出那把煤精尺,说:“送给你。这上面有一个标记是为你而刻的。”她没有立刻接过它,不十分相信地看着他。“真的。”他说。她这才默默地接过那把尺,觉得它好重。想不到,她的价值居然也被刻在这乌黑闪亮的煤精尺上。

列车开动了,把他和妮妮抛在站台上。他们站在一起,妮妮扬起了一只小手。在她看来,他们多么像“离”字的拼音“lí”。热泪突然涌了出来,她喊了一句:“我还回来!”列车驰远了。他们,肯定是没有听见这句话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将笔触指向矿工及矿工子女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讲述了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只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
B.“她”第一天上课就“出了状况”,让她“不够满意”的原因是孩子们不够尊重她,伤害“她”作为教师的自尊心。
C.单身矿工们窥探“她”跳舞,既突出了他们对高雅娱乐活动的强烈渴望,也引出矿长划定禁区等情节。
D.妮妮头上长“虱子”,将“老师”念成“老斯”,这些细节表明煤矿脏乱的环境及矿工子女教育缺失的状况。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提及的矿难与后文矿长写信解释妮妮的父亲“因公牺牲”的情节相照应,暗示妮妮父亲就是在这次矿难中牺牲的。
B.矿长送衣物给孩子,安慰妮妮及为她写信的情节内容,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使矿长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C.结尾写矿长和扬起一只小手的妮妮站在一起“像‘离’字的拼音‘l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她”的心理感受。
D.文章以“她”的视角展现了“她”在矿区的经历和见闻,比较真实地呈现了矿区的基本状况,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
3.小说以“煤精尺”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学评论家认为,梁晓声的小说体现了人性的“美”。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跪何人

阎秀丽

戏台空落落的,早已不复初时盛况。几面褪色的小旗子,哗啦啦地翻卷着老刘的记忆。

戏台是依场地斜坡露天搭建的土台。老刘想起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壁虎般趴在戏台前,仰脖看台上大人精彩纷呈地唱戏,有时不慎会被踢起的尘土眯了眼。

老刘往四周看了看,寂静无人,便走到戏台上,嘴里哐切切哐切切地打着节拍,从一侧提甲出场,云手、踢脚、跨腿、整袖、正冠,凭着记忆,却也把一套起霸做得如行云流水。没想到骑马蹲裆时,老刘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在戏台上。老刘怔了一下,总感觉差点儿意思,遂清清嗓子,将中指和食指并拢,指着台下,厉声道:呔,来将通名!

没有回音,哗啦啦的小旗子倒也增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老刘瞬间有了大敌当前、披甲上阵的英雄气概,便很想唱两句。老刘歪着脖子想了好久,唱点儿什么呢?小时候老爹教的那些唱段,什么时候忘得这么干净了呢?

那时候的老刘叫小刘,他爹才是老刘。

老刘会唱戏,是小戏团的团长。团长没有工资,义务奉献,并且还身兼多职——导演、演员、指导、打杂的、采购……用老刘媳妇的话说:就没有你不能干的,不知道图啥!

嘿嘿,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哪个人不是在唱戏?活得心安愉悦便可。你呀,妇人之见!老刘字正腔圆地来了一段念白,一甩袖子,把目光转向小刘,儿啊,你又会是戏中何人?

小刘把长长的鼻涕猛一下吸回鼻腔,看着老刘的手指点在他的额头上。

懒得管你!媳妇冲着老刘翻白眼。

老刘哈哈一笑,跑了出去。到了晚上,锣鼓声一响,老刘往台上一站,唱得真个是金声玉振、气吞山河。小刘听不懂,只知道看热闹,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哼。

哼的啥?不知道。

等到小刘成了老刘,依旧喜欢唱戏,走路说话也常如戏中人,却还是记不住唱词,只是哼哼。媳妇问:病了?一天到晚哼哼,也不知道哼哼的是啥!

