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往使。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通零关道,还报天子,天子大说。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余,复召为郎。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上:指汉武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B.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C.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D.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对皇帝的尊称,《史记》以“上”称武帝,以谥号称景帝,暗含臧否之意。
B.苑囿,在汉代是皇帝和诸侯的专属领地,具有生产、游猎、赏玩、宴请等功能。
C.转漕,是指转运粮饷,古时陆路上的运输称为“转”,通过水道运输则称为“漕”。
D.节,即符节,古时象征皇帝亲临,司马相如出使时,朝廷授予其节作为凭证信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志向远大,才华出众。他少时喜欢读书、击剑,早年因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而改名;他善于著书,后来因作赋受到赏识。
B.司马相如借赋进谏,方法独特。他创作了《子虚赋》,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无是公三个人物,以此劝谏武帝,得到肯定。
C.司马相如尽心国事,安边有功。他出使西南,开通边疆道路,将当地的各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为国家安定做出了贡献。
D.司马相如历经两朝,宦途坎坷。景帝时,他客游梁地,孝王死后,因无官可做而投奔王吉;武帝时,定西夷建功,后又被免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2)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5.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春,正月,辛亥,右仆射长孙无忌,时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有不通。又召百官谓之曰:联诸子皆幼,视无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间也。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以为开府仪同三司。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赡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徵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夏,四月,已卯,诏以隋末乱离,因之饥馑,基骸满野,伤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座。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已故也。夫靡丽珍奇,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欲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上问王珪曰:近世为国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对曰:汉世尚儒术,宰相多用经术士,故风俗淳厚;近世重文轻儒,参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表也。上然之。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社焉。玄龄虽蒙宽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等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B.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C.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D.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右仆射长孙无忌罢”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罢”字含义不同。
B.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文中指后者。
C.“固人之所欲”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D.稽颡,古代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后世俗称“五体投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宽厚仁慈,大臣长孙无忌遭人密报权宠过盛而“自惧”,他开诚布公予以安抚,告诫百官不得离间;下令官府掩埋百姓尸骨。
B.唐太宗律己甚严,长于用人,他认为国君所为受上天监临、百姓瞩目,不可随意;希望臣下能与自己心意相通;明了并发挥臣下之所长。
C.唐太宗注意吸取历史教训,他看到秦始皇大兴土木引起民怨,就打消了准备材料,修建宫殿的计划,并让官员们体察他的良苦用心。
D.唐太宗注重研究治国之道:他困惑于近代以来国家政治越来越赶不上古代,赞同王珪缘于当今用人及治国理念与汉代有别的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以为开府仪同三司。
(2)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已故也。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同那刘怀敬之母,裕之从母也,生怀敬未期,走往救之,断怀敬乳而乳之。及长,勇健有大志。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好樗蒲,为乡闾所贱。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事。元兴三年。桓玄之乱,刘裕入朝。义熙元年三月,帝至建康,以刘裕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裕固不受,屡请归藩,诏百僚敦劝,帝幸其第。裕复诣阙陈请,乃听归。七年春正月己未,刘裕还建康。三月,刘裕始受太尉、中书监。诸葛长民骄纵贪侈,为百姓患,常惧太尉裕按之。九年春二月,太尉裕自江陵东还,骆驿遣辎重兼行而下,前刻至日,每淹亭,辄差其期。乙丑晦,裕轻舟径进,潜入东府。三月丙寅朔旦,长民闻之,惊趋至门。裕伏壮士丁旰于幔中,引长民却人间语,长民甚悦。丁旰自慢后出,于座拉杀之。冬十一月,太尉裕遣左长史王弘还建康,讽朝廷求九锡。十二月壬申,诏以裕为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十三年春正月,太尉裕引水军发彭城。三月太尉裕将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将诉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魏人以数于骑随裕军西行裕遣兵击之魏军奔渍恭帝元熙元年春正月甲午,征宋公裕入朝,进爵为王。冬十二月辛卯,宋王裕加殊礼,进王太妃为太后,世子为太子。六月壬戌,王至建康,傅亮讽晋恭帝禅位于宋,具诏草呈帝,使书之。帝欣然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乱,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书赤纸为诏。甲子,帝逊于琅邪第。丁卯,王为坛于南郊,即皇帝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篡晋》)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月/太尉裕将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将诉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魏人以数千骑随裕/军西行/裕遣兵击之/魏军奔溃/
B.三月/太尉裕将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将诉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魏人以数千骑随裕军西行/裕遣兵击之/魏军奔溃/
C.三月/太尉裕将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将诉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魏人以数千骑随裕军西行/裕遣兵/击之魏军奔溃/
D.三月/太尉裕将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将诉河西上/先遣使假道于魏/魏人以数千骑随裕/军西行/裕遣兵/击之魏军奔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藩国、藩王、藩属、称藩、削藩等均与此相关。
B.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C.世子:又称太子,古代帝王、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嗣子是有继承权的嫡长子的称谓。
D.禅位: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幼年不幸,生母去世,家境贫苦,差点被父遗弃,是姨妈将他喂养。长大后勉强识字,以卖鞋为生,喜欢赌博,遭乡里人贱视。
B.诸葛长民骄傲放纵,贪婪奢侈,祸害百姓,刘裕行军途中不断改变计划,故意延滞时间,暗自径直到诸葛长民府上,设计将他除掉。
C.为了取得政权,刘裕先是派王弘讽示天子希望得到九锡,后又安排傅亮婉言劝说恭帝禅让皇位,从中可以看到刘裕出色的权谋手腕。
D.恭帝写禅让诏书前,夸赞刘裕对延续晋朝的贡献,表示退位是心甘情愿,但从当时情势看,他也许是别无选择,言行并非出自本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裕固不受,屡请归藩,诏百僚敦劝,帝幸其第。
(2)裕伏壮士丁旰于幔中,引长民却人间语,长民甚悦。
2022-01-10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人也。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长史陶侃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2.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宁朔将军”与“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两句中的“迁”字含义相同。
B.“弘遣南长史陶侃为大都护”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两句中的“为”字含义相同。
C.“或有间侃者”与“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或”字含义不同。
D.“若丧所亲矣”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主持平定了张昌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送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2022-07-28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宰相董晋出镇大梁,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石可   镂:雕刻B.风雨兴       焉:代词,这
C.为巡官   辟:征召D.官盛则近   谀:阿谀,奉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久矣             用心躁
B.于其身也,耻师焉          曰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
C.锲不舍,金石可镂          择师教之
D.巫医乐师百工             士大夫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积成德B.学于师C.圣益圣,益愚D.愈发言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6.下列对上面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先从学习态度再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共用十个比喻来论述中心“学不可以已”。
B.第一段文字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C.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相反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D.第三段文字,韩愈为人正直,德宗晚年政事混乱,韩愈上奏章批判,被贬连州,又量情转江陵做掾曹。
7.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2-12-29更新 | 35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德九年冬,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至渭水便桥之北。太宗曰:“颉利闻我国家新有内难,又闻联初即位,所以率其兵众直至于此,谓我不敢拒之。联若闭门自守,虏必纵兵大掠。强弱之势,在今一策。朕将独出,以示轻之,且耀军容,使知必战。事出不意,乖其本图,制服匈奴,在兹矣。”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俄而六军继至,顿利见军容大盛,由是大惧,请盟而退。

