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舒适区反而会是一种障碍。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每天没少做题,成绩却不见进步,仔细检查发现,孩子做的都是自己会的那几种,(      ),其实是在不断重复。只愿意    ,不愿意费劲解决难题。这种学习,很难进步。勇于走出舒适区,向艰难区进发,才能真正长本事。

其实,(              )。 你越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就越大,人生体验就越丰富,发展空间就越大。任何事情都不是         的,越        ,不愿努力,这个圆就小得可怜。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什么也不愿干,以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气温一下降,这个“舒适”就有几分可疑。苏东坡有首诗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激愤之作。不在挫折中磨砺,怎么可能成功呢!满足现状,           ,错失的是更大的舞台。

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成长,应该从不断走出舒适区开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驾轻就熟     一挥而就       如履薄冰       作茧自缚
B.驾轻就熟     一蹴而就       畏首畏尾       故步自封
C.轻车熟路     一挥而就       畏首畏尾       故步自封
D.轻车熟路     一蹴而就       如履薄冰       作茧自缚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人们做到了不怕吃苦,向外开拓,这个圆的圆周变大了,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发展空间更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11-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恩!”陈老师总结道,感恩就是《三江之源》创作的初衷——感恩地震后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感恩重生的新玉树……一幅《三江之源》,汇聚了太多的情感!

我采访了《三江之源》的主创之一扎巴。2017年,扎巴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去北京,是参加一次大型艺术活动。或许是为了考查一下远道而来的孩子们的绘画功夫,孩子们被安排在运河边作画,面对滔滔运河水和静立的运河大桥,扎巴的灵感来了。大桥、河水、流云,一下子都有了灵性,钻进他的画里,成为画的主角。孩子们的专注吸引了很多人,他们围拢来,饶有兴致地观看品评……

在玉树巴塘机场航站楼前,我拍了一张照并发朋友圈。极目远晚,小雪初霁,山头白雪,莹洁如玉。树在风中轻摇,平添一分动感。在我看来,树代表生机,玉意味着纯洁,“玉树”就是“玉”与“树”的美丽相遇。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       
A.“嘎——”突然从远处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B.“班长他牺 ——”一班战士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C.“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 《边城》中翠翠骂傩送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D.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桥、河水、流云是他画中的主要构图元素”,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0-27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那天,我和牛思贤、老支书一起喝茶。正是六月的雨季,远处群山笼着一层雨雾白纱,几只白鹭在田野间起落蹁跹。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D.花市上,牡丹、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2.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屋檐水哗啦啦地从瓦背上淌下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任何一个角落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心灵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在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B.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在任何一个角落获知了发生的世界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C.我们的心灵获知了在第一时间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D.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的果子干涩萎缩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0-1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推开窗,呀,漫天皆白,落雪了。难怪黎明窗上亮得早。

今冬多雪,一场接一场,不厌其烦落下来。昨天预报似乎还是小雪,并未引人留意。因为多少次关于小雪的预报都落空了,有时只星星点点,飘下几粒,算是应付差事,地皮上不白不湿,太阳还淡淡地在天空,透露着一些讥讽似的不屑。这次,,地上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仍扯棉絮一般飘落着。

较起雨来,。一种恬适、宁静、纯净、明朗的情感,一瞬间就随那雪浮动起来。站在窗前,望着远远近近的屋脊,白生生覆盖着棉被一样,先前那些黑黑白白、沟沟洼洼的差异,都被一只神奇的手,一夜间抹平了。道边,光秃秃、黑黝黝的杨树也变得年轻丰满了。枝条上厚厚地堆着雪,也很像卷上了一层棉花。那样子,难免让人想到时尚的中年女士,多用了一些填充皱纹的粉底,多涂了一些增白皮肤的霜剂。白了,也嫩了。道路上也白了,是并不很实的白,时时裸露出一些遮掩不住的黑湿。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夸张、比喻、排比B.借代、比喻、排比
C.比喻、叠字、比拟D.叠字、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改写成“站在窗前,望着远远近近的屋脊,覆盖着棉被一样,白生生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07-09更新 | 700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一到,各种时令野菜争先上市了。其中备受人们青睐的就有苜蓿。苜蓿有两种,一是紫花苜蓿,一是黄花苜蓿,。通常紫花苜蓿的用途只是当作牧草,是牲畜饲料;黄花苜蓿供人食用。为了简洁、方便、顺口,生活中人们都把黄花苜蓿直接叫作苜蓿。

