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B.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C.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D.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养,奉养父母,以终其天年,多指辞官归家以终养年老亲人,如《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B.贽,本义指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即见面礼,引申为持物以求见、赠送,文中指上级向下级索求厚礼。
C.解组,组指旧时官印上系结的丝绳;解组指解下官印,辞官卸任,与“致政”“解褐”同义。
D.季世,季指末了,“季世”即末世;季也可以指兄弟排行中次序最小的,如“季父”,即小叔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复斋以孝为先,以善为本。他为终养母亲推辞了上司的引荐;主政晋江、金溪时,多行善政,救济灾荒。
B.张复斋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在金溪为官时,不愿屈从上级官员的厚礼索求,就辞官回家,百姓挽留哭送。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并拿出贿金给贾父安度晚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德高望重,为民着想。他免职归居金溪,仍替华容百姓申诉,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2)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2022-09-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瑞金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也。年十四,高宗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高宗崩,故事: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

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丞相乙浑谋逆,显祖年十二,居于谅暗,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复临朝听政。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

高祖诏曰:“朕以虚寡,幼纂宝历,仰恃慈明,缉宁四海。欲报之德,佛教是凭,诸鸷鸟伤生之类,宜放之山林。其以此地为太皇太后经始灵塔。”于是罢鹰师曹,以其地为报德佛寺。太后与高祖游于方山,顾瞻川阜,有终焉之志。因谓群臣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岂必远祔山陵,然后为贵哉!吾百年之后,神其安此。”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太后以高祖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太后立文宣王庙于长安,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皆刊石立碑。太后又制:内属五庙之孙,外戚六亲缌麻,皆受复除。性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缦缯而已。宰人上膳,案裁径尺,羞膳滋味减于故事十分之八。太后尝以体不安,服菴闾子。宰人昏而进粥,有蝘蜓在焉,后举匕得之。高祖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

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

十四年,崩于太和殿,时年四十九。高祖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曰文明太皇太后。

(选自《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有删减)


【注释】①谅暗: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②祔:合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B.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C.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D.高祖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极: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祚、践阼、践莅践帝、践政等。
B.临朝听政: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或皇族的人、外戚、大臣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缌麻:古代丧服名。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后妃、臣僚、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如本文中的高祖、显祖、文明太皇太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氏作为一个政治家,果断,有魄力。高宗去世后,即位的显宗年仅十二岁,这时丞相乙浑阴谋叛乱,冯氏秘密商定计策除掉乙浑,稳定了政局。
B.高祖非常孝顺,为了报答冯氏的养育之恩,为冯太后修建了报德佛寺、陵墓,又兴建永固石室,作为太后死后的祭庙,并竖立石碑,镌刻碑文,称颂太后的功德。
C.冯氏不仅亲自抚养高祖,也非常重视对高祖的培养。她曾经专门为供高祖学习写了三百多章的《劝戒歌》,又写十八篇《皇诰》,这些文章流传至今。
D.冯氏生性节俭,对手下人也十分宽容。太监在昏暗中端上来的粥中竟有一只蝘蜓,在冯氏身边伺候的高祖要对太监处以极刑,冯氏笑笑放过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
(2)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
2022-09-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皋,字在湄,号磊斋。性敏慧,弱冠举于。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魁: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B.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C.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D.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指封建社会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前的表示尊敬的词。如《三国志·先主备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
B.乡,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录取者被称为“举人”,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C.赋即赋税,是中国古代的田地税。我国历史上税收有过各种各样的名称,如租、捐、课、调、庸等等。
D.康熙是清代皇帝玄烨的年号。中国古代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带上自己的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为饥寒所迫成为盗贼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的妇女,根据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人皆叛之。(《鸿门宴》)
2022-08-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代王嘉乃燕王喜书曰             遗:送,送给。
B.今王杀丹献之秦王。             诚:确实
C.彼庸乃知音,言是非               窃:私下里。
D.更容貌而                              前:名词作动词,走向堂前。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列传”是史记体例的一种,是用于记人臣传记的。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2022-07-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济世,字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乡试第一。五十一年,成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恃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上谕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赃坏法,朕保其必无,而济世于督抚中独劾文镜,朕不知其何心?夺济世官,下大学士、九卿会鞠,济世辨甚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何人?对曰:孔孟。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命夺济世官,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济世至军,大将军福彭颇敬礼之,济世讲学著书不稍辍。高宗即位,诏开言路,旋召济世还京师,复补江南道御史。

