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轾、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广故言欲亡                  数:屡次、多次
B.尉果广                         笞:竹鞭,竹板
C.王侯将相有种乎            宁:难道
D.将军身坚执锐               被:同“披”,穿着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多用者                       坛而盟
B.夺杀尉                              与之论辨,言和色夷
C.祭尉首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陈胜佐                              吾妻美我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并杀两尉的描写非常精炼,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显示出陈胜、吴广的机敏勇敢。
B.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是:为坛而盟、并杀两尉、动员起义。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出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抱负。
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陈胜、吴广起义策略的正确性。
2021-09-2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樊哙曰: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礼物,以恭祝其寿辰。
B.细说,小人的谗言。
C.杯杓,酒杯和杓子,文中借指饮酒。
D.足下,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上的座次尊卑有序:项羽坐西面东,最为尊贵;范增坐北面南,次之;刘邦坐南朝北,位次低卑。
B.范增暗中指示项庄,以为刘邦舞剑为名伺机击杀刘邦,因项伯用身体遮护刘邦,项庄未能成功。
C.樊哙闯入营帐,怒斥项羽背信弃义,违背自己当初定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约定,项羽对此无言以对。
D.刘邦不辞而别,张良以其酒醉为由致歉,并敬献白璧、玉斗,范增愤怒击碎玉斗,感叹项羽错失良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5.刘邦能够从暗藏杀机的鸿门宴成功脱身的原因是什么?
20-21高三下·浙江·阶段练习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_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_
2.下列对“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翻译下列句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1-05-31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辱之曰                            众:当众
B.于是信视之                      熟:仔细地
C.数以策项羽                      干:激怒
D.王素无礼                         慢:傲慢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有一母见信饥,
A.瑟希,铿尔B.晋函陵
C.范增数项王D.以身蔽沛公
3.下列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诸将亡者以十数
A.加之以师旅B.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C.百姓之不见保D.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的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面对淮阴屠中少年的侮辱,韩信没有起身反抗,表明他忍辱能屈的大丈夫品行。
C.滕公很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世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本文选自本书主要记录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的列传。
B.《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诸子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21-05-2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甘南县二中等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一下·浙江·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李往来
A.申之以孝悌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C.夫晋,何厌D.邻厚,君之薄也
2021-05-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新东方】高中语文20210429—009【2021】【高一下】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官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约为婚姻(这里指结为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指防止农民起义军进进出出)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
C.沛公居山东(指崤山以东)时
D.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指中原地区)抗衡
2.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所以遣将守关者”不同的一项是          
A.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项伯回到军营,把刘邦的话如数告诉项羽,并趁机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答应了,刘邦也如愿了。
B.刘邦邀请项伯,又是敬酒,又是拉关系,用谎言为自己辩护,企图笼络住项伯,让项伯在范增面前为张良说些好话。
C.刘邦回答张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问话时,说是有蠢小子唆使,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想法。
D.项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机密泄露给了张良,这里,项伯本是为个人情谊,结果却坏了项羽的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021-04-01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师大附属东阳花园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言语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C.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不相似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谢罪:道歉请罪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C.璧有瑕,请指示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3.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B.《史记》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是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的。
C.参乘也写作“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D.再拜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诚意。
4.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写廉颇,侧重于语言描写,写他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写相如,侧重于写他的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
B.选文中安排舍人的责问,来表现出舍人们的目光短浅和对相如的不理解。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出廉颇知过必改的美好品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0-21高一下·江苏·阶段练习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于楚 (从属二主)               越国以远(把……当做边邑)
B.晋函陵 (驻军)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言, 道)                      又欲其西封(延伸、扩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亦去之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21-03-3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苏州新东方】3.30高一3月五中月考

9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扎B.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D.以乱易整,不          武:威武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②因人力而敝之   ③邻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⑥微夫人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从攻项籍,屠煮枣。击破王武、程处军于外黄。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荼,虏荼,定燕地。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候,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节选自《史记·樊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B.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C.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D.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百余骑        从:跟从。
B.项羽既军士        飨:犒劳。
C.项伯常屏        蔽:遮挡。
D.与沛公有            隙:隔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出身寒微,官至封侯。他曾隐居乡间以杀狗卖肉为职业,后追随高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食邑封地,晋为列侯,世代承袭。
B.樊哙临机果断,勇气可嘉。高祖身处鸿门宴的危险境地时,他带剑拥盾,直闯军帐,慷慨陈词,项羽无言以对,高祖化险为夷。
C.樊哙忠心不二,屡平叛乱。他跟随高祖打下西汉基业,并追随高祖征讨叛军,攻打燕王臧荼,平燕地;又攻打韩王韩信,平楚地。
D.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他跟随高祖攻打秦军时,身先士卒登上敌人城池;他曾独自带兵打垮七支敌军,攻下五座城池,平定了六个郡,五十二个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