,河滩、野地、街心花园,到处可见勃勃的英姿。苜蓿的模样很好看,它的叶子嫩绿嫩绿的,小巧秀气,文静雅致;细细的茎,高高挑挑的,跟模特似的。苜蓿的天性,张扬撒泼,要长便是大片大片的,像是铺就的地毯,又像是飘落的云彩。它只是一个劲地生长,简直是疯长,它能把脚下的土地遮掩得严严实实,不留丁点的空隙。苜蓿之间也毫不谦让,毫不客气,毫不留情,就像运动员,你比我赛,争金夺银。它的活力与激情,简直让四周的花草羞愧得毫无颜色。

苜蓿不仅装点着大地,还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上海人喜欢把苜蓿叫作草头,生煸草头是沪上菜馆颇具特色的菜肴。前不久,我去探望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女儿为我接风,领我去了一家专做上海本帮菜的餐馆,席间还特意点了一道生煸草头。此菜色泽碧绿,柔软细嫩,鲜爽无比,在上海很受欢迎,点击率很高。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拟人   对偶   夸张B.排比   对偶   夸张
C.对比   借代   排比D.拟人   比喻   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苜蓿是大片大片生长着的,像是铺就的地毯和飘落的云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夏日的下午,正是我异常繁忙之时,前行的车突然被堵在半路上,此时无事可做,只好定下心来,反正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两边都是树。平时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绿叶的,也只有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     )地欣赏起来。那一树树的叶子,繁茂而细小,在风中翻腾起伏,日光照耀下,向阳处一闪一闪,仿佛千百面小镜在争艳竞丽。平时路过多少次了,却总是视而不见。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总以为凡事都是必然的,今天有的,明天会照旧有;等到霎那间失去了,才(     )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

这一片绿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光,      ②      :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     )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公用厕所旁有一棵夹竹桃,叶子尖( )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在展曦夕照中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整以暇   惊觉   尽管   B.怡然自得   惊觉   虽然   
C.怡然自得   察觉   尽管   D.好整以暇   察觉   虽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人养鸡,有人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0·山东·模拟预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我们试图与每一座城市对话,感受每一座城市的心跳,品读每一座城市的成长历程时,歌曲,     ①     ,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城市历史文化通道的大门,短短一支歌,便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密码。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走近“未来之城”雄安,走近“东方巴黎”上海,走近“天府之国”成都,走近“太湖明珠”无锡……它们风情各异,风流尽显,透过或婉转悠扬,或铿锵有力的歌声,热烈地诉说着有关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许许多多的城市故事汇集起来,讲述的是一个辉煌灿烂的“中国梦”的故事;千人合唱、万籁齐鸣的城市之歌,奏响的是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磅礴浩荡的时代强音。这首波澜壮阔的交响曲,是由千千万万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追梦者写就的,他们是一个个小小的音符,     ②     ,照亮了许许多多的城市,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奋进征程。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     夸张     引用B.比喻   拟人     借代
C.拟人     比喻     排比D.引用   夸张     象征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城市之歌千人合唱、万籁齐鸣,奏响的是神州大地万象更新、磅礴浩荡的时代强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0-03-21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赞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穿一身缟素衣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起一根竟像没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不经心的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身便波的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她们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叙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迎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爱热闹的少年们携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东洋彩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

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①                ,穿上单袍:不过如此罢了。②                ,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不多少间咒诅人生?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拟人、比喻、夸张B.拟人、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同时我们抱怨我们苦痛、烦闷、拘束、枯燥的生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