乾隆三年,疏言:母蒋年七十一,行动艰难,耳目昏愤。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乞敕部以州县降授湖南、广东,臣得母子聚首。上特授湖南粮储道。八年,济世闻衡阳知县李澎征赋纵丁役索浮费,易服伪为乡民纳赋者以往,察得实,济世详劾。巡抚许容庇澎,以济世荡栓逾闲列状入告。上命解任,交总督孙嘉淦会鞠。容令岳常澧道①仓德代济世,布政使张璨附容指,贻书仓德,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容,寝其事。上命侍郎阿里衮如湖南会嘉淦按治,而仓德以嘉淦寝其事,揭都察院奏闻。上责嘉淦,召还京师,解容、璨任,夺澎官。阿里衮寻奏济世被诬劾,请复官,上命奖仓德,调济世驿盐道。

蒋溥代为巡抚,憎济世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道,上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置不问。未几,复言其老病,乃命休致。归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八十》)


注:①岳常澧道:清行政区划名,在今湖南澧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B.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C.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D.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清代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可参加次年京师举行的会试。
B.御史,古代官职名,汉以后御史的职衔屡有变化,职责却一直以纠察弹劾为主。
C.高宗,谥号,指人死之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评价的名号。
D.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在清代分为官员自请休致和朝廷命令官员休致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济世才学不凡。他科考表现优异,在军队赎罪期间勤于讲学著书,著作深得乾隆喜爱。
B.谢济世刚正守己。他任御史不久就弹劾田文镜,虽遭皇帝反对乃至削职,仍不改初衷。
C.谢济世尚古尊贤。他追随孔孟思想,认为理应按照孔孟的要求忠诚进谏,遇见奸人应该弹劾。
D.谢济世仕途坎坷,屡起屡落。在雍乾两朝,他或因坚持己见,或因受人诬陷而被削夺官职。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
(2)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容,寝其事。
2022-07-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续所部渠帅,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帅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迁江州刺史。

高祖受禅,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抃等率兵共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迪趑趄顾望,并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至是与黄法抃率其所部诣,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及王师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袭周敷,敷与战,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诖误者,使江州刺史吴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抃、豫章太守周敷讨迪。

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至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迪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

(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鲑/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
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
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
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黄法抃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
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
(2)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
5.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B.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
C.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D.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
2022-07-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舍幼聪颍,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士后军行参军。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祏招包讲。舍造坐,累折包,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吏部尚书范云重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拜尚书祠部郎。时天下草创,礼仪损益,多自舍出。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有至者,舍独敦恩旧,及卒,身营殡葬,时人称之。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兼掌之。日夜侍上,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性俭素,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为右卫,母忧去职,服阕,仍迁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普通七年,南津获武陵太守白涡书,许遗舍面钱百万,津司以闻。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上临哭,哀恸左右。诏曰:“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舍,奄至殒丧,侧怆于怀。其学思坚明,志行开敏,劬劳机要,多历岁年,才用未穷,弥可嗟恸。宜隆追远,以旌善人。可赠侍中、护军将军,朝服一具,衣一袭,丧事随由资给。日简子。”明年,又诏曰:“故侍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该玄儒,博穷文史,奉亲能孝,事君尽忠,历掌机密,清贞自居。食不重味,身靡兼衣。终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私,致此黜免,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外可量加褒异,以旌善人。”

(选自《梁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B.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C.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坏亦不营
D.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鄣/坏亦不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调动官职。古代一般贵左贱右,故“右迁”指官职贬官,“左迁”指升迁。
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汉文帝置一经博上,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后世沿用。
C.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中国古代有丁忧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舍从小聪明异常,长大后更是博学多识,善于辩论。他曾多次让有儒学修养的魏人吴包折服。
B.周舍曾得王亮赏识,后王亮因罪回家,他的朋友都不上门,只有周舍心念旧恩,在王亮死后亲自安葬了他。
C.周舍曾掌管国家多项重要事务,二十多年来日夜侍奉皇上,他死后,皇帝对他念念不忘,两次下诏表彰。
D.周舍因为武陵太守许诺送钱给他而被弹劾。皇上知道周舍被冤枉、但害怕大臣议论,就罢免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2)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
5.周舍生性节俭朴素,为官清廉,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2-06-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私立华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大海,字通甫,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初起,大海走谒滁阳,命为前锋。与诸将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破宁国,拔徽州,略定其境内。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枢密院判官。克兰溪,从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移兵攻绍兴,再破张士诚兵。太祖以宁、越重地,召大海使守之。士诚将吕珍围诸全,大海救之。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灌珍营。珍势蹙,于马上折矢誓,请各解兵,许之。王恺曰:“珍猾贼,不可信,不如因击之。”大海曰:“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师还,人皆服其威信。陈友谅寇龙江,命分军捣信州,以牵制敌。大海用王恺言,亲引兵往,遂克信州,以为广信府。信方绝粮,或劝还师。大海曰:“此闽、楚襟喉地也,可弃之乎?”筑城浚隍以守之。先是,军粮少,所得郡县,将士皆征粮于民,名曰寨粮,民甚病之。大海以为言,始命罢去。苗将蒋英、刘震、李福来归,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三人者谋作乱,请大海观弩。大海出,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大海未及答,反顾英。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英等大掠城中,奔于吴。后李文忠攻杭州,杭人执英以降。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曰:“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以是军行,远近争附。又好士,所至辄访求豪隽。刘基、宋濂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追封越国公,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

