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为最。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李嗣源、郭从谦反。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七》,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因前请A亟行刑B诸伶共C唱和之D庄宗E大笑F县令G乃得免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事,当权,与《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词义相同。
B.教坊,掌管俳优杂技的官署,与《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相同。
C.就,靠近、接近,与《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词义相同。
D.当,应当,与《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庄宗做了天子,他就开始宠爱伶人,经常亲自和伶人一起在庭中表演杂戏。
B.为了感谢陈俊、储德源,周匝为其请功,庄宗当即分别封陈、储为景州、宪州刺史。
C.庄宗打猎践踏民田,县令拦马直谏,庄宗想要杀他,伶人敬新磨巧妙求情救下县令。
D.李嗣源、郭从谦叛乱时,庄宗被乱箭射中倒在绛霄殿廊下,后被伶人用乐器烧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
(2)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
5.请根据文本推断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来书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暗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即如来书所云知食乃食等说可见,前已略言之矣。此虽吃紧救弊而发,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姑为是说,以苟一时之效者也。

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者也。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暗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谓之不知义也。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王守仁《传习录·答顾东桥书》,有删改)

材料二: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①晦庵:朱熹的号。②告子义外之说: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曰:‘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游九华A归B筑C室D阳明E洞中F泛滥G二氏H学I数J年K无所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指“使、让”,与“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中的“俾”词义相同。
B.“失却知行本体”和“李牧连却之”(《六国论》)中的“却”意义和用法不同。
C.“当自求诸心”和“不识有诸”(《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诸”意义和用法相同。
D.集注,意思是汇集或综合前人对某书的注释,有时附上自己的见解,多用作书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东桥认为如果把行当作知,人们就可能只注重本心而遗漏万物之理,这并非是圣学关于知行并进的正确方法。
B.在心外寻求万物之理,实际上是告子的“义外”观点,也是孟子所说的“不知义”的观点,是偏颇不通的。
C.顾东桥说“知食乃食”,王守仁认为拥有忠孝之心就是拥有忠孝之理,这两种观点反映出的知行关系是不一致的。
D.王守仁认为宋代周敦颐、二程兄弟以后,只有象山陆九渊的学说能够上接孟子学统,而朱熹的部分学说还不成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以己意抑扬其间,姑为是说,以苟一时之效者也。
(2)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5.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王守仁与朱熹在“心”与“理”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2024-01-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中学、常州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茶,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患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子胜之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纸上涂黑对应的字母方框。
其后A人有上书B告勃C欲反D下廷尉E廷尉下F其事长安G逮捕勃H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是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中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期间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5.周勃被诬谋反,最终被赦免。请简要说明他被赦免的原因。
2024-01-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调研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疑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因奏曰:“臣生于草莱,目不睹阙廷之事。陛下过听,引至天庭,此万代之一遇。然咫尺之间,若披云雾,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曰:“善。”遽命卷帘。翌日,拜监察御史。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鞠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贤圣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宗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已。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表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之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选自《大唐新语·举贤篇》,有删改)