老刘眼睛一翻,说在唱戏。他从家里一直哼哼到公司,公司里的人知道他喜欢戏,便也跟着哼哼

来公司洽谈业务的老总频频竖起大拇指,说:公司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很好,是个有深度有底蕴的公司,而您的做派更有西楚霸王的威猛霸气……说完,便让秘书小虞来了一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老刘连连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大手一挥,签下了对方久攻不下的合作协议。

酒醒后,老刘仔细看过协议,冷汗直流,瞬间有了愧对江东父老、欲自刎乌江的心情。

焦头烂额之际,老刘回了老家。内心的煎熬让他心力交瘁,他不是霸王,没有自刎于乌江的勇气。

回家后的老刘夜不能寐,总好像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他,便常常跑到戏台上。有些话不能说,唱戏便让他有了宣泄的出口:包龙图打坐在开封……

儿子在台下摇头晃脑地看着老爹,觉得爹就是那包龙图,包龙图就是爹。

老爹喜欢唱这段戏,便要教儿子。

孩子娘说:孩子那么小,教他还能会咋的!

老爹大手一挥:一个老娘们儿,懂啥!我不只是教他唱戏,他是教他做人呢。

儿子不懂:教做人?像老包那么黑?还是像老包那样做龙图阁直学士?哧,傻不傻!小刘撇着嘴吃吃地笑,没等老爹大脖溜子扇过来,早已跑得没了影儿。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老刘一嗓子吼出这句话,五脏六腑瞬间通透起来。老刘想起老爹教他唱的时候曾说:霸王再威猛,终不及包龙图青史留名。为人做到他这份儿上,值!

老刘正了正衣领,高亢地吼完第一句,下句词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老刘便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地跟老爹学戏。他呆呆地站在戏台上,竟有了刹那间的失神。

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气势磅礴的西皮原板在耳边铿锵响起,老刘回头,白亮亮的阳光形成大小不一的光晕在眼前跳跃。朦胧中,老刘看到幕布两端被缓缓地掀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抬着铡刀依次而出。老爹身着蟒袍,腰扎玉带,迈着方步走到老刘面前,俨然是那刚正不阿的包龙图。

老刘一阵晕眩,双腿一软,竟然跪在地上。

堂上的包龙图一拍惊堂木,指着老刘,声音冷峻严厉:

下跪何人?

我……我是你儿子……

两旁站立的人喊起堂威:威——武——

声音互相接应,此起彼伏。

老刘不由得胆战心惊,颤抖着伏在地上,冷汗涔涔而下。

包龙图地一拍惊堂木,额头上那弯月牙儿射出一道皎洁华光,怒斥道:你贪赃枉法,罔顾人伦,本府何曾有尔等不肖之子!来人,狗头铡伺候!

老刘看着那冷森森的铡刀,顿时魂飞胆裂。小虞秘书翘起的兰花指、霸王饮恨乌江的绝望,化成漫天利剑,向他袭来。

老刘大叫一声:爹!我错了!旋即晕倒在戏台上。

醒了?梦到你爹了吧?看你这汗流的哟。娘在他头顶上一下一下地扇着蒲扇。

老刘忽地起身,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躺在老家炕上,墙上照片里的老爹穿着戏服看着他。老刘恍然想起,老爹已经去世多年了。

看着照片里的爹,老刘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老刘表演戏剧的动作及平时爱“哼哼”的行为,表明老刘对父亲唱戏的印象深刻。
B.洽谈业务的老总并不是看中了老刘公司的文化底蕴,而是投其所好以便签下合同。
C.老刘回到老家后内心煎熬、夜不能寐,说明他深知公司所受损失之大,良知尚存。
D.“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词直接体现了老刘坚定地要做像包拯一样正直的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先写老刘唱戏,再写老刘父亲的故事,倒叙手法的运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富有波澜。
B.小说擅长语言描写,无论是古朴典雅的戏曲唱词,还是通俗易懂的生活口语,都恰到好处地凸显了人物个性。
C.“冷森森的铡刀”“化成漫天利剑,向他袭来”等典型的梦境描写,表现了老刘因犯错后产生的惊惧之感。
D.小说于结尾处留白,并未明写老刘将会何去何从,而是让读者去想象和推测,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有评论认为,老刘父亲是文中重要的人物,也是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请简要分析老刘父亲的形象特点。
4.小说以“下跪何人”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总会亮