(节选自《明史》一百三十三卷)


【注】①宁国,县名,在今安徽省境内。②越,绍兴古称越州。③诸全:诸全州,今浙江诸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
B.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
C.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
D.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卫,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之意,担负保卫皇帝、皇宫安全的使命。
B.枢密院,古代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始于唐朝,止于明朝。
C.谥,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奖的称号,始于西周。
D.配享太庙,指宗亲、功臣等经皇帝特批供奉在太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大海英勇善战,屡次立下战功。胡大海投靠朱元璋后,跟随他攻取了宁国、徽州;他击退率军前来进攻的杨完者,同邓愈、李文忠攻下建德。
B.胡大海胆识过人,坚决守卫广信。陈友谅率军进攻信州,他亲自迎敌;当时信州粮食不足,有人劝他撤军,他认为信州是战略要地,坚决守卫。
C.胡大海喜爱人才,却被降将杀害。他喜欢三个前来投降的苗将,认为他们骁勇善战,把他们留在自己军中,可三人却谋反作乱,设计将他杀害。
D.胡大海心怀悲悯,百姓争相归附。他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只是坚持着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的原则:而这也正是人们归附他的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军粮少,所得郡县,将士皆征粮于民,名曰寨粮,民甚病之。
(2)又好士,所至辄访求豪隽。刘基、宋濂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
2022-06-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憙复举恭直言,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仁恕掾肥亲:仁恕掾是官职名,肥亲是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B.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C.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D.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言,意思是直言敢谏,文中指当时朝廷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立的察举科目。
B.公车,最早是只为进京应试的举人服务的交通工具,文中指汉代官署名。
C.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
D.策罢,指古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与“致仕”“休致”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恭和弟弟年少为父亲办理丧事,讲究礼数,让乡里人称奇,此后兄弟俩专心苦读,又深受儒生们称赞,求学之士都争着向他们看齐。
B.鲁恭担任中牟令时,重视道德教化,不施用刑罚,他为许伯等人的田产官司评断是非曲直,使得他们回家自我反省,解决了一桩难断的案子。
C.鲁恭多次责令亭长送还别人所借的牛,但根本没有一点效果,他只得辞去了官职,亭长这才悔悟过来,归还了人家的牛,主动接受法律惩治。
D.鲁恭升任乐安相时打击盗贼有方,使东州一带得以安宁,他在三公之位时举荐了几十位人才,还勉励没有被举荐者不要有顾虑,要勤学研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2)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2022-06-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地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B.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C.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D.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古代职官,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作为重臣参与朝政,位列三公。
B.“跪”,是古代礼仪的一种,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部不落在脚跟上,以示庄重。
C.“窃”,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意思,表谦逊态度,用于自称。
D.“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用“足下”,意为“您”;同辈相称不可用“足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鞫武忠于太子,以国事为重。鞫武虽不同意太子丹招惹秦国的打算,但自己又没有好的对策,还是向太子举荐了田光。
B.太子身为人质,不忘祖国。他在秦国做人质时,秘密前往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侠肝义胆的爱国志士,以图谋国事。
C.太子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为应对秦国、保全自己的国家绞尽脑汁,甚至不顾自己太子的身份“跪着迎接”田光先生。
D.田光忠心耿耿,舍生取义。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亲自效忠国家,就极力举荐荆轲,并以自杀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乃造焉,太子跪地逢迎,却行为道。
2022-06-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九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