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伐高昌,及师柳谷,候骑言:“高昌王麴文泰死,克日将葬,国人咸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副将薛万均、姜行本皆以为然。君集曰:“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恭行天诛。乃于墟墓间以袭其葬,不足称武,此非问罪之师也。”遂按兵以待葬毕,然后进军,遂平其国。

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尉迟敬德奏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监国定州,东西二京,府库所在,虽有镇中,终是空虚,辽东路遇,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若克胜,不足为武;倘不胜,翻为所笑。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太宗虽不从其谏,而识者之。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职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征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B.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C.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D.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兹举矣”与“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B.“及师次柳谷”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
C.“而识者是之”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忘战则民殆”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趁唐朝政局不稳之时,出动大军进逼长安城,唐太宗统率六军与突厥隔河对峙,颉利可汗被唐朝盛大的军容震慑,最终达成盟约后撤军。
B.侯君集奉命讨伐骄横轻慢的高昌国,他拒绝了候骑和副将等人的建议,认为袭击参加葬礼的人非问罪之师所为,葬礼结束后他才进军平定高昌。
C.唐太宗要亲征高丽,啸迟敬德上奏劝阻,认为皇太子在定州代理朝政,而两京是府库重地,虽有人镇守,但终究兵力空虚,担心有人趁机生乱。
D.唐太宗对战争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唐王朝虽然土地广阔,中原安定,但既不可穷兵黩武,也不能休兵忘战,否则将难以保全国家和抵御贼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克日将葬,国人咸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
(2)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若克胜,不足为武;倘不胜,翻为所笑。
2023-03-29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高三下学期十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媿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刑繁法逆;其大臣好相伤,莫能信也;其德衰而民好负善。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少求卜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大夫种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