黄定要叫我出来见见扶贫队长,见我躲在里屋还没动静,就拽着我的手拖我出来。

我认识到我们家来的这个人,他到村里来了不短的时间了。我们没有说过话,但听到大家称他昌队长,有时又叫昌处,是省里下来的,要在石喊坪待两年,帮助石喊坪脱贫。我无所事事,不到村里别的地方转的时候,就喜欢站在村部不远处的小丘包上,看这个黑肤色的中年男人要做什么。

他来的第二天,村部活动中心那栋房子晚上就有了灯,坪前一人多深的草被清除了,屋后的几块荒地翻了一遍,第三天,荒地又翻了一遍,再过两天落了场小雨,他开始把一些蔬菜种子撒进了地里。他像是一个从外地来的农民,要在石喊坪扎根了。

村书记请他,黄秘书也来讨好他。昌队,就上我家吃饭吧,你嫂子做饭,我俩喝点酒说说话,你也省了这些琐杂事。

昌队长摇头,先是说,吃一顿是一顿,哪能天天去吃。接着告诉人家,他就是农村出来的,自己种自己吃,蛮好不过了,再说有纪律有规定,你们和嫂子的心意就领了。

他把日常生活安顿好,就开始到贫困户家里走访。石喊坪山多地少。全村249户7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344人。他前一天会拿着花名册向黄秘书打听哪一家住的方位,第二天出发前,我就准时到了村部路口。有的家户住得偏,我在前面走,他跟在后面,我们离得不远不近。走访出来,我又在前面走,他跟在后面,并不拒绝我的引路,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他很多时候皱着眉头,村里这么多贫困后遗症,来这里的扶贫干部都会不例外地皱眉。黄秘书说,铁打的石喊坪,流水的扶贫干部,来了,看了,走了,啥事也没了。但眼前的这位昌队长不同。我们像是多年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不需要问候,彼此远远地看一眼,一个被欺负被嫌弃的男孩的孤独和挫败就奇迹般地消失了。

黄定要把我拉扯出来,站到了屋里光线明亮一点的地方,昌队长认出了我,高兴地说:“我们早就见过面了,你是我的向导呀,挑水找码头:想说谢谢终于找到地方了。”

我脸上有些发涩,第一次被人说谢谢,我也没做什么呀。过去村里来了外面的干部,我想帮着引路,总是被黄秘书嫌弃地赶跑,让我不要丢石喊坪的脸。我黄光跃没做过坏事,怎么就会让他觉得丢脸呢,除了他们看我走路的模祥像女人踩缝纫机的动作,腿一伸一屈,身体一俯一仰。

我和昌队长就这样认识了。他并没有跟黄定要说过去那些干部常说的大道理,说什么有困难党和政府会帮你,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夜再黑,天总会亮的。我要在石喊坪待两年,慢慢给你想法子把生活过好一点。”

我真是要看他哪天想出什么法子来。黄定要没有出门相送,过去上面的干部走了,他掏出口袋里干部塞的信封,信封里是钱,有时多有时少,每一个信封都被他被巴巴地留下来了。他看到信封就会很沮丧地说,我们全家死光了,才叫脱贫。咒自己一家死的话都说出来了,不知道他心里是多绝望。过去我也为我们家害怕过,但那天昌队长说了,天总会亮的,我就发现每个夜晚再黑再难挨,等来的还是白天,从此就不害怕黄定要的那种绝望了,好像睡一觉醒来,我们家就真的要改天换地变样了。

