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某启:昨日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文本二

壬申,以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固辞不拜。初,光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帝欲大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辞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光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会安石复起视事,乃下诏允光辞,收还敕诰。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注释:①劘(mò):规劝,直言劝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
B.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
C.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
D.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预国论此/消长之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日蒙教”中的“蒙”,敬辞,承蒙。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字与此含义相同。
B.“举先王之政”与“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C.“初,光素与王安石厚”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D.“诚能罢制置条例司”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指责自己“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等逐一作了反驳,事理充足,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文本二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虽不能对国政形成危害,但是如果让他处在高位,他就会成为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的一面旗帜。
C.文本二中宋神宗之所以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是因为他认为司马光为人正直,有军事才能,而且当时王安石称疾不出。
D.司马光拒绝接受宋神宗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他看重的不是自己官职的高低和俸禄的多少,而是朝廷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2)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
5.文本二中司马光分析了青苗法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请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安君曰: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礼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合伐之,赵必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龀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惟愿大王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若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臣之严焉,孰若胜天下之威大耶?臣闲明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破国不可复完,死卒不可复生。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大王若不察A臣B愚计C必欲快D心于赵E以致F臣罪G此亦H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屈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指赵胜,他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战国四公子”。
B.“必未可拔”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同。
C.顿首,古代跪拜礼,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可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文中指前者。
D.“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两句中的“览”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安君认为,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却没有趁着赵国震惊恐惧的时候一举灭掉它,已是失了时机,现在再出兵灭赵必定不会成功。
B.武安君认为,如今赵国君主礼待大臣,大臣礼待士卒,臣民一心,上下协力,这种状况就像当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上励精图治一样。
C.秦王不认同武安君的局势分析,他增派军队,让王龄代替王陵攻打赵国,却并未攻下邯郸,且被赵国轻装精锐的部队袭击了后方。
D.面对秦王的逼迫,武安君认为既然自己出征或者不出征都会获罪,那么他宁愿遭受极刑而死,也不愿意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
(2)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北河。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孙卿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上叹曰:“吾后升天,群臣亦当葬吾衣冠于东陵乎?”乃还甘泉,类祠太一。初,司马相如病且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上封泰山。上感其言,会得宝鼎,上乃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而诸方士又言:“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采《尚书》《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禅仪,数年不成。上以问左内史兒宽,宽曰:“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臣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之。上为封禅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尽罢诸儒不。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元封元年春正月,上行幸缑氏,礼祭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者三。诏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夏四月,还至奉高,礼祠地主于梁父。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上寿颂功德。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封禅》)

武帝之淫祠以求长生,方士言之,巫言之耳。兒宽,儒者也,其言王道也,琅琅乎大言之无惭矣;乃附会缘饰,以赞封禅之举,与公孙卿之流相为表里。武帝利赖其说,采儒术以文其淫诞,先王之道,一同于后世缁黄之徒,而灭裂极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B.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C.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D.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北河”与“临帝子之长洲”(《滕王阁序》)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B.“劝上封泰山”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两句中的“劝”字含义不同。
C.“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与“用之不竭”(《赤壁赋》)两句中的“用”字含义相同。
D.“群臣更上寿颂功德”与“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两句中的“更”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在桥山祭祀黄帝陵时,对于黄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询问,在得知此处仅为衣冠冢时,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
B.汉武帝被司马相如临终颂功德、言符瑞的遗书打动,又恰逢得到宝鼎,便动了到泰山封禅祭祀的念头,并与公卿大臣进行商议。
C.汉武帝采纳了兒宽的建议,自己制定了封禅仪式,并于元封元年夏季四月进行了封禅大典。封禅结束后,群臣都歌颂汉武帝的功德。
D.王夫之对于汉武帝封禅之举是不认同的,认为他受到了方士和巫师的欺蒙,并认为汉武帝过度祭祀的行为破坏、违背了先王之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
(2)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2022-12-27更新 | 3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苦赵,遂入秦。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苏秦说韩宣惠王曰:“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王从其言。

苏秦说齐王曰:“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斗鸡、走狗、六博、阘鞠。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许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
B.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
C.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
D.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官名。战国及汉初王公贵官都有舍人,是对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
B.三军,周制,天子可有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上军最尊,中军次之,下军又次之。
C.西面,面向西,表示屈从于别人,《鸿门宴》“张良西向侍”中“西向”也是此意。
D.纪事本末体,是指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游说各诸侯国,未遇到了解自己的明君,后被苏秦用计入秦,张仪知道后感慨自己比不上苏秦。
B.苏秦主张六国“合纵”抗秦,他游说韩国、齐国时,都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切中利害,让国君信服。
C.临淄城富足殷实,城中百姓整天玩乐斗殴,所以苏秦建议齐王将他们编军,然后厉兵秣马,与秦国抗衡。
D.苏秦在游说齐王时先指出齐国的优势,接着分析秦国不敢轻易进攻齐国的原因,最终成功说服了齐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2)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
2022-09-23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5 . 文言文阅读                    

明史·韩文传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            当:承担。
C.至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之籍                         著:彰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②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2016-11-18更新 | 300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3-2014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咸长虞,刚简有大节。识性明悟,疾恶如仇。好属文论,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朝廷从之。

时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②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司求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

(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改)