于是乃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曰:“不可。夫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邦。之粟与财,是养寇而贫邦家也。与之不为德,不若止。请籴也,将以此试我,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勾践既服为臣,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践其敢反我乎?

太宰嚭曰:“臣闻春日将至,百草从时。君王动大事,群臣竭力以佐谋。”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叹曰:“於乎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

吴王欲伐齐。召申胥,对曰:“胥闻越王勾践衣弊而不衣新,庆赏,不刑戮,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在我,犹心腹有积聚,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死亡欲释齐以越为忧。”吴王不听,果兴师伐齐,大。还,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

居三年,越兴师伐吴,至馀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越王亲谓吴王曰:“昔者上苍以越赐吴,吴不受也。夫申胥无罪,杀之。进谗谀容身之徒,杀忠信之士。大过者三,以至灭亡,子知之乎?”吴王曰:“知之。”越王与之剑,使自图之。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卷五》,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A发B则C无D伤E动F作G者H有I死J亡K欲L释M齐N以O越P为Q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少求卜焉”与“王欲行之,则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盍”字含义相同。
B.“之粟与财”与“一旦不能有,来其间”(《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输”字含义相同。
C.“庆赏,不刑戮”与“以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行”字含义不同。
D.“果兴师伐齐,大”与“能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克”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开始,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交战,大败,于是派大夫文种去吴国求和。吴王答应了,于是勾践从会稽前往吴国称臣。三年后,勾践回国。
B.文种认为,吴国虽然富有,然而在刑法、臣、民、君等方面都有不足,可以买进粮食来试探验证。若上天已抛弃吴国,吴国会答应请求的。
C.申胥认为吴越是仇敌,给越国粮财就是养育贼寇而削弱自身,这是越国故意进行试探,可吴王听信了太宰嚭的话,最终答应了越国的请求。
D.吴王想攻打齐国,而申胥觉得越国才是真正的祸患,攻齐定会失败,不如转而对付越国。吴王不听,攻齐胜利归来,认为申胥不忠而杀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
(2)今以越之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勾践其敢反我乎?
5.越王勾践认为吴王有“大过者三”,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与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之必存,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晏A子B归C未D至E而F君G出H令I趣J罢K役L车M驰N而O人P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复事”与“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复”字含义不同。
B.“遂如大台”与“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C.“以谢于百姓”与“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D.“以其所有共我”与“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共”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让百姓为自己建造大台,百姓痛苦不堪,受冻挨饿的人每个乡都有,他们将劝谏的希望寄托到晏子身上。
B.齐景公问古代圣明君王的品行,晏子说他们公正、不偏私;对诸侯采取施恩和打压两种策略,而对百姓有恩惠。
C.要改变齐国不利的局面,晏子认为需要齐景公放下身段,用丰厚的财物,取悦诸侯;减轻刑罚、反省功过,答谢百姓。
D.齐景公以忠爱君主为由要厚葬梁丘据,但晏子认为,只有一个梁丘据忠爱君主是有问题的,劝止了不合理的厚葬。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
(2)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2022-10-27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武。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B.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C.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D.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论:指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代以来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B.秋试:科举时代地方(唐宋为州府,明清为省)举行的考试。因时值秋季,故称秋试。
C.实学:是一种以“实体达用”为宗旨、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潮流和学说。
D.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始设于汉武帝时期,隋炀帝时改称国子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仁宗诏令各州县设立学校,大臣们各抒己见。范仲淹极力主张兴办学校,而宋祁等人则认为教育不应完全依赖学校。
B.宋仁宗尊师重教,重视人才培养。他听从建议,改革科举,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C.胡瑗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礼仪,即使盛夏酷暑,也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
D.梅尧臣明经学又懂武学,他担任国子监直讲,讲解《论语》《孙子》等,使学生懂得了忠孝仁义之道和制胜御敌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
(2)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2022-06-16更新 | 2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