往后我经常去找昌队长,也不是找他有什么事。我就看看他,像是一天的固定生活,有时还他外出开会不在,我就等着他傍晚回来,没看到人,心里就像缺了个角,空着块白。我看他住在村部二楼尽头的小房子里,灯有时彻夜不熄,就知道他又在忙碌了。

村部有了灯,像一样物件有了生命,重新活了过来。没过多久,坪前屋后收拾干净熨贴了,来来往往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人来找他瞎扯谈,有人来反映村里的情况,也有人背后说村干部的坏话。我就站在那个隆起的小丘包上,那些难听的话飘进我耳里,又被风吹着从另一只耳跑。他拿着个小本本都记下来了。他抬头看到我,就会解开紧锁的眉头,咧嘴笑着,向我招手,我摆摆手,不过去,他就走过来,关心地问我几句与衣食有关的话,塞我怀里一些吃的,有几次还给了几张红票子,说:“过节了,交给黄定要改善生活。”

……

两年了,这人要走了,但石喊坪的面貌真是说变就变了。黄秘书逢人就夸,昌队长是个难得的能干人,吃得苦,霸得蛮,省里跑项目争资金,市县两级协调,具体实施,个个项目亲自参与规划设计监督施工。黄秘书的官话我听不懂,我心里感到伤感,是昌队长真正要走了,还以为他一来就开垦菜园子,是要把石喊坪当自己的家哩。

我问黄定要去送送不?他朝村部的方向望了一眼,那边光亮闪动,热闹得很。他絮絮叨叨,昌队长是好人。自打他来我们家一次,破旧东西甩出去不少,又添了些送的新物件,屋里顿时变得亮堂起来。姐姐穿上新衣,吃了治病的药,像是变了个人,不再躲在暗屋子里了,她看人的眼神有了笑意。我还发现黄定要的背比过去挺直了许多,对恩妈的一言一行也温柔了许多。前些天昌队长又来了,和黄定要交代,他说与乡小校长都讲好了,秋季入学就让光跃去报名上学。黄定要傻乎乎地站着,眼泪不争气地流。我掰着指头算,那时正好到了我们家夏橙花果同枝的时候了。

(选自沈念同名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天总会亮”,既是扶贫干部的笃定信念,也是贫困户脱贫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小说主旨。
B.小说中黄定要从“沮丧”“绝望”到“背比过去挺直了许多”,表现扶贫给他带来了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
C.小说语言通俗生动。如“琐杂事”是方言,“挑水找码头”是俚语,“心里就像缺了个角,空着块白”生动具体。
D.小说最后两段写黄秘书和黄定要的语言,分别从“面”上和“点”上写昌队长的工作,都表现了对昌队长的欣赏和感激。
2.小说中昌队长是扶贫干部的一个典型,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形象特点。
3.小说的灵魂是叙述。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技巧上的特点和作用。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末日抉择

申平

狼、虎、豹、猿、鹰……所有的动物倾巢而出,一批批冲向那群不速之客——强大无比的人类,扑、咬、撕、抓,尽管这些高等动物有激光枪、离子炮等先进武器,尽管动物死伤惨重,但是它们依然拼死相搏。每一轮攻击过后,人的数量也在锐减。

山外,不断有巨大的爆炸声传来,火光映红了天际。显然人类已经没有退路继续前进,似乎也只有死路一条,这些人好像真的陷入了绝境。

这是公元3080年的一天,世界核战爆发,人类的高度文明社会被摧毁,幸存者在雷哥的带领下逃往深山,没想到却遇到了动物们的顽强抵抗。

又是一轮血腥厮杀过后,雷哥清点了下人数,惊骇地发现只剩下不到一百人了。绝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雷哥叹了口气,山顶之上,那只体型巨大的虎王跳跃吼叫,调动着部队,准备新一轮攻击。最后的时刻到了!