[注]①毛玠: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②伊周:指伊尹和周公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B.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C.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徙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D.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在成年后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
B.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多为皇帝的儿子,他的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C.司徒,三公之一,春秋时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至明代废除。
D.赠,即追赠,也称追封、追晋,指加封死者的官位、勋位,可用于特别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聪厦明达,善写文章,他的言论有规劝鉴诫之风。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
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政速。他上书皇帝,认为国家、人民不富足的原因是官员太多,蚕食侵占的人多,重视农耕的人少等。
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任用罢免官员的行为不满,便独自上奏罢免夏侯骏的大中正之职。
D.傅咸指陈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奢侈之风,主张清廉应如毛玠;他为皇帝出谋划策,主张厚赏文武百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
(2)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侯渊战虽数胜,魏王操常戒之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及渊与刘备相拒逾年,备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营于定军山。渊引兵争之。备使讨虏将军黄忠乘高鼓噪攻之,渊军大败,斩渊及益州刺史赵。是时新失元帅,军中扰扰,不知所为。督军杜袭与渊司马太原郭淮收敛散卒,号令诸军曰:张郃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权宜推为军主。出,勒兵按陈,诸将皆受节度,众心乃定。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以众寡不敌,欲依水为陈以拒之。郭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之,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于魏王操操善之遣使假节复以淮为司马。

三月,魏王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

操与备相守积月,魏军士多亡。夏,五月,操悉经出汉中诸军还长安,刘备遂有汉中。

秋,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设坛场于沔阳,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乃拜受玺绶,御王冠。因驿拜章,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立子禅为王太子。拨牙门将军义阳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备还治成都,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余皆进位有差。

遣益州前部司马犍为费诗即授关羽印绶,羽闻黄忠位与己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怒。今汉中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谓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果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六十》,有删改)


【注】①黄忠,字汉升,南阳郡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于魏王操/操善之/遣使假节/复以淮为司马
B.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于魏王操/操善之遣/使假节复以淮/为司马
C.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于魏王操/操善之/遣使假节复以淮为司马
D.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于魏王操/操善之遣/使假节复以淮/为司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中国古地名,治所在蜀郡的成都,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合称“九州”。“九州”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尚书·禹贡》中,后用来代指天下。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假节指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此符节将会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
C.后将军,官名,位次于上卿。后将军、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并称为四方将军。黄忠作为后将军,官职品级实际和关羽的前将军、张飞的右将军、马超的左将军是一样的。
D.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刘邦庙号本来是汉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三国时期,高祖这个称号成为庙号,其地位仅次于太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的一项是(     
A.夏侯渊于定军山的失败在其出兵前曹操的告诫中早有预兆,这是有勇无谋的必然结果。
B.在定军山下折损大将夏侯渊后,曹魏军队临时推举了张郃担任军中主帅,稳定了军心。
C.赵云率领小队人马出营却与曹魏大军意外相遇,赵云凭着过人的勇猛使曹军受挫而退。
D.原本不愿接受封授的关羽,听从费诗的劝告后才幡然醒悟,立即接受了前将军的封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备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营于定军山。
(2)今汉中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
2022-04-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围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B.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C.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D.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我国古代纪年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魏安釐王二十年采用的是第二种纪年方法。
C.平原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D.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凭证,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调发军队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窃符教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C.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平原君的激将法。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肚令。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它日,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说曰:“不然。盈川文如县河,酌之不竭,优于卢而减王。耻居后,信然;愧在前,谦也。”

(选自《新唐书·王勃等传》,有删改)


【注】①擿(tī):指出。②盈川:杨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B.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C.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D.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文中指古代选拔官吏的考试方法。皇帝提出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由被举荐人回答。
B.及冠:指古人年满二十岁到了成年。冠:古人年满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
C.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借指帝王的住所。献颂阙下:到宫殿前进献颂文。
D.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敢于质疑,率性惹祸。他小时候读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写文章指出其中的错误。他在王府任职,随性写文章惹怒皇帝,被逐出王府。
B.王勃因事犯罪,英年早逝。罪犯曹达躲藏在他家里,他害怕泄露,杀了曹达,被判死罪,后被赦免。他去探望父亲不幸落水,去世时不满三十岁。
C.王勃下笔成章,令人惊叹。都督在滕王阁摆宴,请他的女婿和其他人作序,都没有答应,请到王勃,王勃却毫不推辞,下笔成章,令都督大为赞叹。
D.王勃列为“四杰”,因文出名。他和杨炯、卢照邻等人被称为“四杰”,而杨炯认为自己不比王勃差,张说也认为杨炯文思敏捷,才华不输于王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2)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年十六,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司徒杨赐府。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而去。河南官属耻之,欲追杀融。客有言于进曰:“孔文举有重名,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进然之,既拜而辟融,举高第,为侍御史。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举融为北海相。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乃收散兵保朱虚县。更置城邑,立学校,表举儒术,荐举贤良。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及献帝都许,迁少府。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寝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下狭弃市。魏文帝深好融文辞,每叹曰:“扬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赏以金帛。

(节选自《后汉书·孔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B.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C.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D.时/隐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融/多举中官亲族/尚书畏迫/内宠召掾属诘责/融陈对罪恶/言无阿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一种制度。有公府辟除和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B.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君主把嚼位、土地分封给宗室或功臣以建立邦国。
C.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就是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鄙弃。
D.扬班,即扬雄和班超。他们二人均长于辞赋,兼擅修史,故得以并称于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才能特异,多得礼遇。他十六岁就已经和当时的陶丘洪等名士齐名,曾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又获得了刘备的赏识举荐。
B.孔融清高猖狂,言辞激切。他去何进府上祝贺;受到门客怠慢,愤而离去;因力劝而忤逆董卓,因言辞偏激遭曹操忌惮,最终被杀。
C.孔融志向远大,功劳卓著。在黄巾军起义时,被派往局势最严峻的北海,他聚合军队,进习武事,最终打败了敌人,保住了朱虚县。
D.孔融重视文教,颇有文名。他在朱虚县设立学校,上表推荐儒家学说;魏文帝欣赏他的文辞,向天下募求其文章,赐给献文者钱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袁谭所攻,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2)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