注:①马周:唐太宗时宰相,小时候是孤儿,家境贫寒,后历任监察御史、谏议大夫等职,屡次直言进谏,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以及“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得唐太宗器重。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都一不当而罪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御史,中国古代主管监察的官员的一种泛称,其职责是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
B.表,古代的一种文体,专用于表彰的文件,内容大多是颂扬表彰人员。
C.反坐,古代对诬告罪的刑罚,即把因被诬告所得刑罚加在诬告人身上。
D.衡轴,即古代天文仪器中的转轴。后多用来比喻中央政府中的要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早先虽然穷困落魄却仍然胸怀大志,过着凄清冷落的生活,心中却怡然自得。
B.张嘉贞的才能被张循宪偶然发现,他帮张循宪解决了很多长久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
C.张嘉贞享受到被武则天卷帘接见的特殊待遇,接着又被武则天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
D.张嘉贞虽然多次向唐玄宗进谏,却迟迟未得赏识,因而引用马周的例子暗示唐玄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
(2)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
5.根据文本,赏析张嘉贞让武则天卷帘接见自己的那段话的说话技巧。
2024-01-13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西伯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材料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句读正确的是(     
A.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B.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C.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D.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拘,指被拘禁,“百里奚举于市”的“举”表示被选拔、被任用,两者用法相同。
B.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文中梅尧臣因家族亲属而受荫。
C.辟,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中的“辟”词义相同。
D.雅颂是《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3.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指出古代不得志的诗人更能体悟生活,抒发沉郁的胸臆,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情感。
B.梅圣俞常用诗歌抒发不得志的感情,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
C.梅圣俞诗作很多,但他却没有收集保管。通过谢景初的努力,使梅圣俞的诗作得以保存。
D.序文以评述梅诗为轴心,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饱含了作者对梅圣俞的倾慕和同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5.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文学创作理论。
2024-01-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学、震川高级中学、西交附中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貂勃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B.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C.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D.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貂勃常恶田单”与“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这两句中的“常”字,意义相同。
B.“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与“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这两句中的“属”,意义不同。
C.戎翟,即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稽首,古代九拜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设宴招待貂勃并询问自己哪里得罪了他,貂勃以狗只认主人不分高贵卑贱为喻,巧妙地为自己中伤田单开脱。
B.齐王的九位宠臣推荐貂勃出使楚国,以报楚国的搭救之情,貂勃去后故意多日不返,九位宠臣便趁机向齐王诬陷田单。
C.田单不计前嫌,向齐王推荐貂勃;为了化解齐王对自己的猜忌,田单自请死罪;最终在貂勃的帮助下,被加封万户夜邑。
D.齐王的九位宠臣和貂勃都认为田单有治国安民之才,但前者认为其心怀不轨,希望齐王详察之,后者敦请齐王重用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貂勃是如何说服齐王“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12-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陆生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色,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哙等见上,流涕曰:“陛下病甚,大臣震怒;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帝笑而起。上从破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曰:“疾可治。”上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B.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C.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D.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称,公、侯、伯、子、男是古代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爵位。
B.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
C.适,通“嫡”,与“庶”相对。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宗法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D.三尺,在古文中可以代指人自身,如“三尺微命”。上文中的“三尺”即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生病不愿见人,下诏守门的人不能让群臣进入,绛、灌等不敢进去,只有舞阳侯樊哙推门而入,随后大臣也都进去。
B.皇帝击败黥布归来,病情更加重,愈发想换太子,不但不听张良的劝谏,还称病不问朝政,然后叔孙通又极力劝谏。
C.因为当时大臣中坚持反对立赵王为太子的人很多,皇帝明白群臣的心,于是放下此事不再谈改立太子之事。
D.皇帝病重,吕后为他请的良医认为其病可治,他却说,人的命由上天决定,即使扁鹊也没用。赏些钱财把良医打发走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病甚,大臣震怒;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2)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
5.请简要概括叔孙通认为不能改立赵王为太子的理由。
2023-12-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文节。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B.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C.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D.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宋高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中的“元嘉”即为年号。
B.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还有迁、擢、改等,如《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表示贬官。
C.崩,本义是指山倒塌,文中指帝王之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如陶渊明谥号“靖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具有管理才能,担任奉新县知县时,阻止收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把逃税人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县里大治。
B.杨万里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后,盗贼沈师进犯南粵,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后被任命为提点刑狱,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来防范盗贼,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
C.杨万里慧眼识人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宋孝宗起初很喜爱杨万里的才能,称他有“仁者之勇”,受到重用:后来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2)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
5.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2023-11-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北美国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注],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
轼庐于其A上B过家C不入D使E官吏分堵F以守G卒H全其城。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要结发戴冠,表示成人,但体犹未壮,称为“弱冠”。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最高管理者是礼部尚书。
C.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辛弃疾曾为此地写下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词也称为曲子词、诗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小深得母亲教诲,博闻强记,曾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激励他成为范滂那样的人。
B.苏轼当政徐州,遇到水灾,他阻止富人弃城而逃,并身先士卒,率领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言辞激烈,不欢而别。
D.苏轼知政有方,文章写得好,虽不是心醉于歌曲旋律的人,但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5.苏轼被称为“天下奇才”,表现他才学之高的事迹有哪些?请根据原文简要概述。
2023-11-17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符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者,长卿,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当是时,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对,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是时方筑朔方以据河逐胡,弘因数言西南夷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

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摘编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①皇帝专用的车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建元A六年B大行王恢击东越C东越杀王郢D以报E恢F因兵威G使唐蒙风指晓南越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郎国,是中国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的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李白曾流放此地。后人以“夜郎自大”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
B.字,也叫表字,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一般男子二十岁冠礼时取字。如辛弃疾字易安,杜甫字子美。
C.元狩,汉武帝刘彻的年号,是第一个正式的年号,标志着中国建元时代的开始。年号多用于纪年,如“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D.或,“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中的“或”是“有人”的意思,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霞明灭或可睹”中的“或”语义并不相同。
3.下列关于选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蒙认为,南越王名义上是外臣,实际上是一州之主。如果借助夜郎的兵力,乘船而下,乘南越没注意而加以攻击,这是制服南越的一条奇计。
B.夜郎旁边小城镇都因为贪图汉朝的丝绸布帛,暂且接受了唐蒙的盟约。汉朝将夜郎设为犍为郡。司马相如也照此法在西夷设置了十余县。
C.公孙弘当了御史大夫,这时汉朝正修筑朔方郡城,他乘机屡次陈说开发西南夷的害处,可暂时停止开发活动,集中力量对付匈奴。
D.张骞认为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派人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
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
(2)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
5.汉武帝为什么最终下令停止了对西夷的活动,只在南夷设县和都尉?
2023-11-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