雷哥一抖精神,用嘶哑的声音说:“兄弟姐妹们,现在只能拼死一搏了。听我命令,接下来五人一组,各自突围,能活几人算几人吧。”

话音未落,人群里响起了男人的哀叹和女人的哭声。

这时候,一个身材消瘦、戴着眼镜的男人走到雷哥面前,雷哥奇怪他的手里竟然没拿武器。只听见他说:“雷哥,不能硬拼了。我们换一种方式,也许还有活路”。

雷哥疑惑地望着他,所有人都疑惑地望着他:“换一种方式。”

“对,”这个男人说,“我叫郑大槐,是动物学家我粗通某些动物的语言,可以去试着沟通一下,或许……”

“你懂老虎的话吗?”雷哥不客气地打断他。

“这个我不懂,我只能和猿类简单对话。”郑大槐说,似乎有点惭愧。

“别抱幻想了,准备战斗吧。”雷哥说着丢给他一支激光枪。

郑大槐把枪扔了,说:“到了这个地步,你怎么还相信武力呢!动物们奋起保卫家园,并没有错。我们是入侵者,就不会说声‘对不起’吗?”

郑大槐说着,三下两下脱下了衣服,又在泥水、血水里滚了一下,然后跃出掩体,四肢着地向前爬去,嘴里发出稀奇古怪的叫声。

世界一下变得死寂,不管是这边的人还是那边的动物,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郑大槐身上,直到雷哥狂喊一声:“准备掩护!”寂静才被打破。山上的虎王也长啸一声,立刻,成千上万只动物朝郑大槐扑来,将他团团围在中间。

郑大槐司匍匐在地,一动不动,只是嘴里仍在发出古怪的叫声。世界再次沉寂下来,山上山下的空气,似乎燃个火星就能爆炸。

转机是一只老猿的出现,它好像是受了虎王的指派,缓慢地从山上下来,走到郑大槐面前,郑大槐看见它,像看见了救星。他们两个连说带比画,很快,郑大槐被老猿带到了虎王面前,郑大槐匍匐在地,由老猿当翻译,开始和虎王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对话。

老虎愤怒地问:“你们这些人为什么要闯进山里来?你们杀了我那么多孩子,我要把你们统统杀死,吃掉!”

郑大槐连连作揖,口称:“对不起,对不起!”他说,“我们人类已经没有家园了,到山里来是为了避难逃命,希望虎大王能给我们一个安身之地”。

虎王冷笑道:“哼哼,让你们安身,我们就无处安身了。”

郑大槐急忙说:“虎王您难道就没有感觉到吗?人类一直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这样动物才得以繁衍生息啊!如今人类有难,还请虎王高抬贵手吧。”

虎王听了似有所动,良久,厉声说:“要想活命,就让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爬出来我会考虑给几个山头让你们生活。”

郑大槐连连点头,急忙下山通知。没想到雷哥却坚决不同意。

“我们是人!是人啊!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但是大多数人扔掉了武器,相继爬出掩体。

最后只剩下了雷哥,他全副武装、威风凛凛地跳出掩体,冲着山上的虎王放声大笑,高声喊道:“有种下山来跟老子单挑,一决雌雄吗?”

回答他的,是惊天动地的怒吼。接着,所有的动物铺天盖地般扑向雷哥,雷哥猛地拉响了身上的超级炸弹。一声巨响,他和许多动物同归于尽。

天地一片混沌,剩下的人都呆住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公元3080年的一天,世界核战爆发”,文中这句话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也暗含了人类和动物发生激战的缘由。
B.小说把郑大槐的出场置于男人哀叹、女人悲泣、大家深感绝望之际,有利于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凸现郑大槐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
C.雷哥劝说郑大槐“别抱幻想”,并给郑大槐一支激光枪;郑大槐把枪扔了,和动物进行谈判,这展现了他们对待动物的不同态度。
D.小说最后描写了雷哥和众多动物同归于尽的场景,体现了人类与动物斗争的悲壮,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雷哥和动物的双重同情。
2.郑大槐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述。
3.小说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矛盾,试从各方面矛盾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